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戰會論壇:蕭衡鍾》美中地緣政治考驗下的美台關係
文/蕭衡鍾
在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於3月3日下午公佈其任內第一份國家安全戰略指南文件《臨時戰略方針》( Interim Strategic Guidance )之際,美國國務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也在當天上午發表了首次外交政策重要講話,闡述這份《臨時戰略方針》當中關於美國拜登政府外交政策的內容。
對於拜登在《臨時戰略方針》與聲明中點名中國、俄羅斯為主要威權挑戰,誓言對抗中國經濟濫權、脅迫等行徑,並稱美國將應對北京的挑戰,明確表態會支持台灣這個民主政體、重要的經濟安全夥伴一事,布林肯又是如何看待此一議題,讓人關注。
布林肯認定中國為最大地緣政治考驗
在長近三十分鐘的演說中,布林肯一口氣列出了八大優先工作事項,包括對抗2019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強化全球衛生安全、改善經濟危機建立更穩定且具包容性全球經濟、讓民主重新復甦、建立人道且有效的移民制度、重振與夥伴盟友關係、處理氣候危機推動「綠色能源革命」、確保美國在科技領域的領導地位等。布林肯主張美國應投資國內勞工、企業與科技,堅持公平競爭,如此一來便能超越任何國家。
在這八大當務之急的其中之一,從捍衛民主到恢復經濟,從拉攏盟友再到對中國的關係,布林肯所列的最後一項優先工作事項是要因應他口中所稱的「21世紀最大地緣政治考驗」,也就是美國與中國的關係,中國是唯一被他列入優先工作的特定國家,顯示美中關係是其任內最主要的對外焦點。布林肯對於美中關係的態度,以及他對於中國的角色定位,在在都與拜登於《臨時戰略方針》中的表述相互呼應。
首先,布林肯認為,包括俄羅斯、伊朗及北韓在內,許多國家對美國構成嚴重挑戰,而美國也有很多必須處理的嚴重危機,例如葉門、衣索比亞與緬甸危機等,但「中國帶來的挑戰不同」,僅有中國有撼動現行國際體系的經濟、外交、軍事與科技實力,因此中國是唯一具有足夠實力嚴重挑戰由美國所形塑的全球制度能力的國家,包含挑戰讓世界可以照美國所希望方式運轉、符合美國人民利益且反映美國價值的所有規則、價值與國際關係在內,明確定位了中國對於美國的挑戰角色。
其次,布林肯表示,美國與中國的關係是該競爭時就競爭、該合作時就合作、該對抗時就對抗,拜登政府將致力讓美國從一個強大位置來與中國交往,必須在重要的價值議題上,例如新疆人權遭侵犯或香港民主遭踐踏時,要為捍衛美國所信奉的價值挺身而出,「因為要是我們不這麼做,中國會更肆無忌憚」,因此在美中關係上不論雙方是競爭、合作還是敵對的狀態,美國都必須從強而有力的立場來應對中國,但同時美國也將在符合自身利益的情況下與中國合作。
再者,布林肯指出,在美國必須從強而有力的立場去應對中國挑戰的問題上,需要依靠美國與夥伴盟友之間的合作,而非貶低或批評這些夥伴盟友,因為集結眾人的力量會讓北京更難以忽視。故美國應進行外交工作並參與國際組織,因為美國若退出,其位置缺口就會被中國所填補。究其意涵,顯示的似乎就是國際領導權只能歸於美國,而美國的國際話語權不容挑戰等傳統美式霸權思維,完全漠視了當今盛行的「全球治理」(Global Governance)概念。
最後,除了美中關係的議題外,布林肯還在演講中著重提到了「加強民主的必要性」。他認為,在經歷了今年年初發生的國會大廈騷亂後,美國必須「以身作則」以修復國內民主,他認為「鞏固我們的民主是外交政策的當務之急」。在表態重建美國民主的同時,他還強調在推廣民主體制的方式上,美國將不再通過代價高昂的軍事手段推翻別國政權,因為美國在過去嘗試的這些策略不僅沒有起作用,還會把傳播「美國民主」的名聲給搞臭。
布林肯首場外交政策談話的延續性
儘管此次為布林肯就任國務卿後發表的首次外交政策演說,但其大部分內容都與布林肯過去的表態有延續性,例如今年1月布林肯在參議院外交關係委員會的任命聽證會上,便肯定了他的前任對於中國所採取的「較多強硬」的路線,1月27日,布林肯在確認國務卿提名後即表態「美中既是競爭對手也是合作夥伴」。到了2月4日,就任半個月後的拜登也發表了任內首場外交政策演說,拜登便將中國稱作美國「最嚴峻的競爭對手」。
而在2月8日,布林肯在接受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採訪時,又再次提出美國「要用實力與中國交往」的態度,認為無論是對立、競爭還是合作的關係,都是為了美國的共同利益而存在的,在處理與中國的關係時,美國必須聯合自己的盟友,因為這是美國優勢的來源。加上這次布林肯上任後的首次外交政策演說,布林肯的講話凸顯了,美國已經在很大程度上把關注焦點從應對恐怖主義威脅轉移到了大國競爭的參與之上。
總的來說,布林肯的講話顯示在「抗衡中國崛起」的基調下,美國不再會是採用川普政府時期的單打獨鬥方式了,這種聯合盟友夥伴打集體戰、重奪國際話語權與領導權的策略,顯示拜登政府將回歸傳統的美國民主與美式霸權思維,在市場、民主、和平、霸權的四手聯彈下,以市場體制與國際經濟體系接軌的規則制定來推廣美式民主,並以美式民主與美國價值觀的普及來形塑在美國領導下的區域和平與穩定,體現出來的就是一種霸權穩定。
雖然拜登政府與川普政府在諸多議題上不合,但都將中國描述成美國最強大的競爭對手,布林肯關於中國的談話似乎頗與川普政府時期的官員類似,這意味著「抗衡中國崛起」已不只是美國各界的普遍民意而已,在以美國國內民意的凝聚作為基礎之上,美國兩黨就應對中國挑戰所達成的共識正在日益鞏固當中。不過,由於布林肯在講話中並未提及任何對中國政策的具體細節,《紐約時報》轉述了一些美國前國務院官員對此表達的不滿,這些前官員們認為,要想對抗中國的全球影響力,美國需要在外交和發展上花費大量精力與財力,換言之就是「對抗中國不是一件輕而易舉的事」。
布林肯外交政策下的美台關係延續
毫無疑問,中國對美國國家利益構成最重大的挑戰,因此由各種顯示跡象可以看出,在拜登與布林肯的領導下,美國新一屆政府會持續延續強硬的中國政策,而在此大方向之下,美台關係就成為美國可以操作的議題之一了。既然布林肯認同川普採用的強硬「抗中」手法,那對於中國視為領土一部分的台灣,在應對中國挑戰的態勢前,台灣自然成為美國的重要戰略之一了,換言之,在美中關係制約美台關係、美台關係服從於美中關係的結構內,台灣對於美國的「工具人」角色仍將延續下去。
布林肯便曾表示,美國兩黨對台灣有持久而長期的承諾,就是基於《台灣關係法》以及美中三公報還有「六項保證」的承諾,該承諾的一部分是確保台灣有能力抵禦侵略,因此美國對台灣的安全是不分黨派的承諾,拜登政府絕對會持續這個承諾、確保台灣有能力做到這一點。為了預防北京對台動武,拜登政府將盡力維護台海穩定與台灣安全,拜登政府可能做的其中一件事就是在美台軍事合作及培訓方面繼續提出新的措施,畢竟出售台灣防禦設備是一回事,但同樣重要的是,要確保美台軍事合作關係的牢固。
值得注意的是,既然布林肯的前任蓬佩奧(Mike Pompeo)已取消美台往來限制,讓美台官員往來有了突破,美國的《台灣保證法》(Taiwan Assurance Act)在國會通過後也於2020年12月27日生效,其內容規範生效後得於180天內以雙邊關係的價值與重要性為依據由國務卿更新,並依據美國國會意見更新美國對台交往準則,使其更深化以擴大美台關係。
對此,布林肯於今年1月出席參議院外交關係委員會的任命聽證會上便表示,他認為華府應重新檢視未來如何與台灣交涉,所以他上任後將仔細研究台灣保證法,並在時效內發佈更新版本 。對於布林肯將如何調整與修改新的對台交往準則,將是美中關係與美台關係的一項指標。
(作者為國立台東專科學校通識教育中心助理教授,台灣國際戰略學會研究員,國戰會專稿,本文授權與洞傳媒國戰會論壇、中時新聞網言論頻道同步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