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戰會論壇

國戰會論壇/柳金財》不怕抹紅 柯文哲搶建「和平之橋」

台灣民眾黨主席、台北市長柯文哲主張建金廈大橋一事,搶攻兩岸論述及路線的話語權及主導權,與先前國民黨主席朱立倫提出「親美反共」路線,形成明顯差異化對比。(北市府提供)
台灣民眾黨主席、台北市長柯文哲主張建金廈大橋一事,搶攻兩岸論述及路線的話語權及主導權,與先前國民黨主席朱立倫提出「親美反共」路線,形成明顯差異化對比。

文/柳金財

最近台灣民眾黨主席、台北市長柯文哲主張建金廈大橋一事,搶攻兩岸論述及路線的話語權及主導權,此引發台灣社會高度議論。適逢先前國民黨主席朱立倫提出「親美反共」路線,宣稱「九二共識」是「沒有共識的共識」,柯文哲說詞即刻與國民黨「反共」路線形成一種明顯差異化對比。相對於民進黨的「反中」、國民黨「反共」,柯文哲不畏意識形態的「抹紅」,在政治光譜中凸顯其最為「和中」、「友中」路線,形塑台灣民眾黨為最「親中」且可能執政的政黨,具有解決兩岸問題的治理能力。

關於柯文哲主張興建金廈大橋,卻被若干民進黨政治人物抹紅質疑這是替解放軍開路,柯文哲則反嗆這也可以視為「反攻大陸」路線。相關批判主要包括:民主同盟國家、國際上會有不同看法,顯然兩岸融合悖離民進黨所主張「抗中保台」路線、「聯美日抗中」戰略選擇;批判首都市長卻對離島建設及兩岸議題「說三道四」,跳脫地方首長權限,兩岸事務屬於中央政府權限。顯然,民進黨視柯文哲主張金廈大橋,主打執政黨最為薄弱兩岸政策環節,這應是柯文哲邁向2024年總統大選起手式。

柯文哲兩岸論述比蔡英文兩岸論述,更具有解決兩岸衝突能力。自蔡英文執政以來,兩岸關係陷入最為嚴重倒退及螺旋敵對,甚至形成惡性循環面臨戰爭邊緣風險威脅。蔡英文不承認「九二共識」,也不願接受「兩岸一家親」,因而兩岸兩會協商、陸委會與國台辦最高執行事務機關主管會晤皆已暫停;然柯文哲支持大陸當局「兩岸一家親」說法,及提出「瞭解與尊重」大陸當局對「九二共識」的堅持,因而得以展開滬台雙城論壇,兩岸城市交流成為兩岸目前最高級別對話協商方式,為低迷兩岸關係帶來一線生機及注入活水泉源。

柯文哲「左右開弓」,搶佔國、民兩黨兩岸論述話語權及路線主導權。從政治市場中政黨政策取向來說,執政的民進黨幾乎在兩岸政策領域全盤退出,因不承認「九二共識」而陷入不可治理或甚至治理危機;國民黨則從最具有兩岸問題治理能力政黨,因提出「親美反共」、「親美愛台」路線,被視為從「和中」路線倒退下來。在台灣社會「反中」及「反共」政治氛圍下,此時柯文哲提出支持興建金廈大橋,可謂是大膽極具突破性戰略性思維,藉此凸顯民進黨的「反中」政策的困境;同時,見縫插針搶佔國民黨兩岸政策陣地的話語權。

柯文哲贊成興建金廈大橋主張,具有標誌性里程碑意義。這樣屬於高度敏感的高階政治議題,絕非是簡單興建公共工程的技術面問題而已,而是兩門因金廈大橋開通後所產生「兩岸融合效應」。這象徵著金門與廈門在「兩門對開後」,進一步邁向「生活領域圈一體化」,從「小四通」過渡發展至「大四通」。其政治經濟影響效應,可能是加速金門與大陸經濟社會生活層面交流及整合,但卻疏離台灣與離島的緊密關係。

強化金廈生活共同體社會連帶作用。這不僅會擴大大陸對金門產生「磁吸效應」,也會形成金門社會自我分化與區隔,即是從當前「政治親台、經濟親中」互動格局,逐漸轉變成「政治親中、經濟親中」。從「整合理論」思維檢視,金廈經社融合效果,可能產生「擴散效應」及「分枝效果」。也就是從兩門社會生活領域一體化、邁向經濟社會文化統合,最終帶來政治統合。換言之,興建金廈大橋的政治意涵,即是從經濟及生活領域吸納拖住金門,從而加速金門對台灣的「離心力」降低「向心力」。如此政經邏輯發展結果,誠如有些學者提出質疑及擔心「金門克里米亞化」,最終脫離中華民國的有效管轄權。

國民黨在馬英九主政時期主張「親美和中」路線,朱立倫擔任黨主席後轉向「親美反共」、「親美愛台」路線,此固然具有化解國民黨被民進黨標籤化為「親中賣台」形象,但卻也削弱其治理兩岸問題能力。柯文哲至金門發展台灣民眾黨在地社會基礎及政治勢力,高調倡議主張興建金廈大橋,提出金門是解決兩岸紛爭很好的「示範地點」,直稱「做一條橋,金門的問題就解決一半」。

顯然,柯文哲正積極地搶佔台灣社會公共領域中輿論陣地戰,一方面凸顯民進黨兩岸治理之無能困境;另一方面搶奪國民黨在兩岸和平穩定關係框架中,被視為較為中性、理性的兩岸路線,成功分割兩岸政策取向之政治市場及光譜分配。

就此而論,柯文哲正向台灣人民展現出兩岸氣勢及膽識,唯有柯P才是真正兩岸和平關係的「締造者」,及化解兩岸僵局的「開創者」;既不「反中」也不「反共」,是以務實理性而非意識形態化看待兩岸關係發展,從而建構兩岸最大的共同利益。

(作者柳金財為佛光大學公共事務學系副教授,國戰會專稿,本文授權與洞傳媒國戰會論壇、中時新聞網言論頻道同步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