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點評論

曾建元 / 認識捷克與斯洛伐克–評施正鋒〈捷克斯洛伐克的國家與民族發展〉

捷克

文/曾建元

捷克與斯洛伐克位居中歐,夾處在斯拉夫、日耳曼兩大民族之間,臥榻之側還有一個馬札爾人。在歷史上兩國脣齒相依,相濡以沫,曾經共組國家,但後來又和平分手,真正做到好聚好散。我們在台北看到每逢捷克或斯洛伐克國慶,兩國都相互祝賀,便感到無比羨慕。

捷克與我國關係十分良好,我們多數人都記得捷克參議院議長維特齊(Miloš Vystrčil)2020年不顧中華人民共和國抗議和總統齊曼(Milos Zeman)的警告,率團來訪在立法院發表演說的盛況。現任總統帕維爾(Petr Pavel)2023年當選之後,即在電話中接受我國總統蔡英文的當面祝福,也在聯合國聲援我國。我曾親耳聽到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John Trump)的中國政策幕僚告訴我,美國曾經期待捷克和立陶宛與台灣建交而打開台灣孤立僵局後,美國再跟進幫台灣守住外交突圍新局面。

台捷關係的親密,要歸功於前總統哈維爾(Václav Havel)與我國總統李登輝的惺惺相惜。哈維爾以劇作家起而領導七七憲章運動與反對運動團體公民論壇,批判捷共總書記兼總統胡薩克(Gustáv Husák)在布拉格之春之後的高壓統治,而戲劇性地在天鵝絨革命後走進布拉格城堡,坐在胡薩克坐過的位置。

哈維爾的反共立場,導致他的著作全部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遭到查禁。他不願訪問六四鎮壓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在卸任總統後,即應陳水扁總統之邀來到了台灣。

施正鋒教授的如椽巨筆,縷述了捷克與斯洛伐克的歷史。我們知道捷克與斯洛伐克屬西斯拉夫人,第7世紀時薩莫(Samo)領導西斯拉夫部落聯盟首度建國,其後的歷史,基於地理因素,經常處於民族與宗教衝突的風暴當中,但也有過布拉格成為神聖羅馬帝國帝都的黃金時期。捷克和斯洛伐克的歷史、文化、宗教和政治長期受到日耳曼和斯拉夫的影響,直到近代,利用第一次世界大戰奧匈帝國崩潰後民族自決的風潮,終於獲得獨立。

當代捷克國家性格的形塑,明顯有哈維爾的精神遺產,哈維爾主張以生活在真實中展現無權力者的權力,施教授早在留學美國的1990年就在譯寫的〈捷克民族的最高道德賭注〉一文中注意到哈維爾對於人心改造的終極關懷。捷克斯洛伐克開國總統馬薩里克(Tomáš Garrigue Masaryk)的政治家典範也值得我們重視,他是出身斯洛伐克的哲學教授,以「不要害怕也不要偷竊」為座右銘,政治思想強調抵抗強權和崇尚自由民主。

宗教改革先驅胡斯(Jan Hus)的雕像豎立在布拉格市區,他主張《聖經》至上,教會主權在耶穌基督而非教皇,為真理不惜火刑殉道,這一精神早已成為捷克斯洛伐克人民的文化基因。施教授的大作鋪陳了捷克斯洛伐克清楚的歷史發展,對讀者而言,我們在結論希望看到施教授再為我們歸納捷克斯洛伐克歷史演進的特點,是甚麼因素影響這兩個共生民族的歷史命運,吾人能否從捷克斯洛伐克的歷史中整理出該國的立國精神。

錄中〈帕拉茲基致法蘭克福國民議會的一封信〉、〈捷克斯洛伐克獨立宣言〉、〈捷克斯洛伐克1920年新憲的少數族群保障專章〉、〈捷克斯洛伐克語言法〉四份英譯文件,建議再行翻譯為中文。

捷克國會大選剛剛完成,各界揣測可能的新政府的組成及其外交走向。自稱川普主義者的前總理巴比斯(Andrej Babis)率領的不滿公民行動黨(Akce nespokojených občanů, ANO 2011)贏得國會最多席次,極有可能重返執政。巴比斯主張捷克利益至上,不空談價值,或許會降低支持台灣的公開言論,但台灣援助烏克蘭的計畫許多都經由捷克實施,台灣的高科技產業廠商如鴻海、宏碁、華碩、崇越等,在捷克都有設廠與大量投資,台捷關係早就深植在雙邊經濟的合作之中。我們期待施教授的論文能為我們對台捷關係的未來帶來更多的信心。

民國114年10月23日凌晨1時半
旅居文旅中山店3001室

(作者為國立台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法學博士、國立中央大學客家語文暨社會科學學系、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客語與客家文化學分學程兼任副教授)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