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軍事

印度空襲巴基斯坦 巴軍方已授權行動

印度政府稱,5月7日的襲擊是針對武裝恐怖份子,但巴基斯坦政府反駁此說法。

文/德國之聲中文網周昱君 美聯社、路透社、法新社等

今年4月喀什米爾發生印度遊客遇襲事件,導致印度和巴基斯坦緊張局勢升溫。印度週三凌晨向巴基斯坦控制的喀什米爾地區發射飛彈,宣稱要「精準打擊」武裝恐怖分子。巴基斯坦政府已授權軍方採取相應行動。

巴基斯坦政府表示,印度軍隊在週三(5月7日)凌晨朝喀什米爾的巴基斯坦控制區發射多枚飛彈,至少導致26人死亡,其中包含孩童,另有46人受傷。

據巴基斯坦說法,遭襲地點至少有6處,包含喀什米爾地區,以及巴基斯坦人口最多的旁遮普省,且清真寺也在目標之中;旁遮普省已宣佈進入緊急狀態。路透社消息指,印巴兩國實際的邊境附近也爆發了激烈的炮擊和交火。

巴基斯坦政府授權軍方採取相應行動
訊息部表示,「巴基斯坦武裝部隊已被正式授權採取相應行動。」

聲明稱,「這些無端且毫無正當理由的襲擊以虛構的恐怖分子營地為藉口,蓄意攻擊平民區域,導致無辜的男女老少殉難,並破壞包括清真寺在內的民用基礎設施。」

聲明還稱:「根據《聯合國憲章》第51條,巴基斯坦保留選擇時間、地點和方式進行自衛反擊的權利,為無辜犧牲的巴基斯坦人復仇並回擊侵犯國家主權的行徑。」

巴基斯坦國家安全委員會表示,印度已在該地區「引燃戰火」,隨之而來的一切後果完全由新德里承擔責任。

印度的精準打擊

印度政府證實發動襲擊,稱之為「辛杜爾行動」(Operation Sindoor),目標共有9處,欲「精準打擊」武裝恐怖份子。「我們的行動聚焦、有分寸而且本質上並未升級局勢,並沒有以巴基斯坦的軍事設施為打擊目標……印度在選擇目標和執行方法上,展現了相當大的克制。」

印度國安諮詢委員會的前委員馬圖(Amitabh Mattoo)向DW表示,印度的襲擊「經過精密策畫」,攻擊對像是「穆罕默德大軍」組織(Jaish-e-Mohammed)和「虔誠軍」組織(Lashkar-e-Taiba)的據點。

「穆罕默德大軍」是位於喀什米爾的伊斯蘭主義團體,其首腦於2019年被列入聯合國恐怖份子名單。「虔誠軍」則是巴基斯坦激進組織,主張巴基斯坦應統一印度控制的喀什米爾區;聯合國認定其跟基地組織(al-Qaida)有關聯,且參與許多恐怖主義行動,包含2008年在孟買的連環恐怖襲擊,當時有上百人死亡。

印度這次襲擊被視為對4月遊客遇襲事件的回應。週三的空襲後,印度軍方在X平台發文寫道:「正義伸張了。」

4月22日,印度查謨與喀什米爾邦的帕哈甘姆(Pahalgam)發生武裝份子攻擊遊客事件,26位遇害者大多數是印度公民;「喀什米爾抵抗陣線」(Kashmir Resistance)自稱犯下此案,該組織被認為與虔誠軍有關。印度和巴基斯坦的緊張局勢因此而再度升高,印度指控巴基斯坦政府「協助跨境恐怖主義」,但後者否認涉入此案。

巴基斯坦矢言報復

印度襲擊之後,巴基斯坦宣佈關閉該國空域48小時,首都伊斯蘭瑪巴德以及卡拉奇、拉合爾等大城的機場航班都暫停起降。印度航空、靛藍航空、卡達航空等公司陸續取消印巴地區的航班。

巴基斯坦總理謝里夫(Shehbaz Sharif)已召開國安會議,譴責印度發動襲擊,並稱巴基斯坦「完全有權強力回應印度強加的戰爭行為,也確實正在採取強力的行動」。巴基斯坦軍方也反駁了印度聲稱只攻擊恐怖主義者的說法,稱被襲擊的地方全都是平民設施。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彭博社等媒體引述巴基斯坦國安人士稱,巴國採取「自衛行動」,擊落了多架印度戰機;對此,印度尚未證實或回應。

巴基斯坦外交部的聲明則批評印度的做法危害民航安全,「這樣不顧後果地升高局勢,讓兩個擁有核武的國家離重大沖突更近一步了」。

巴基斯坦安全智庫薩諾伯研究所(Sanober Institute)執行長奇瑪(Qamar Cheema)告訴DW,印度「未能向國際社會展現證據」說明這次襲擊合理。

巴基斯坦前駐美國大使洛迪(Maleeha Lodhi)向DW表示,印巴衝突不能再繼續升級,因為兩個核武國爆發衝突,帶來的風險更大。洛迪認為,美國可能需要介入阻止,過去的印巴危機也都是由美國化解。

國際社會如何回應?

美國總統川普對印巴局勢表示遺憾,希望這兩國的衝突「非常快就結束」。他說:「我想大家從一些過去的狀況,就知道會出事。」美國國務院盧比奧(Marco Rubio)已分別與印度及巴基斯坦的安全顧問通話,呼籲雙方維持溝通管道暢通,避免局勢升級。

聯合國發言人杜加里克(Stephane Dujarric)發聲明說,秘書長古特雷斯(Antonio Guterres)「非常擔心印度軍隊跨越印巴控制線(Line of Control)和國際邊界的行動」,並呼籲雙方克制:「這個世界承擔不了印度和巴基斯坦之間的軍事對抗。」

中國外交部則稱反對一切形式的恐怖主義,呼籲雙方「以和平穩定大局為重,保持冷靜克制,避免採取使局勢進一步複雜化的行動」。

印巴兩國為何走到這一步?

今年4月的喀什米爾襲擊事件後,印度和巴基斯坦互相報復,包含印度宣佈暫停兩國水資源共同利用的協議,不讓印度河支流的水源流到巴基斯坦;巴基斯坦認為此舉形同「斷水」、將構成「戰爭行為」。

克什米爾:印度威脅斷水 巴基斯坦農民憂心

此外,印度也全面撤銷發給巴基斯坦人的簽證,並關閉通往該國的主要邊境口岸;巴基斯坦則對印度航空關閉領空。

印巴之間的爭端至少可以回溯到1947年,當時兩國脫離英國殖民,不久後便因喀什米爾主權而開戰。雙方2003年曾達成停火,但過去幾年仍有幾次邊境衝突事件。

2019年,印度政府決定取消查謨和喀什米爾邦的特殊自治地位,當地的印度教徒與穆斯林對立繼續深化,讓局勢更為不穩定。

過去數十年來,主張獨立或主張跟巴基斯坦統一的武裝份子持續在印控喀什米爾地區活動;印度政府多次指責巴基斯坦包庇武裝份子,因而採取行動報復,例如2019年有40名印度軍警在喀什米爾被殺害,印度隨後便發動空襲回應。

不過,專家指出,印度此次的攻擊行動力道較過去更大,雙方衝突繼續升高的風險也更高。路透社引述南亞局勢專家庫格曼(Michael Kugelman)的觀點指,從印度此次的襲擊程度來判斷,可以預期巴基斯坦會做出相當大的反應。

連結:印度空襲巴基斯坦 巴軍方已授權行動 – DW – 2025年5月7日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