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AI競賽,本質是「在美中國人」對打「在華中國人」?

文/觀察者網 齊倩
在中國DeepSeek震撼世界之際,2月18日,馬斯克旗下人工智慧初創公司xAI推出最新AI程式Grok 3。發佈會上,坐在C位的兩張華人面孔引起廣泛關注。香港《南華早報》20日注意到,社交媒體上,不少人熱議:中美AI競賽,本質是「在美中國人」與「在華中國人」之間的對抗。
在18日於X平臺同步直播的發佈會上,馬斯克形容自己推出的Grok 3「聰明得可怕」,並聲稱該模型在數學測試、科學評估、編碼能力等方面的測試中,都超越了DeepSeek V3和GPT-4o等模型。
然而,比Grok 3更吸睛的,是坐在C位的兩張華人面孔。
據《南華早報》和美國《商業內幕》消息,xAI團隊核心成員中,超三分之一來自中國。
吳宇懷(Yuhuai Wu),95後,杭州人,加拿大多倫多大學博士,xAI聯合創始人;
吉米·巴(Jimmy Ba),師從「AI教父」傑佛瑞·辛頓,多倫多大學助理教授;
楊格(Greg Yang),湖南人,哈佛大學碩士,曾在微軟研究院工作;
張國棟(Guodong Zhang),本科畢業於浙江大學,多倫多大學博士;
戴子航(Zihang Dai),本科畢業於清華大學,卡內基梅隆大學博士,曾在谷歌研究院工作;
其中,吳宇懷和吉米·巴亮相18日的直播發佈會,全程主導Grok 3模型的技術講解。
《南華早報》還發現,除了上述5名創始成員之外,xAI的許多關鍵技術人員也來自中國,其中許多人在加入團隊之前曾在穀歌和微軟工作過。
例如,本科畢業於清華大學的前OpenAI員工莊軍堂(Juntang Zhuang,音譯)、本科畢業於北京大學的前Meta員工孫曉(Xiao Sun,音譯)、本科畢業於上海交通大學的鄭連民(Lianmin Zheng,音譯)。
在xAI的直播發佈會後,一名美國作家兼人工智慧企業家在X平臺表示:「我喜歡埃隆(馬斯克)的國際工程師團隊,我覺得我聽到了來自德國、中國和美國的工程師的聲音。」
與此同時,X平臺上不少用戶也表達了類似的觀點。其中有用戶用中文寫道:「今天和朋友交流,提到一個觀點:大模型領域就是一群在美國的中國人,和一群在中國的中國人,相互競爭,‘打’得不可開交。問為什麼openAI和xAI的中文能力這麼好?因為在美國搞大模型的也是中國人啊!」
還有使用者用中美奧數競賽的圖片,類比現在的中美AI競賽。他還稱:「最終勝利的肯定是中國。因為越來越多的美籍華人會被美國的種族主義趕回中國……」
最近一段時間,中國人工智慧公司深度求索(DeepSeek)發佈的AI模型轟動全球,使用極低的成本實現了匹敵美國頂級AI模型的效果,得到從業者的廣泛稱讚。
隨著DeepSeek爆火,其創始人梁文鋒也受到公眾關注。梁文鋒是一名85後,17歲考入浙江大學,2010年獲得資訊與通信工程碩士學位。媒體發現,梁文鋒組建了一支由本土年輕程式師組成的團隊,不依賴海歸或高級技術專家,團隊成員多為應屆畢業生或工作經驗不超過5年的年輕人。
梁文鋒曾坦言,團隊「並沒有什麼高深莫測的奇才,都是一些Top高校的應屆畢業生、沒畢業的博四、博五實習生,還有一些畢業才幾年的年輕人」。他認為,「創新需要擺脫慣性,經驗有時會成為包袱。」
美媒認為,人工智慧技術有可能提高生產率、增強產業實力並推動創新。隨著中國和美國爭奪人工智慧領域的領先地位,研究人員成為地緣政治意義上全球最重要的群體之一。
去年3月,美國《紐約時報》刊文稱,在培養新一代AI科學家方面,中國已經開始領先。一項來自美國麥克羅波洛智庫的研究結果表明,從某些指標來看,中國已經超越美國成為AI人才的最大出產國,幾乎培養了全球一半的頂尖AI研究人員。相比之下,約18%研究人員來自美國本科院校。
2月早些時候,美國芝加哥保爾森基金會內部智庫MacroPolo的分析報告指出,美國公司和研究機構頂尖AI研究人員的38%來自中國大學,中國大學畢業生的占比甚至超過了美國本土畢業生。
日本理化學研究所的革新智慧統合研究中心負責人杉山將向《日經亞洲》表示:「顯然,中國有一定數量的優秀年輕研究人員正在為美國公司和機構的AI研究發展做出貢獻。」
《南華早報》則說,全球AI競賽的勝負,可能取決於中美兩國華人研究人員的努力。
近年來,美國政府不斷泛化國家安全概念,打壓中企,不斷升級對華出口管制,推行「中國行動計畫」等措施大肆迫害華人科學家。與此同時,中國科研實力不斷增強,使得中國對頂尖科學家的吸引力越來越大,出現了中國科學家「回國潮」。
這一趨勢已得到多項分析的證實。《南華早報》援引數據稱,中國頂尖科學專家數量已超越美國。研究發現,從2020年到2024年,中國頂尖科學家的數量有所增加,而美國的數量有所下降。
報導提到,馬斯克一直積極宣導H-1B簽證允許外籍人士在美國工作。但美國總統川普在第一任期時不贊成簽證計畫,稱其對美國工人「不公平」。第二任期上任後,川普尚未正式公佈對該計畫的立場,但預計將繼續收緊美國移民政策。
「中國學者在人工智慧領域幾乎處於領先地位,」美國亞利桑那州立大學教授、人工智慧研究者蘇巴拉奧·坎巴邁帕蒂此前向《紐約時報》表示,如果政策制定者試圖阻止中國公民在美國進行研究,他們就是在「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