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點評論

劉台平 / 何妨各讓一步?

賴清德總統

文/劉台平(作家)

  習近平對台底線:兩岸都是中華民族。

  賴清德對中底線: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

  乍看之下好像無交集,細品之後才知有關聯。

  中共國師王滬寧的底線:一中原則與九二共識,早已被台灣各界敬謝不敏。馬英九的(和)與(合)也空洞無物。都不值得再議,只有兩岸一把手的話才是唯一定海神針。

  習的說法是中南海內最軟的腔調,但是可以再軟一點,因為民主進步黨逢中必反,中華二字太過沈重,賴清德接受不了,兩岸就談不下去,中方不妨逕用華族取帶中華民族,把球丟回台方。

  至於賴清德,應該以無比的毅力,政治家的高度,接受兩岸都是華族,如同新加坡華裔自承華人,但無損其主權獨立的事實。

  在兩岸都認知是華族的前提下,中共展現誠意,多提兩岸一家親,少提一中與統一,尤其是不能再嗆武統,這如同老公不能常把揍老婆掛在嘴上,再多的善意與愛也留不住對方的心,離異是早晚的事。

  台灣方面,應該揚棄去中化,尤其是文化教育上以台灣為同心圓的錯誤理論,同時也解禁交流,讓兩岸真的有一家親的感覺。

  說到「親」字,簡體字去掉了「見」字,怪不得大陸人親情淡薄,如果兩岸都不見面了,還談什麼兩岸一家親?

  這是臺灣正體字軟實力的優勢,當局應該要求中共改正大量錯誤的簡體字,看看誰在維護傳統文化?

  如今兩岸關係陷入僵局,習已拋出善意,但要有耐心,等待對岸理解之後再做出正向回應,而不是一手軟一手硬的兩手策略,因為這是對敵人的戰法,對親人要言行如一,中共當局曾以兄弟關係形容兩岸,手足之情不能言打,兄友弟恭,大待小以仁,小事大以智。

  兩岸雖然風風雨雨數十年,人員來往也數不清,馬英九與王滬寧都有他們的局限性,但兩岸能人無數,必然可化險為夷,否極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