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比奧正式就職國務卿,兩度被中國制裁的他將如何與北京接觸?
文/voa文灝 易林
被唐納德·川普(Donald Trump)總統提名為國務卿的美國前聯邦參議員馬可·魯比奧(Marco Rubio)星期二(1月21日)正式就職。魯比奧在就職後的講話中表示要幫助川普實現其全球政策的首要目標–促進和平,並致力於維護美國的國家利益。分析人士指出,雖然魯比奧對中國一直比較強硬,但真正為美中關係定調的是川普。而在中國的互聯網上,用戶們最好奇的是這位被中國連續制裁了兩次的新國務卿能否訪問中國。
魯比奧走馬上任,致力於維護美國的國家利益
星期二上午,在美國副總統J.D.萬斯(J.D.Vance)的主持下,魯比奧正式宣誓就職。「能夠成為這個世界上最強大、最優秀國家的國務卿,是一份難以置信的榮譽。」古巴裔的他用西班牙語說道。
美國參議院星期一(1月20日)一致投票同意了魯比奧出任國務卿,使他成為新川普政府內第一位被國會批准的提名內閣成員。魯比奧也是川普提名的內閣人選中爭議最小的一位。
在擔任參議員的14年期間,魯比奧很早就將中國問題作為他工作的重點之一,也普遍被認為是對北京最強硬的一位聯邦立法者。共和黨員的他常與民主黨的同事們在有關中國等議題方面聯合推出法案。他因此被中國稱為「反華急先鋒」。
在1月16日的國務卿提名人選聽證會上,魯比奧警告稱中國是21世紀美國繁榮的最大威脅,華盛頓必須在對華政策上做出相應調整。
「從我們服用的降壓藥到我們能看的電影,以及這中間的一切,我們都將依賴于中國,」魯比奧在聽證會上說,「甚至那些希望看到更多電動汽車的人,無論你在哪裡生產,這些電池幾乎完全依賴於中國的能力和中國共產黨的意願,他們生產並出口給你。」
魯比奧在宣誓後強調他致力於以美國國家利益為中心的外交政策。魯比奧說,川普給國務院非常明確的任務,國務院所做的都必須以回答3個問題為依據:「是否能讓美國更強大?讓美國更安全?讓美國更加繁榮?如果不能做到任何一點,就不會去做。」
後來,他在對美國國務院發表講話時再次強調美國的國家利益。他說,國務院期待與美國國家利益一致的國家合作,並將努力防止和避免衝突,但絕不會以犧牲國家安全利益為代價,也絕不會以犧牲美國國家和人民的核心價值觀為代價。他並沒有談到有關中國的話題。
主持召開「四方安全對話」,抗衡中國依然是新政府的核心?
在國務院亮相後,魯比奧星期二下午會晤了「四方安全對話(QUAD)國家的外交部長們:印度外交部長蘇傑生(Subrahmanyam Jaishankar)、澳大利亞外交部長黃英賢(Penny Wong)和日本外務大臣岩屋毅(Iwaya Takeshi)。這三人前一天都出席川普的就職典禮。「四方安全對話」外長會議後,魯比奧還會與三國外長單獨舉行雙邊會晤。
美日印澳「四方安全對話」在前總統喬·拜登(Joe Biden)執政期間,重點關注北京在印度太平洋地區的軍事和經濟活動,特別是在南中國海地區。美國及其盟友反對北京在南中國海的領土主張以及與菲律賓等國的衝突。
魯比奧在宣誓就職前告訴美國國家廣播公司的「今日」節目說,「今天我們將與澳大利亞、印度和日本的外交部長舉行四國安全對話會議,重申與世界各地的盟友在對美國和美國人重要的事情上合作的重要性。未來,這就是我關注的重點。」
路透社援引消息人士的話說,美日印澳四國外長會議應該是為四國元首下個月在華盛頓的聚會鋪路。
不過,分析人士認為,這是向北京發出了一個信號。
對此,新澤西州拉瑪珀學院(Ramapo College)政治學教授陳鼎(Dean Chen)表示:「(魯比奧)在川普總統就職後的第二天便與四方外長會面,這表明深化與日本、印度和澳大利亞的關係,抗衡中國,並維持印太地區的和平與穩定,仍然是新政府的核心重點之一。」
兩次被中國制裁,魯比奧會如何與中國接觸?
魯比奧的強硬態度讓他多次成為北京針對的目標。由於他對香港民主運動的支持和對中國境內人權問題長久以來的批評,中國在2020年不到一個月的時間裡兩次制裁了他。
一些關注中國人權的活動人士已經對魯比奧的就職表達了祝賀。
英國人權組織「香港監察」(Hong Kong Watch)創辦人羅傑斯(Benedict Rogers) 在他的X帳號上寫道:「熱烈祝賀魯比奧宣誓就任美國國務卿!我一直以來都非常欽佩並感謝馬可·魯比奧為中國、香港、朝鮮、緬甸等地的人權不懈努力發聲。祝願他在這一新的重要崗位上取得圓滿成功!」
魯比奧的就職讓不少中國社媒用戶好奇,背負制裁在身的這位美國首席外交官是否能訪問中國。當地時間星期二晚,在中國最大的搜索網站百度上,熱搜榜排名第一的話題就是「中方是否解除對美新任國務卿制裁?」
中國官方沒有對此給出清晰的回答。在星期二的例行記者會上被問道是否會解除對魯比奧的制裁時,中國外交部發言人郭嘉昆只表示:「中方將堅定維護國家利益,同時中美兩國高層級官員有必要以適當方式保持接觸。」
魯比奧12月初曾告訴美國之音,如果其提名得到確認,他有信心「找到某種解決方案」與北京接觸。
美國智庫史汀生中心東亞項目共同主任,中國項目主任孫韻告訴美國之音,儘管魯比奧的對華鷹派態度依舊不變,但新一屆川普政府的對華政策未必會跟隨魯比奧的態度。
「魯比奧在中國事務上有著長期的經驗。但內閣中的每個人都忠於川普,我認為川普才會是對華政策的最終決策者,」 她說,「任何對華政策都會是在各種問題之間的平衡,以實現川普定義的美國國家利益。強硬立場和友好立場都會成為其中的一部分。」
川普上任首日,並未如外界預測般迅速推出強硬的對華政策。他不僅簽署行政命令,讓短視頻平台TikTok不賣就關的法律生效期延長75天,也沒有向中國舉起關稅大棒。
在魯比奧與中國接觸的問題上,誰擁有更多的籌碼?
在中國「網路防火牆」內外的互聯網上,一個說法以半玩笑半嚴肅的方式這兩天開始流傳,即中國最近更改了對魯比奧的中文譯名,因此可以宣佈當年制裁的人並不是如今的國務卿。一位叫做「軍武季」的微博博主就宣稱:「美國國務卿Marco Rubio中文譯名,由瑪律科·盧比奧,改為瑪律科·魯比奧。」
不過,這個說法的具體出處並不清楚。事實上,儘管「盧比奧」是中國最常使用的譯名,但中國政府和官方媒體在過去幾年裡曾用過多種譯名稱呼他,包括「魯比奧」和「魯比歐」等。
在中國審查嚴格的互聯網上,線民們對魯比奧的態度以負面為主。一位叫做「小凡好攝」的博主稱魯比奧「臭名昭著」。
「對於中國,它禍港、禍疆、禍台,同時曾在疫情中造謠,並叫囂支持打壓TikTok等。盧比奧是 ‘台獨’ 勢力支持者,妄圖通過支援台灣地區的分裂勢力來牽制中國的發展。」 他寫道。
媒體人魯國平也在微博上表示:「盧比奧的上台,為中美關係的前景蒙上一層濃濃的黑幕,不知他又會對東大國(中國)和他的母國(古巴)做出什麼過分的動作,會有什麼出格的言論,肯定會對東大國的政策指手畫腳。」
在魯比奧參加提名聽證會的當天,《環球時報》特約評論員、前主編胡錫進在自己的微信公眾號上發文說,美中兩國或許將在魯比奧能否訪華上進行商討,而北京在這場討論中將擁有更多的籌碼。
「如果盧比奧無法接觸中方,他的國務卿履職將面臨巨大困難,」 他寫道,「雙方如果真想解決這個問題,那麼一定擁有足夠的共同智慧。而且我相信,中國在這件事上處於更加有利的位置,川普團隊和盧比奧本人大概有希望‘突破’的更多緊迫感。」
魯比奧和中國的接觸看似不會順風順水。就在幾天前,中國外交部還批評了魯比奧在提名聽證會上表現的對華強硬態度。
「美方要樹立正確對華認知,停止無端攻擊抹黑中國,」 郭嘉昆在16日的記者會上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