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戰會論壇/黃惠華》離島地區的灰色地帶衝突與反制策略
文/黃惠華
最近台灣離島相當不平靜,在馬祖,今年2月因為兩根海底電纜被切斷,馬祖居民處於斷網狀態。此一事件凸顯出台灣與離島安全出現脆弱性。據了解有關單位表示,初步調查顯示,是一艘大陸漁船和一艘貨輪導致了海底電纜斷線。由於電纜維修船很少,所以當地居民要等到4月下旬才能完全恢復上網。
另外,在馬祖莒光地區官兵因為在沙灘留字抱怨沒肉吃。軍方表示,這位官兵是抱著「好玩」的心態,在沙灘寫下「馬防部伙房都沒肉,肚子餓都吃罐頭泡麵」、「馬防部伙房主菜是白飯」,被居民拍下,引發軒然大波。
至於金門則發生一名上兵逃亡到中國一事,據軍方研判,陳兵應是欠債叛逃,而且是有計畫所為,因二膽島海面警戒線之外,遍布大陸漁船,陳兵可能認為只要游到大陸漁船旁求救,便有希望到對岸,於是賭一把。
除此之外,今年五月是中國福建泉州向金門供水工程正式通水5周年。央視新聞報導宣稱,工程建成後,將為晉江、金門等地構建「雙水源、雙線路、多調節」的供水保障體系,大幅提升福建向金門供水的水源保障水準,「促進兩岸融合發展」,堪稱兩岸和平、共生、共榮的典範。
這些離島軍居民遭到不少生活上的考驗案例,顯示灰色地帶衝突關連,值得關注。
灰色地帶衝突現身離島地區
所謂灰色地帶衝突,包含面向有:從外交、經濟壓力到媒體輿論操縱、網路攻擊,再到準軍事人員與非正規部隊相互配合。從上述這些事件背後可能都是灰色地帶衝突的劇本,包括電纜被切斷、網路不通、逃兵叛逃、軍隊吃不飽、金門馬祖對中國沿海地區的經濟依賴,或者退將去參加黃埔軍校建軍慶祝活動,甚至是前總統馬英九以祭祖名義訪問中國等等,每項都可以被拿來當作認知作戰操作,每件事都能透過心理戰、資訊戰,撼動軍心與民心,這種打擊民心士氣的灰色地帶衝突,看來早就出現在離島周邊地區。
灰色地帶戰術的目標是在不引發軍事反應的情況下,達到削弱敵方意志與決心之目的。如果沒有相對的實力能夠反制這種複雜、多層次衝突的手段與能力,可能會帶來嚴重的安全、主權與經濟挑戰。
國軍重心放在反封鎖策略上
除了,灰色地帶衝突挑戰之外,有鑑於2022年8月中國人民解放軍大規模演習中,在主要港口的行動,包括制空權的確立、海陸打擊的運用、反潛作戰得到了實踐。國軍將新的反制策略放在如何突破中國對台封鎖策略上,根據2023年3月13日台灣國防部提交給立法院預算報告,其內容提到,2023年台灣的國防開支將側重於為中國將來可能採取的「全面封鎖」戰略準備充足的武器和設備,包括增加F-16戰鬥機的零部件和武器庫存等。預算中優先考慮美國製造的武器,包括毒刺防空飛彈以及海馬斯高機動性多管火箭發射系統(HIMARS)移動火箭發射器。
美國國防情報局前任官員朗尼亨利(Lonnie Henley)評估,「中國有能力長期封鎖台灣西海岸機場、港口。封鎖包括對台灣關鍵設施的打擊、破壞港口、機場、海上通道布雷,以及對關鍵資訊系統基礎設施的網路攻擊等,這種長期封鎖恐將摧毀台灣政治與經濟制度,逼迫投降,是中國的目的之一」。朗尼亨利認為,「台灣與美國打破中國對台長期封鎖絕非易事」。
離島也需要新的反制策略
2023年3月前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發表政府工作報告提到,軍事戰略方針「要圍繞實現建軍一百年奮鬥目標,『邊鬥爭、邊備戰、邊建設』」其中周邊海域,包括台海。
灰色地帶衝突,這是一種低於常規軍事衝突的門檻,是一種能降低國際性的干預,區域衝突本地化,而非國際化的伎倆。尤其是針對關鍵設施的打擊,經常是俄羅斯切斷烏克蘭的能源、電力、天然氣管道,慣用的伎倆。難保哪天,兩岸關係又陷入緊張狀態,供水系統遭到攻擊,無水可用不無可能。
如何確保離島前線安全,恐怕國軍也得在離島最前線,「邊鬥爭、邊備戰、邊建設」。尤其是,離島地區與周邊海域可能成為「海上混合戰」的戰場,除了反封鎖新策略,如何規畫一整套因應灰色地帶策略,值得相關單位思考。
(作者黃惠華為台灣國際戰略學會副研究員,國戰會專稿,本文授權與洞傳媒國戰會論壇、中時新聞網言論頻道同步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