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特上的中國:習近平向普京重申「患難與共真朋友」,對川普-普京峰會感到緊張?

文/voa薛小山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三周年之際,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星期一(2月24日)再次與俄羅斯總統弗拉基米爾·普京(Vladimir Putin)通電話,重申了中俄「患難與共」、「不受任何協力廠商影響」的夥伴關係。美國觀察人士認為,習近平可能是對於川普和普京可能舉辦的面對面會談以及美國對俄羅斯的政策轉向感到緊張。
根據中國官媒新華社發佈的新聞稿,習近平告訴普京「歷史和現實昭示我們,中俄是搬不走的好鄰居,是患難與共、相互支持、共同發展的真朋友。中俄關係具有強大內生動力和獨特戰略價值,不針對協力廠商,也不受任何協力廠商影響。中俄兩國的發展戰略和外交政策是管長遠的。」
普京則稱,「發展對華關係是俄方著眼長遠作出的戰略選擇,‘絕非權宜之計,不受一時一事影響,不受外部因素干擾」。
俄羅斯副外交部長星期六(2月22日)表示,美國總統唐納德·川普(Donald Trump)和俄羅斯總統普京之間的面對面會談正在籌備中。
近日,川普積極與俄羅斯開展和平談判,不但與普京進行了「長時間且富有成效」的一個半小時電話交談,還稱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Volodymyr Zelenskyy)為「獨裁者」。美國外交和國安高層官員上周在沙烏地阿拉伯首都利雅德與俄羅斯高層官員就如何結束烏克蘭戰爭舉行了雙邊會談,烏克蘭以及美國的歐洲盟友一律未獲邀出席。
《華爾街日報》報導,川普「突然之間熱情擁抱俄羅斯」,部分原因是出於戰略上的考慮,希望在中俄之間製造隔閡。外交政策專家將這一嘗試稱為「反向尼黑森」戰略。1970年代初,時任美國總統理查·尼黑森(Richard Nixon)曾改變了美國政策,與中共領導的中國交好,試圖加深毛澤東與蘇聯之間的分歧。
喬治城大學美中全球議題對話專案研究員韋德甯(Dennis Wilder)星期一在社交媒體X上表示,「中俄關係‘搬不走’,習近平在電話中使用了一個有趣的措辭。也許對預期的川普-普京峰會有點緊張?習近平說雙邊關係表明中俄是好鄰居,是真正的朋友。」
美國智庫亞洲協會政策研究所的中國政治專家牛犇(Neil Thomas)認為,中國對美俄關係保持「警惕」,但習近平和普京仍然「保持密切關係」。
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政治經濟學教授孔誥烽(Ho-fung Hung)則寫道: 「一個並非不可能出現的有趣場景:川普排除歐洲和烏克蘭,普京把習近平拉進來。這變成了美俄中三方會談,二對一,對抗美國。」
在2022年2月普京派遣數萬名軍隊進入烏克蘭前幾天,中俄宣佈建立「無上限」戰略夥伴關係。過去十年間,習近平已與普京會晤超過40次。中國為俄羅斯提供了重要的經濟支援,包括提供用於軍工行業的電腦晶片和機床。中國外交部長王毅在2月中旬的慕尼黑安全會議上表示,中國不會停止購買俄羅斯天然氣,因為這樣做會威脅到中國的能源安全。
不過,華盛頓智庫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客座資深研究員葉琳娜·雷巴科娃(Elina Ribakova)在X上寫道,俄中關係是共生的,但極不對稱:中國已成為俄羅斯不可或缺的合作夥伴,為俄羅斯的出口提供市場和關鍵投入品,而俄羅斯對中國有利但並非必不可少。
她指出,對於俄羅斯來說,這是一個很大的尷尬之處。她寫道:「2000年代它曾經向中國出口機械和其他高附加值商品,現在俄羅斯對華出口的85%以上是能源或者自然資源。俄羅斯是一個加油站,有一些金屬和礦產。俄羅斯從中國進口其他所有東西。隨著中國商品湧入市場,俄羅斯最近對中國汽車徵收關稅。」
此外,雷巴科娃表示,中國雖然與俄羅斯進行貿易,但減少了對俄投資。「中國對俄羅斯的對外直接投資不到1%。中國企業認為俄羅斯缺乏法治是主要障礙之一。很多中國企業可能在2022年後留在俄羅斯。據俄羅斯報導,自2022年以來,有數千家新的中國公司在俄羅斯註冊,但其中90%的公司從事零售和批發貿易,很多只是紙上的公司。」
但是在深化軍事和情報合作方面,《華爾街日報》報導稱,中俄正在開展兩國長期夥伴關係中程度空前的軍事合作,試探美國及其盟友的防禦能力,向美國傳遞出這樣的資訊–即如果美國捲入軍事衝突,美軍可能會發現自己要同時對抗中俄兩國。
美國哈德遜研究所中東和平安全中心研究員齊內布·里布亞(Zineb Riboua)認為, 中俄不會分裂。
「事實上,中俄合作將會加速。如果說普京和習近平從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中學到了什麼,那就是鑒於他們的反西方野心,建立平行系統以繞過制裁是首要任務。」她在X上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