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政治焦點評論

美學者再提棄台論 被諷應「改行」

美國海軍「約翰·麥凱恩號」導彈驅逐艦2021年2月5日在南中國海進行例行穿駛行動

文/美國之音鍾辰芳

美中關係在拜登政府上台後繼續緊繃,台海兩岸關係自民進黨的蔡英文政府上台後至今也仍然處於僵局,不僅北京與台北官方交流中斷,雙方緊張還在不斷升級,但與此同時,美台的非官方關係在華盛頓、北京和台北的三角關係中卻越拉越近。

在這一背景下,如何讓台海局勢降溫、美中關係有更多改善?一些學者專家試圖提出解方,其中包括曾經在10年前即引起爭辯的「棄台論」,而提出這個理論的美國學者也再次遭到批評,甚至有人建議他應考慮「改行」。

棄台論十年後重提

2011年3月,美國喬治華盛頓大學政治及國際關係教授查理斯·格拉瑟(Charles Glaser)在《外交事務》期刊上發表文章,主張為避免美中之間為台灣開戰,美國應該放棄台灣並撤回對台灣安全的承諾。

10年後,格拉瑟上星期又在《外交事務》上再度發表同樣觀點的文章,主張美國應廢除對台灣的安全承諾,以避免與中國為台灣發生戰爭,因為中國比十年前更加強大,「它現在更有在台海戰爭中取勝的前景」,「與此同時,它的領導人越來越具挑釁性,而且比以前更清楚表明,統一台灣是一個急迫的目標。」

格拉瑟認為,台灣不是美國的條約盟友,「並非美國的關鍵國家利益」(Taiwan is not a vital US interest),「由於美國不再承諾保護台灣,與中國發生重大戰爭的幾率將大為減低。」

10年前,格拉瑟的棄台論遭到許多美國學者專家如葛來儀(Bonnie Glaser)、卜大年(Daniel Blumenthal)、葉望輝(Stephen Yates)等人的駁斥。葛來儀及如今已故的美國外交歷史學者唐耐心(Nancy Tucker)當時曾在一場辯論中,當著格拉瑟的面批評他不瞭解台灣議題及美中台三方關係的動態,還強調事實上美國不僅不能拋棄台灣,反而應該加強與台灣的關係、持續對台軍售以增加台灣與中國談判的信心。

格拉瑟本人當時在提出棄台論後也曾在接受美國之音採訪時承認,他沒有去過台灣、不是中國問題專家,對兩岸關係也不清楚,只是想提出他對美國如何避免與中國發生戰爭的看法。

老調重彈 離現實更遠?

在國際形勢發生重大變化,美中兩國歷經川普政府及新冠疫情後競爭態勢更加激烈的10年後,格拉瑟再次提出他的棄台論,不僅再次受到與10年前相同的批評,甚至有美國學者抨擊說,格拉瑟應該去找新的話題或乾脆改行。

佛羅里達州邁阿密大學政治學教授金德芳(June Teufel Dreyer)認為格拉瑟是在老調重彈地糾纏炒作。她說,他的做法是「拋出一些東西來引起許多爭議,但這是不會發生的事情。」

金德芳在外交政策研究所星期二(5月4日)一場關於台灣的討論會上說,美國在台海有安全利益,日本在台海甚至有更多安全利益,如果美國不顧對台灣的承諾,那將同時影響到美日和美台關係,美國也將失去所有作為一個負責任盟友的可信度,「所以我寧可希望查理斯·格拉瑟要麼找一個新的談話題目,要麼談談改行去做別的事。」

濱州大學法學教授戴傑(Jacques deLisle)說,格拉瑟的論點相當具「挑釁性」,「棄台論有如一些年份會出現週期蟬一樣,它的確時不時會重新出現」,除了格拉瑟外還有布魯斯·季禮(Bruce Gilley)的‘芬蘭化’理論,它們每隔幾年就會出現,不過最終都未能得到多少注意。

他說,儘管格拉瑟這次提出的論點比前一次有較細微的描述,但現在並不是時機,因為美國對台灣的支持度比當年更高了。

全球台灣研究所執行主任蕭良其(Russell Hsiao)則認為,這篇棄台論較少是關於對台政策而是關於中國政策。

「這個論點早已離我們而去。或許10年前它還更引人注意一些,這涉及到那種包容中國並希望與中國多接觸來減少威脅的想法。但我認為華盛頓在那種方式能否帶來實質結果的看法上,已經發生了根本性的扭轉。」

除了格拉瑟外,也有研究台灣事務的中國官方學者稱,美國早晚會像當年與中國建交時一樣拋棄台灣。復旦大學台灣研究中心主任信強教授去年就曾撰文說,隨著中國綜合國力不斷比肩美國,「美國再次‘拋棄’台灣這一‘戰略高危資產’,也將是必然的結果」。

批評者:棄台論者不懂美台關係

在星期三的全球台灣研究中心一場討論中,前美國在台協會主席卜睿哲(Richard Bush)被美國之音問到他如何看待美國學者所提出的美國應減低對台支持以改善局勢的論點。

卜睿哲答覆說,「我認為,如果你去看這些學者其中一些人的背景,你會發現他們是全球戰略的專家,對台灣或美台關係的歷史知道的不太多。我認為他們是以自己的理論為基礎演繹出他們的政策結論,而不是以台灣現實情況為基礎而歸納出結論。」

雖然卜睿哲認為,這些學者已經被邊緣化一段時間,但他們的理論還是有一點必須注意,那就是威脅環境正在改變,中國今日在軍事上能做的已經不同於20年前,如果美國要繼續作為台灣的安全盾,它必須在地區有軍事能力和戰略才能做到,「這是一件非常嚴肅的事情。」

卜睿哲在回答美國之音問題時說,他認為,北京和台北目前難以找到可行步驟來對兩岸的關係氛圍做出現實上的改進。

卜睿哲說,「這是一個難題。它是一個難題是因為我認為,北京未能從馬英九政府得到所有它想要的,而馬總統或許是北京所能夠得到的最好的台灣總統。現在國民黨正在掙扎著試圖找出一個方式來吸引台灣人民,但同時卻要能包容北京。」

卜睿哲對北京提出兩個建議,首先就是不要為兩岸對話設定前提。

「我認為,北京能做的最好的事情,就是停止為北京與台北之間的對話設定前提。我認為,如果你不對台灣強加他們做不到的要求—你知道台北無法滿足這個要求—那麼就一些事情就有可能發生。你的問題用了‘現實上’這個字樣,我不確定這是否現實,因為設定前提是北京使用的手法,它仍然認為這樣做有用。」

其次,卜睿哲說,如果北京能停止對美台關係或台灣政治的「每一件事」都做出反應,或許也能為雙方創造較好的環境,因為派出解放軍戰鬥機和轟炸機進入台灣防空識別區只會讓情勢更糟糕而不是更好。他說,現在或許是時候減少這種做法了。

中國官方學者對美台提出的低端要求

復旦大學台灣研究中心主任信強在美國外交政策全國委員會最近發佈的論文彙編撰寫了關於台海兩岸關係的文章,認為「基於三方在政治原則及戰略利益上有長期的根深蒂固的結構性分歧,在可預見的未來,預期三方能有一個正和發展框架的光明未來是困難,甚至不可能的」,但三方應該能追求低端目標,例如降低緊張、防範事故及更好的危機管控,以避免兩岸形勢墜入深谷。

在涉及美台關係的部分,這位元中國官方學者對美國提出的建議包括以清楚的聲明向北京確認美方「不支持任何形式的‘台獨’」,並將持續遵守長期以來的「一中政策」框架,這個框架包含三個美中聯合公報及《台灣關係法》,但不提「六項保證」。

他提出的其他建議還要求華盛頓明確表示不支援台灣政府參與任何需要主權國家身份的國際組織,以及美國不尋求在國際社會製造「一中一台」或「兩個中國」;顯著減少對台軍售的頻率、品質和數量;克制派高級政府官員或現役將領訪問台灣,嚴格限制台灣領導人以過境名義訪問美國;清楚警告台灣政府不可採取任何挑釁行動,通過對中華民國憲法的解釋、增添或修改條文尋求台灣法理獨立,等等。

對於北京與台北的關係,信強認為,在民進黨不接受北京堅持的「一中原則」下,雙方「看來沒有任何機會改變彼此不妥協的立場,這也意味著兩岸關係近期內沒有改善的空間」,但儘管如此,這位中國官方學者說,兩岸仍然可以採取一些務實的步驟避免彼此的關係進一步惡化。

信強建議,北京應該對台北和華盛頓確認它將繼續堅持「和平統一」的原則,「假定台北不推動台獨,華盛頓不拋棄它的一個中國政策」,與此同時,台北應該向北京和華盛頓確認,它不會透過修憲或增加條款追求關於中華民國或有主權國家象徵的法理台獨議程。

此外,他也認為台海兩岸「應通過創意尋求類似‘九二共識’、能夠同時被中國大陸、美國和台灣歡迎和接受的安排,以便徹底解開北京與民進黨之間的結」,如此才能緩解潛在的令人不安情勢。

其他建議還包括,兩岸可以從低敏感領域開始探索合作機會,例如疫情防控的合作;通過協力廠商或第三地恢復低階功能性的對話或學術交流;持續進行經貿及社會、文化交流等。

學者:改善關係責任在北京

這些建議中涉及美台關係的部分,在當前美國的拜登政府下是否具有可行性?艾德菲大學文理學院院長王維正(Vincent Wang)對美國之音說,他認為,那種華盛頓一味安撫北京的日子已經過去了。

王維正說,過去,當美國認為中國對台灣的行動不算那麼特別時,美國政府可能會要求台灣改變做法以取悅中國,不過「那些日子已經過去了。」

他說,現在中國的行動「指向一個令人不安的模式,它影響到美國的利益,所以現在的責任是在中國身上,它必須降低施壓做法以作為改善它與台灣和美國關係的催化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