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慶生 / 中美談判跨步走 不受台灣干擾

第4輪中美經貿談判結束。
為期兩天的中美馬德里經貿談判結束,雙方就TikTok所有權達成框架協議,美國總統川普與中國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也預計在本周五通話。不過,美方關切的大豆、俄油、稀土交易,以及中方關切的關稅、經貿、科技管制等爭議,雙方都未讓步。而且TikTok談成的只是框架協議,TikTok會賣給美國公司,但含不含美方覬覦的演算法,價錢多少,都還要繼續談。美國主談的財長貝森特透露,雙方約在1個月後將於另一個地點展開新一輪談判。
中美談判前有個插曲,就是美國在台協會(AIT)台北辦事處發言人在回覆媒體詢問時突然拋出「台灣地位未定論」。這很奇怪,因為即便這一直是美國立場,但數十年來從未公開提過,為何突然由發言人強硬宣示,而不是由政治任命官員來說?有媒體再向美國國務院求證,國務院發言人也回信表示AIT已準確傳遞訊息。在中美經貿談判前夕,美方這動作有何用意?
這有兩種解釋,一個是美國的兩手策略。談判前強硬宣示以做為籌碼,交換中國讓步。不過看雙方談判代表都沒談到此事,中國大陸方面也只是由外交部發言人提出嚴正抗議,看來這議題到不了高層級的談判桌。
另一種解釋是有兩個美國。一個是川普親自操刀的美國對華政策,另一個是建制派官員堅持的傳統抗中路線。這個可能性偏高。因為美國建制派最近確實有些脫軌。指標是9月9日以色列空襲卡達首都杜哈。問題不是以色列為何空襲卡達,而是居然能空襲成功。
卡達有11個愛國者三型飛彈連、12個薩德長程防空飛彈連,防空武力很先進,怎麼突然都變成聾子的耳朵?因此有人懷疑美國默許。但川普總統已強調他事前不知情。那麼是誰默許的就耐人尋味了。
回到中美經貿談判。川普現在壓力很大。美國大豆已進入收穫期,去年產量一半以上出口中國,今年中國訂單一張都沒下。這麼大的量一時去哪裡找其他買家?美國豆農心急如焚。他們是川普的鐵票,川普必須回應。不過川普不愧是談判高手,雖然心急,表面仍不動聲色。但這次談不成,1個月後一定要談成。甚至周五「川習通話」都可能直接提出要求。中國正在擴大糧食庫存,有能力在今年訂單之外再吃下美國大豆,放人情給川普。
因此,透過經貿談判,預判中美關係將會更向前跨步。原本「川習會」預期是在APEC峰會上碰面,這次談判卻傳出中國邀請,川普可能訪中的訊息。如果成行,意義非比尋常。中美關係是川普親自操盤,不會讓台灣議題干擾他的計畫。美國建制派官員即便有自己的看法,最終仍將併軌於川普總統的領導。由AIT發言人提出「台灣地位未定論」是個可淡化處理的技巧性操作。想要掌握未來中美形勢的發展,經貿談判才是重點。
(作者為台灣國際戰略學會執行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