焦點評論

美國挑釁,中俄握手「大歐亞」構想

普京的「大歐亞」構想

阿迪力·卡烏肯諾夫(哈薩克阿拉木圖中國研究所主任)

文/觀察者網

【導讀】 2月4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同來北京參加冬奧會開幕式的俄羅斯總統普京舉行會談,並發表中俄聯合聲明,將中俄關係再次推向高潮。

這也被普遍認為是在歐美壓力下,中俄兩國的再次聯手合作。中俄關係再創新高,對歐美會帶來什麼影響,又會如何攪動地緣政治格局?本文作者從「大歐亞」構想分析入手,認為這個區域合作的方案,將為兩國帶來全新的合作。

【文/阿迪力·卡烏肯諾夫 譯/觀察者網 寧櫟】

長期以來,中美關係是全球經濟體系的重要部分,有效促進了雙邊貨物、人員、技術、金融往來,是全球經濟增長主要動力。因此,不能低估中美分歧在全球的影響。比如,政治宣傳的情緒衝擊,原本密切的雙邊經濟聯繫的削弱。當然,川普下臺後,美國在外交上轉向政治指責而較少直接施壓。但是,沒有人會低估美國在對中政策上已經形成的跨黨派共識,這種共識已經成為美國國內政治鬥爭的核心內容。

美國對華為等中國高科技企業的攻擊,表明美國正急於阻止中國挑戰美國的技術優勢。其他中國企業巨頭,要麼已經遭受美國政客的攻擊要麼已經被盯上,甚至連娛樂平臺抖音也不能倖免。這說明經濟摩擦還在加劇。中國和西方的貿易是全球經濟增長和機遇的主要來源,基於此,全球經濟可能放緩。不過,對於「大歐亞」構想(2016年普京提出「大歐亞夥伴關係」,這是「大歐亞」構想的重要部分。)中美競爭可能反而是一種動力。畢竟在漢字中,「危機」既有「危」也有「機」。

「歐亞主義」的思想產生已經很久了,而最近俄國和西方關係緊張促成了「大歐亞」構想。西方的大規模制裁導致了新的政治和經濟現實,形成了新構想的土壤。

不過,6年前,中國參與「大歐亞」構想只是將其看做連接歐亞經濟聯盟和「一帶一路」倡議的途徑,只是眾多國際機遇中的一個地區性項目。當時中國的精英試圖避免和西方衝突,還明確表示俄國外交政策應該更靈活。關鍵是,他們認為儘管中國是共產黨領導,仍然能避免和西方發生重大爭議。

但是,自從川普發動「十字軍」以來,特別是當中國出現新冠疫情,而西方認為疫情只會衝擊中國時,中國最親西方的精英也意識到和西方達成協議很難。要通過交易阻止美國的攻擊已不可能,最多只能延緩。美國已經表明立場,中國已經強大了,將很快取代美國在全球的地位,而這對白宮來說就是美國戰敗。美國開給中國的條件就是像日本那樣被美國管轄,發展也要受到限制。

首先,美國對華為開出的取消制裁條件就不可接受,其中不僅有巨額罰款,還有在經營上接受美國完全監管。自然,這對中國高層也不能接受,在發現綏靖政策失效後,中國外交的口徑變強硬了,以至於被貼上「戰狼外交」標籤。中國發現可能獨自面臨西方的經濟、軍事壓力,這也對「大歐亞」構想產生了影響。

在和西方的蜜月時期,中國採取韜光養晦的政策,不尋求同盟關係,避免被看成軍事政治強權。上合組織可能是唯一例外,中國將其看成影響中亞的管道。因此,當美國糾集大大小小的盟友來指責、反對、挑釁中國,中國卻發現自己的盟友要少得多。

俄國有可能成為中國的新方向。俄國是個軍事政治強國、是「五常」之一、能源供應大國、歐亞區域的大國,還同樣面臨西方的壓力。俄國有應對西方的充分經驗,能在關鍵問題上在美國和歐洲各國間打入楔子。俄國也有成功經驗應對西方的資訊和意識形態攻擊。

因此,俄國能成為中國的重要盟友。在應對美國及其盟友壓力時,俄國既強大也有經驗。但是,根據馬克思的信條,沒有經濟基礎的上層建築是虛弱的。因此,中國與俄國和其他中亞國家的經濟合作,就不僅是經濟層面也有戰略影響。華為將很難進入西方市場,因此轉而關注俄國項目。而被西方制裁的俄國企業巨頭,也更加關注中國。

地緣政治的新現實不僅改變了中俄關係的性質,也促使伊朗改變對歐亞合作的看法。2000年左右,伊朗參加上合組織和歐亞專案的願望引起很多懷疑,因為當時伊朗和西方的緊張關係會給其他成員國帶來問題。2021年12月,在上合峰會上開始了批准伊朗加入的程式。2000年左右的問題,變成了2020年左右的優勢。此外,伊朗是中東大國,有利於歐亞項目進入這個地緣政治上的重要區域。

因此,中美摩擦促進了中國、俄國、伊朗之間的關係,推動了「大歐亞」專案。

不過,考慮到中國的地位,「大歐亞」也有一些消極因素。一個麻煩的問題就是中國和俄國誰當主角?在中蘇分裂中,領導權問題是一個重要因素,當時中國不滿意蘇聯當「老大哥」。結果,在史達林去世後,儘管有北約的威脅,兩個大黨還是分裂了,各自搞自己的計畫。

今天,中國是全球經濟大國,廣東省的GDP就超過俄國。中俄兩國在投資和技術領域的優勢是不對等的。

另一方面,幾十年來中國和西方密切合作,缺少軍事衝突和資訊、外交對抗的經驗。而俄國即使在和西方關係較好的上世紀90年代和本世紀初,也不回避對抗,其中包括1999年在南斯拉夫的行動和2008年在喬治亞的行動。

因此,領導權問題不難解決。中國的「人類命運共同體」和「一帶一路」倡議,在理念上對各國都有吸引力。而俄國作為強國,會提出自己對區域和全球合作的理論。「大歐亞」構想主要來自俄國,目標是將歐亞經濟聯盟、「一帶一路」、上合組織等聯繫起來,吸引包括歐洲各國在內的更多參與者。

中國還沒有就對「大歐亞」構想發表準確看法。原因是,中國期望瞭解俄國對「大歐亞」構想有多重視?還有哪些國家可能支持「大歐亞」構想?其他主要國家比如哈薩克如何看中俄參與「大歐亞」構想?在中俄友誼背景下,俄國會不會對「大歐亞」構想主導解釋權或者進行塑造?等等。

中國對此還沒有答案,這需要時間。此外,沒有俄國參與,中國也很難理解「大歐亞」構想。新冠疫情將這個問題複雜化了。目前很多交流管道都凍結了,還能運轉的交流管道在目前的緊急模式中被日常事務佔據了。

在我們向西方和中亞國家解釋歐亞合作和「一帶一路」的內容,還需要準確指出「大歐亞」構想的內容、義務和相關益處。

總的來說,我們可以說中美摩擦為「大歐亞」構想提供了前景,中國對中俄合作推動歐亞合作專案興趣增大。同時,俄國能不能讓中國相信「大歐亞」構想是區域合作的好方案,仍然有待觀察。

(本文發表於2021年12月24日瓦爾代論壇網站,譯者是觀察者網 寧櫟)

連結:阿迪力·卡乌肯诺夫:美国挑衅,中俄握手“大欧亚”构想 (guancha.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