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點評論蔡鎤銘專欄

蔡鎤銘專欄】王世堅神曲診斷:從卡拉OK經濟學到「連滾帶爬」的集體心理變遷 

文/蔡鎤銘(淡江大學財務金融學系兼任教授)

「本來應該從從容容、游刃有餘;現在是匆匆忙忙、連滾帶爬!」這句來自民進黨立委王世堅的質詢金句,在2025年下半年經過中國大陸音樂人王搏的創意改編,以《沒出息》神曲之姿爆紅抖音。這股熱潮從大陸紅回台灣,更引發多國語言改編,成為罕見的跨地域文化現象。

這個現象背後,隱藏著更深刻的社會心理轉變。透過「卡拉OK經濟學」的視角,我們能夠清晰地看見:從半個世紀前日本經濟高速成長期的勵志童謠,到當今王世堅的「連滾帶爬」神曲,集體心理如何從滿懷憧憬走向擁抱現實。

現象爆發:政治話語的網路變身

王世堅在台灣政壇始終是個獨特的存在。他那敢說敢言、直率犀利的問政風格,搭配豐富的肢體語言和充滿戲劇張力的發言,原本只是議場上的質詢內容,卻因其中蘊含的強烈情感衝擊力,意外成為網路創作的絕佳素材。

這首《沒出息》神曲的誕生過程,完美展現了網路時代內容再創作的魔力。大陸音樂人王搏將王世堅質詢的片段進行精準剪輯,為其配上魔性的電子節奏,使嚴肅的政治質詢瞬間轉化為充滿黑色幽默的音樂作品。片中王世堅拍桌怒吼的畫面與音樂節奏完美契合,創造出既荒謬又真實的獨特美感。

特別值得注意的是其特殊的傳播路徑。這首源自大陸平台的作品,很快便「紅回台灣」,形成一種跨境的數位文化迴流。這種傳播模式突破了傳統的文化交流框架,顯示出網路時代內容流動的全新特徵。

理論鏡像:卡拉OK經濟學的啟示

「卡拉OK經濟學」作為分析日本社會的獨特視角,其核心在於剖析卡拉OK如何從單純的技術創新,演變為一個龐大的產業體系,並深刻反映社會經濟的脈動與集體心理的變化。

在日本經濟高速成長期,卡拉OK的發展歷程體現了完整的產業演化路徑。從最初的酒館附屬設備,到專營的「卡拉OK包廂」,再到加盟連鎖與精準的時段定價策略,這個產業創造了驚人的規模經濟。更重要的是,它提供了一個「自我表現的廉價市場」,讓每個普通人都能在其中找到發聲的管道。

當時流行的勵志童謠,傳遞著「小魚變大魚可游到大海、小鳥變大鳥可翱翔天空」的積極信念。這種內容背後,正是經濟成長期特有的線性進步思維。卡拉OK在日本泡沫經濟時期達到鼎盛,成為上班族抒壓的重要管道,人們在包廂中高唱勵志歌曲,既是情緒釋放,也是對「努力就會成功」這一社會契約的集體確認。

心理轉折:從勵志到自嘲的時代變遷

對比兩個時代的音樂現象,我們可以清晰地看見集體心理的深刻轉變。日本經濟高速期的勵志歌曲,代表的是「憧憬型社會」的心理特徵,與「卡拉OK經濟學」所描繪的擴張期邏輯完全吻合。

而王世堅的《沒出息》神曲,則精準捕捉了當代「低欲望社會」或「內卷時代」的集體情緒。歌曲中「從從容容」與「連滾帶爬」的強烈對比,不再是勵志向上的口號,而是對現實困境的直白承認。這彷彿是「卡拉OK經濟學」在飽和市場中的另一面:當「躍龍門」的宏大敘事失靈,取而代之的是在現實泥沼中「連滾帶爬」、以求生存的務實主義。

這種轉變在大陸社群平台的網友解讀中尤為明顯。有網友深刻分析:「第一句說的是學校的你,第二句說的是剛參加工作的你,第三句說的是有了多年社會歷練的你,第四句說的是40歲的你,第五句說的是家庭需要你,你卻無能為力的你。」這段解讀生動展現了歌曲如何擊穿不同年齡層的普遍焦慮。

機制解析:自嘲作為新興心理防禦

從社會心理學角度分析,《沒出息》現象反映了多種深層心理機制。其中最核心的是「自我嘲解防衛機制」的普遍化。面對系統性的社會壓力,個人能做的改變有限,於是透過自嘲「沒出息」,將個人困境歸因於一個幽默的標籤,反而能獲得某種心理釋放。

這種現象在大陸網路環境中尤為明顯。在特定的社會氛圍下,人們難以直接表達對現實的不滿,但通過這首看似娛樂的歌曲,可以實現某種「集體匿名的情緒宣洩」。這是一場精心包裝的心理釋放,用幽默的外衣掩蓋沉重的現實。

王世堅那種直接、不加掩飾的表達方式,恰好成為大眾內心想像的代言人。在現實生活中處處受限的普通人,透過他的「咆哮」獲得了某種代償性的滿足。這與當年日本上班族在卡拉OK包廂中高歌勵志歌曲,雖然形式不同,卻有著相似的心理基礎。

媒介演進:從集體空間到個人螢幕

兩個時代的情感表達載體,清晰地反映了技術與社會的變遷。日本的卡拉OK文化依賴「卡拉OK經濟學」中所分析的實體空間與硬體投資模式,人們需要走進特定的營業場所,在群體中進行情感釋放。這是一種需要面對面互動的集體儀式。

而當代的短影音平台,則將這種情感表達徹底個人化、行動化。它繞過了實體空間的限制,創造了一種近乎零邊際成本的情緒宣洩市場,這與卡拉OK的實體商業模式形成鮮明對比。每個人都可以在自己的手機螢幕上觀看、創作、分享,參與這場集體的心理治療。

《沒出息》神曲的各種二次創作,從交響樂版到多國語言版,展現了網路時代創作的民主化特徵。每個參與者不再是被動的消費者,而是積極的共創者,這彷彿是「卡拉OK經濟學」中「自我表現市場」的終極進化形態,人人都能透過自己的改編來詮釋這個時代的集體情緒。

政治娛樂化:跨越界線的情感共鳴

王世堅作為民進黨籍政治人物,其內容能夠在大陸平台廣泛傳播,本身就是值得關注的現象。這顯示了網路時代「去政治化解讀」的可能性。兩岸網友暫時擱置政治立場的差異,共同將這段內容視為純粹的娛樂素材。

這種現象也反映了政治人物形象傳播的新模式。在短影音平台,嚴肅的政治內容可以被解構、重組,轉化為大眾娛樂的素材。王世堅本人對這一現象的幽默回應,進一步強化了這種去政治化的解讀。

值得肯定的是,王世堅敢言直率的個人特質,成為這波熱潮的重要基礎。他的真實、不做作,在充滿表演的政治場域中反而顯得珍貴。這種真實性,正是打動兩岸網友的關鍵所在。

結語:自嘲時代的生存智慧

從日本勵志童謠到王世堅神曲,我們見證了半個世紀來集體心理的深刻轉向。這種從「鯉魚躍龍門」到「連滾帶爬」的轉變,展現了社會心理防禦機制的與時俱進。

《沒出息》的神曲現象,表面是嘲笑狼狽,實則是當代人通過自我解嘲來消解理想與現實落差的獨特的情緒智慧。這種接納平凡的勇氣,恰是高壓時代的集體心理解方。

無論是卡拉OK經濟學還是抖音神曲,本質上都是特定社會環境下的生存智慧。在這個充滿不確定的時代,能夠坦然承認「連滾帶爬」,或許正是我們這一代人獨特的前進姿態。

(本文轉引自梅花新聞網)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