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會助台抗中? 民進黨腦中的「後殖民意識」
文/王崑義
美國總統拜登與日本首相菅義偉4月17日在「拜菅會」後發表聯合聲明,強調台海和平穩定的重要性。這項聯合聲明被綠營指是一種「硬性檔」,未來將透過「共同計畫機制」與「同盟協調機制」,討論若要介入台海局勢的角色、任務與軍事能量的可能性。台灣學者因此樂觀的認為,有了這個聲明,將間接促成「四方安全對話(Quad)+T台灣(Taiwan)」,這對中國會是最大的「夢魘」。
只是,日本外務省4月18日所公佈的「拜菅會」會議紀要,其中對敏感的台灣、新疆和香港問題皆避而不談,不少媒體也提到了菅義偉政府的內部爭論,可見日本尚未到徹底調整對中國政策的地步。
民進黨執政5年來,由於碰到從川普以來一直採取力挺台灣的政策,導致台灣學者過度對蔡英文政府親美政策的樂觀判斷。所以類似「四方安全對話+台灣」的說法就層出不窮。有人甚至認為在美日高峰會之後,台灣不必再選邊站,因為美日已經幫台灣選好邊了。
「拜菅會」會議紀要不提台灣
事實上,4月16日「拜菅會」後發表的聯合聲明中,除了兩國一貫指責中國在東海、南海行動,以及譴責香港、新疆人權問題之外,還提到「我們強調台灣海峽和平穩定的重要性,鼓勵和平解決兩岸問題」。這是美日高峰會後所發表的聯合聲明,也是自1969年以來首次提到台海問題,引起外界廣泛關注,不過也因聲明只是美日3月16日的外長、防長「2+2會談」共同聲明裡,提到「台海和平重要性」的延續,並沒有超過外界的預期。
尤其是在美日外長、防長「2+2會談」發表有關台海安全的聲明之後,遭到中國批評美日是在「狼狽為奸」,所以這次日本外務省公佈的「拜菅會」會議紀要不提台灣,是否因為中國的反擊,讓日本產生忌憚,想必是八九不離十。
但是,綠營人士卻不去正視這個現象,只是在同溫層裡自嗨,這對國際事務的判斷必然產生偏差,除了幫蔡政府做大內宣之外,無助於台灣國際處境的改善。
當然,綠營對台海安全會產生自嗨的現象,也可能是被日本政客的動作所影響,以致出現了一些觀察上的盲點。
就像在菅義偉訪美之際,以親台立場著稱的日本防衛大臣岸信夫還特意登上日本最西邊的與那國島,指出「與那國島距台灣僅100多公里,是日本離台灣最近的島嶼。包括西南地區在內的台灣周邊局勢,不僅對日本的安全有重要意義,而且對國際社會的穩定也有重要意義……國防部將繼續密切關注這一情況。」
而岸信夫在此前的「2+2會談」還在會議中,指有必要探討自衛隊能為支援台灣的美軍提供何種協助。
日本自衛隊提三種情況助台
另外,這時日本媒體也炒作,一旦兩岸發生武力衝突,日本擔憂離台灣較近的沖繩、釣魚台等琉球群島(西南諸島)被捲入戰事。因此,日本自衛隊在三種情況下,可以協助台海作戰,包括:
一、重要影響事態
當台灣發生緊急狀況時,美國極有可能協防台灣,此時依《重要影響事態法》,自衛隊支援美軍後勤,包含燃料提供等。
二、存立危機事態
若重要影響事態持續升溫,使與日本有密切關係的他國(如美軍)遭武力攻擊時,明顯威脅到日本的安全與國民的生命,自衛隊將在有限的範圍內,可進行武力反擊。報導解釋,從支援後勤的重要影響事態,升級到存立危機事態條件嚴苛,日本政府將對此謹慎考慮。
三、武力攻擊事態
最嚴重的為日本(駐日美軍基地在內)遭到直接武裝攻擊,或者有「立即」的危險,日本政府判定為「武力攻撃事態」後,自衛隊得以行使「個別自衛權」動武反擊。
日本設定這三種情況會出兵助台,但是,如果台海爆發衝突,解放軍會去攻擊日本嗎?恐怕也不至於。
就以1958年金門危機為例,當時大陸發動對金門砲擊,毛澤東特別下令「只打蔣艦、不打美艦」。這項作戰方針,也確實讓解放軍的砲彈很聽話,在美艦協助台灣運補金門時,從未遭到砲彈的襲擊。
所以,日本軍國主義發動戰爭會去偷襲珍珠港,為自己找來更多敵人,解放軍必然不會像日本軍國主義者看齊。因此,日本自衛隊想在台海衝突中找到介入的機會,恐怕很難。
其實,從日本防相岸信夫到離台灣只有110公里的與那國島觀看台灣,恐怕是日本對台的殖民心態未死。特別是民進黨政府過去美化日本殖民與媚日的心態不改,更讓日本感覺有回歸再殖民台灣的契機。試想,台灣有一位「助日」代表謝長廷,天天在幫日本講話,完全忘了台灣的利益,日本哪裡會對台灣死心呢?
所以,日本不斷的想找到軍事助台的機會,恐怕也不是真的要助台,而是想重返殖民,而這在民進黨政府媚日心態不改之下,只會增加日本對台再殖民的野心。
如此可以判斷,台灣的危機不是來自對岸,而是來自對台野心不死的日本,如果美日不斷的助台衝撞大陸,讓台海發生衝突,日本再找機會助台反擊,最後美國再像歸還釣魚台列嶼的管轄權一樣,把台灣的管轄權也交給日本,也不是不可能。畢竟,在「舊金山和約」中日本只是拋棄台灣的主權,並沒有說是把台灣的主權交給誰。日本留下這個伏筆,就知道日本對台的野心不死。
而在民進黨政府過度媚日的心態下,他們可是寧願把台灣交給日本統治,也不肯跟中國統一。所以,民進黨人過度美化日本殖民台灣的歷史,自己在詮釋日本助台抗中時,內心充滿樂觀期待,恐怕也是源自內心對日本的「後殖民意識」在作祟所致。
(作者王崑義/台灣國際戰略學會理事長、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