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焦點評論生活

這份排名曾是全美法學界的風向標,如今卻已經變得無關緊要了

布萊恩·弗賴伊 (美國肯塔基大學法學院副教授)

克里斯多夫·瑞恩 (美國印第安那大學法學院教授)

導讀:近年來,許多名校退出國際排名機制,對「排名」祛魅一時成為熱議話題。例如,《美國新聞與世界報導》(U.S. News)的大學排名曾在教育領域佔據重要地位,具有較高的知名度、權威度和廣泛影響力,是眾多學生擇校及高校展現自身實力的關鍵參考。然而近年來,其重要性逐漸下降。

本文深入剖析了U.S. News排名衰退的現狀、原因及影響。有論者指出,對於中國發展高等教育而言,排名標準影響考核標準,考核標準影響指標體系,這一整套機制已成為一張沉重的無形之網,大學、老師、學生、家長無不被其籠罩。不妨反過來思考,這樣的機制究竟有多少合理性?曾經被奉為圭臬的國際排名,究竟有多大意義?歐亞系統科學研究會特此編譯,供讀者參考。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

【文/布萊恩·弗賴伊、克里斯多夫·瑞恩,譯/呂世豪】

1.引言

曾幾何時,《美國新聞與世界報導》(U.S. News & World Report)發佈的全美最佳法學院排名,對法學院至關重要,關乎法學院的「生死存亡」。客觀來講,此排名曾是法學界的風向標:某法學院排名攀升,讚譽之聲四起;反之,如果某法學院排名下降,則會聲名狼藉。

然而,時代變了。因種種原因,全美最佳法學院排名重要性減弱。雖仍有影響力,各法學院仍會因排名上升而歡喜,因排名下降而沮喪,但這排名已不再被重視,不少知名法學院不再向U.S. News 透露學歷專案詳細資訊,甚至直接退出排名。

這背後的原因與資訊化的高速發展息息相關。在資訊管道日益豐富的今天,法學專業申請者不再依賴該排行榜,對他們來說,此排名的重要性逐漸減弱。即便法學專業申請者已逐漸失去興趣,排名榜單仍要費盡心思維持各法學院的重視。對此,直觀有效的方法就是讓排名更具波動性。某法學院排名相對穩定,則無需擔心;若大幅變化,意義就不同了。

2.調整策略導致排名波動

《美國新聞與世界報導》(U.S. News & World Report)發佈的全美最佳法學院排名,權威度和可信度曾居世界之首。該排行榜為何如此重要且一直保持地位?背後成因複雜,機緣巧合和懷疑一切的態度,顯然是重要因素。U.S. News世界大學排名首次發佈於1987年,也是最早發佈大學排名的機構,從此之後,年年如此,佔據了先發優勢。

全美最佳法學院排名標準簡單有力。這一排名體系綜合考量各法學院影響力,為法學申請者提供擇校指南。1987年,法學申請者擇校時,資訊閉塞,難以獲取關於法學院辦學品質的有效參考。隨著法律實踐在美國的發展,法學教育也在全國遍地開花,這加劇了法律專業申請者的擇校迷茫。即便申請者瞭解家鄉或附近地區法學院的影響力,而面對不同州的法學院,也難以橫向對比,更別提在全國範圍內權衡了。

此排名有效滿足了公眾對法學院社會認可度資訊的需求。雜誌邀請法律教授、法官及知名律師,依據社會認可度進行評估排名。隨後,向法律專業申請者傳達核心資訊,還附加了其他相關資訊。事實證明,這些資訊有參考價值,所以該排名問世後便迅速贏得認可、聲名遠揚。

該排名既給學子們帶來了寶貴的新鮮資訊,又為各大法學院、法學院教授、法官及律師群體帶來了新資訊。他們各自對美國各法學院社會認可度看法不一。這正是《美國新聞與世界報導》要費心搜集的,也是其評估方法的核心。但在《美國新聞與世界報導》匯總並公開這些之前,大家都不知彼此見解。很多人對此不滿,且不滿情緒一直存在。

總之,此排名初期便獲得成功,得益於它提供了關於法學院社會認可度的資訊,新鮮且有價值。它能夠持續保持影響力,歸功於其採取懷疑一切的策略,令人耳目一新:精准地滿足顧客核心需求——獲取法學院社會認可度資訊。當然,還融入了專業細分排名、生活品質評估等附加內容。而且,大家都清楚,排名高低歸根結底由社會認可度決定,儘管有人因各種原因不願承認。

各法學院向來反感此排名,這並不令人意外。它們的行業協會——美國法學院協會(American Law Schools Association,簡稱「AALS」)也正兒八經地表示認同。但是,法學院還是會因排名高低而或喜或悲。

如果該排名不存在,美國法學院協會(AALS)恐怕就得創建這樣的排名。可它做不到,因為只要其指出某些法學院更具優勢、更受認可,就有些成員會因此震驚、憤慨。

雖然此排名一直是法律專業申請者唯一在意的排名,但許多不同出版物和學者也發佈了其他同類法學院排名,這些排名方法不同、原因各異、考慮因素也不同。

這些不同的法學院排名吸人眼球,不僅在於提供有用資訊,對各法學院進行比較,還在於它們反映了不同的法學教育目的。法學教授重視學術成果產出,改革派關注就業情況,法學院則看重自身在同行中的名氣。

在這些排名中,U.S. News的法學院排名最功利。一般來講,排名制定者會先確定法學教育應看重什麼,再基於此標準制定排名,而U.S. News的法學院排名未體現任何法學教育原則。因為U.S. News不在乎改變人們觀念,只在乎雜誌銷量和廣告營收。

3.主觀排名與客觀排名

多數法學院排名是主觀的,按排名者認為重要的標準給法學院排序。U.S. News認為認可度重要,就按認可度排名,其方法基於同行認可度調查。法學教授覺得學術成果重要,就按學術成果排名。改革者認為價值重要,就按就業情況排名,等等。就像「法學院排名遊戲」表明的,考量因素和權重決定最終排名。庫利法學院的排名也表明,排名有無限可塑性。你幾乎能得到任何想要的排名,不過可能要犧牲可信度。

對於法律專業申請者來說,主觀排名或許有用,前提是他們與排名制定者的價值取向一致。這類排名的問題在於,未能周全考量或精準評估部分或所有法學專業申請者看重的全部因素。它通過比較與辦學品質相關的因素來告訴學生哪所法學院能提供「最佳」法學教育。但「最佳」往往是由排名體系創建者定義,而不是需要建議的法學專業申請者。學生們看重的因素不同,看重程度不同,主觀排名給出的建議往往不準確。簡言之,它能告訴學生們如何擇校,卻難以反映他們內心真正青睞的院校。

相比之下,客觀的法學院排名旨在探究法律專業申請者實際想要什麼,而非告訴他們應該想要什麼。因此,我們認為基於顯性偏好來制定排名會更為客觀。這一排名方法也非常簡單:依據法學院入學新生平均績點(GPA)和法學院入學考試(LSAT)分數進行排名。它僅涉及六個變數:一所法學院新生班級的本科平均績點和法學院入學考試分數的第25、50和75的百分位數。

這種基於顯性偏好的排名方法依據法學院新生班級資質情況來對法學院排序。其邏輯簡單明瞭:法學院按申請者平均績點和入學考試分數做出錄取決定。收到錄取通知後,申請者選擇其中一所就讀。各學校競相錄取平均績點和法學院入學考試分數更高的學生。因此,一所法學院入學新生的平均績點和法學院入學考試分數越高,該學校對申請者就越有吸引力。

法律專業申請者出於不同原因選擇不同法學院。某些申請者選擇某所法學院是有原因的。許多申請者都想進入所能就讀的最好的法學院,即便不是所有人都這樣。當然,申請者很難知道哪所法學院最好。這就是法學院排名存在的意義,它可以告訴學生該去讀哪所法學院。

這種基於顯性偏好的法學院排名方法廣受討論,雖然人們對其目的有些困惑,但總體得到認可。很多人誤解其目的,以為它在試圖告訴法學專業申請者該去讀哪所法學院,實際上它唯一目的是瞭解申請者因何選擇去就讀某所法學院。

基於顯性偏好的法學院排名之所以讓人感興趣,至少有兩個原因。一方面,大多數法學專業申請者會依據U.S. News法學院排名來決定就讀哪所法學院。且總體上,基於顯性偏好的法學院排名與U.S. News法學院排名相近。另一方面,它也表明出部分法律專業申請者並非按U.S. News法學院排名來擇校。有些法學院的顯性偏好排名要比它們在U.S. News中的排名高得多。也就是說,有些法學專業申請者會選擇去那些U.S. News認為不該去的法學院。

為何會這樣?答案耐人尋味。基於顯性偏好的法學院排名顯示,至少有些法學專業申請者更偏愛有鮮明意識形態特色的法學院。隸屬宗教組織或帶有特定意識形態傾向的法學院,在顯性偏好排名中往往比在U.S. News裡的排名表現好。也就是說,有些法律專業申請者對契合自身的意識形態環境偏好強烈,這偏好甚至超過了對法學院名氣的追求。

4.《美國新聞》排名重要性研究

我們的研究目的是確定U.S. News的法學院排名對法學專業申請者是否重要。原本預計該排名對這些學生意義重大,畢竟其目的是為法學專業申請者提供有用資訊,助其做出選擇。確切地說,此排名旨在告訴法學專業申請者哪些法學院最優秀,哪些稍遜,哪些差強人意。

理論上,一所法學院在U.S. News排名的變化,應與其次年顯性偏好的排名變化呈正相關,甚至可能是強正相關。畢竟,U.S. News法學院排名的首要目的是説明法學專業申請者決定就讀哪所法學院。它以簡單易懂的方式為學生提供資訊。按U.S. News的說法,排名越靠前的法學院「越好」,位次越低則「越差」。若某所法學院排名上升,那它對法學專業申請者應更具吸引力;而如果排名下降,則吸引力降低。

我們想知道法律專業申請者是否在意U.S. News的法學院排名。或者更嚴謹地說,是要確定該排名對申請者的影響是否顯著,以及這種顯著性是否隨時間改變。因此,我們探究了某所法學院在U.S. News排名上的變化與其次年顯性偏好排名變化是否相關。若U.S. News排名對申請法學專業申請者影響顯著,那麼一所法學院在U.S. News排名上的變化就應該與其次年顯性偏好排名變化呈強正相關。若某法學院在排名中上升,它對學生的吸引力應增強;若其排名下降,吸引力則應減弱。

為了開展研究,我們創建了過去十年間,基於顯性偏好的法學院排名,相關資料放於附錄,方便讀者查閱使用。我們鼓勵讀者自己在研究中使用這些資料以及顯性偏好排名方法。

隨後,我們創建了兩個資料集,一個涵蓋法學院在U.S. News排行榜裡的年度排名變化,另一個包含法學院基於顯性偏好排名的年度變化情況。最後,就法學院在U.S. News排行榜的年度排名變化,與其次年基於顯性偏好的年度排名變化,我們做了相關性分析。

結果令人驚訝。我們原本預計一所法學院在U.S. News排行榜中的排名變化,至少在大多數情況下,會與其基於顯性偏好的排名變化呈強正相關。但我們發現,過去十年間,一所法學院在U.S. News排名上的變化,從未與基於顯示性偏好的排名變化呈強正相關。有時,二者呈弱正相關;有時則呈弱負相關。還發現,一所法學院在U.S. News排名上的變化與其隨後基於顯性偏好的排名變化之間的負相關不僅保持負向趨勢,且愈發明顯。

換句話說,一所法學院在U.S. News排行榜上的排名變化,似乎對法學專業申請者的顯性偏好幾乎沒什麼影響。這令人意外,說明這排名變化對法學專業申請者的偏好影響甚微。更糟的是,某些年份,我們的研究顯示一所法學院在U.S. News排名上的變化與其基於顯示性偏好的排名變化呈負相關,且近年來,這種負相關愈發明顯。這一結果極其令人意外。若一所法學院在U.S. News排行榜上的排名變化與其次年基於顯性偏好的排名變化呈負相關,那就意味著U.S. News排名對法學專業申請者的影響根本不顯著。實際上,這表明法學專業申請者根本無視U.S. News的排名。

簡而言之,本研究表明,過去十年間,U.S. News的法學院排名在很大程度上與法律專業申請者無關,而且最近已變得毫無關聯。U.S. News對法學院排名,法律專業申請者並不在意,而是基於其他因素來決定就讀哪所法學院。這對U.S. News來說是個問題,其法學院排行榜的前提是為法律專業申請者提供有用資訊。若法律專業申請者不在意U.S. News的排名,那法學院也無需在意。這對U.S. News來說是個大麻煩。

5.排名為何變得無關緊要?

U.S. News的法學院排名為有意報考的學生提供了關鍵資訊,讓他們瞭解到那些此前從未聽聞、也無法去評估的法學院。但情況漸漸開始發生變化。首先,其他人開始意識到給法學院排名是一項蘊含潛在獲利機會的業務,所以U.S. News不得不與他們展開競爭。這相對來說還算容易,尤其是因為U.S. News佔有先發優勢。畢竟,當你基於名氣來進行排名時,你只需說服相關負責人就行,而且這並不難做到。U.S. News的法學院排名為何會存在呢?因為法學院需要排名,但自己給自己排名又有點難為情,所以它們需要別的機構來做這件事。

U.S. News只是抓住了發展的時機,向那些沒有其他便捷途徑來評估各法學院的學生出售了不計其數的雜誌。慢慢地,U.S. News實際上從新聞出版業務轉變為教育機構排名業務。出版新聞是一門生意,給教育機構排名同樣也是一門生意,坦白說,只要能盈利,做哪門生意又有什麼關係呢?

幾十年來,U.S. News法學院排名的方法在很大程度上一成不變。實際上,在一所法學院的U.S. News排名中,最重要的因素是其認可度得分,而這一得分相當固化。一所法學院在U.S. News排名裡最具動態性的因素是入學新生的平均績點(GPA)以及法學院入學考試(LSAT)分數,所以那些想要提升自身U.S. News排名的法學院,就會著重提高入學新生的平均績點和法學院入學考試分數。

然而,近年來,U.S. News對其法學院排名的方法做出了諸多改變。它納入了新的考慮因素,並對這些因素賦予不同權重。結果,隨著時間推移,U.S. News的法學院排名變得愈發不穩定,尤其是在其排名方法不再著重強調同行認可度的情況下。如果U.S. News沿用2024年的排名方法(按照該方法,一所法學院得分的58%基於就業情況和律師資格考試通過率,25%基於同行聲譽,10%基於其選拔生源的嚴格程度,7%基於師資和圖書館資源),排名可能會更加不穩定。U.S. News排名對同行認可度的依賴程度越低,其反映認可度的程度就越低,對於那些想瞭解各法學院社會認可度的學生來說,它的用處也就越小。

這項研究可能對法學院管理人員和教職員工在做工作重點及資源配置決策時有所幫助。若U.S. News排名對有意報考的學生來說重要性日益降低,那麼法學院或許就會在做決策時不再那麼看重U.S. News排名的影響。

(*文章轉自Frye, Brian L. and Ryan, Christopher, The Decline & Fall of the US News Rankings (May 24, 2024). Indiana Legal Studies Research Paper,文章有刪節,小標題為譯者自擬。)

連結:布莱恩·弗赖伊等:这份排名曾是全美法学界的风向标,如今却已经变得无关紧要了-布莱恩·弗赖伊、克里斯托弗·瑞恩 (guancha.cn)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