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戰會論壇/蔡裕明》北韓部隊不經打 「黑熊」又奈何?
文/蔡裕明
2023年11月,北韓派遣約11,000名軍人前往俄羅斯,支援俄軍在烏克蘭作戰。北韓參與俄烏戰爭曾引起烏克蘭與西方國家的憂慮,認俄烏戰爭局勢可能升級。這些部隊駐紮於俄羅斯的庫斯克(Kursk)地區,並與俄軍進行協同作戰。儘管北韓的部隊在初期表現「異常勇敢」與「高度紀律」,但根據烏克蘭官方報告,北韓軍隊在短短三個月內就損失過半,並遭遇重大傷亡。
烏克蘭特種部隊(SSO)Z發言人指出,北韓軍隊從2025年1月起已不再出現在庫斯克地區。根據烏方評估,這些部隊在遭受重大損失後被迫撤退。美國官員表示,北韓的撤離可能不是永久性的,且有可能在經過額外訓練後再次派遣部隊,或是根據俄羅斯指揮官的要求調整軍隊部署方式。
然而,北韓部隊由於並未曾參與現代化戰爭、缺乏先進的武器和設備,以及與俄軍的協同作戰能力不足,北韓部隊在烏克蘭戰場上的表現未能達到預期。
北韓缺乏現代化武器與戰力不足
北韓現役部隊約有120萬人,軍隊規模為全球第四大,並高度依賴徵兵制度。雖說規模龐大,但與現代化軍隊相比,仍顯過時。從冷戰結束以來,北韓武器裝備並未經過有效的現代化升級,許多裝備仍停留在1980年代的水平,甚至有些裝備來自過時的前蘇聯時代。這些舊時的武器系統缺乏現代戰爭所需的效能,如精準打擊能力、資訊化指揮系統和高科技防禦裝置。
除裝備與訓練不足之外,士兵多處於極端的社會與軍事條件。北韓的軍隊以其極端的軍事徵兵制度聞名,男性需服10年的兵役,女性則需服7年,這是世界上最長的徵兵期之一。這些士兵多數在艱困條件下服役,每日的食物不足、營養不良、缺乏基本的衛生設施,使得多數北韓士兵長期處於身心疲憊狀態。此外,北韓軍隊內部的高度監控與情報封鎖,使得士兵無法接觸外界資訊,只能接受國家宣傳,甚至可能對於被派往烏克蘭的目的與背景也無從知曉。
除人員外,北韓也缺乏相當規模的軍事裝備。單以坦克為例,俄羅斯從2022年俄烏戰爭開打以後,即面臨主力戰車嚴重短缺,主因是戰爭初期的重大損失。在戰爭之前,俄軍僅購買少數T-90M坦克並對T-72進行有限的現代化升級。隨著戰事進展與地面部隊擴張,俄軍開始從白俄羅斯庫存中回收T-72坦克進行翻修,同時重新啟用已退役的T-62、T-55坦克,或改造T-62做裝甲運兵車使用。
T-62也是北韓的主力坦克,雖然北韓有接收俄羅斯提供的現代化升級裝備,包括熱成像瞄準系統、反應裝甲和主動防護系統等,但這款坦克的基本設計已經超過60年歷史。其105毫米滑膛炮在面對現代西方的主戰坦克(如美國M1艾布蘭(M1 Abrams)、英國挑戰者2(Challenger 2)的先進裝甲時,穿透力相當有限。此外,T-62的裝甲也難以抵禦現代反坦克武器,特別是反坦克飛彈(ATGM)和無人機的攻擊。
此外,北韓部隊也有利用自身所生產的KN-23短程彈道飛彈攻打烏克蘭。KN-23是北韓生產的短程彈道飛彈,具備一定的機動性和打擊能力。它主要用於攻擊地面目標,尤其適合對付反應較慢的防禦系統,但相較於其他先進的飛彈系統,KN-23的精準度較低,使得其對烏克蘭戰場的影響受限。
也就是說,儘管北韓擁有全球第四大的軍事規模的地面部隊,但其老舊裝備、艱困的服役環境和落後武器系統,使得北韓對俄羅斯的軍事支援難以在烏克蘭戰場發揮影響力,反而遭遇重大損失。
人海戰術失靈成活靶
北韓的軍事理念結合前蘇聯的傳統戰術、中國的輕步兵戰術,以及美國在現代戰爭中的經驗。使得在軍事戰術方面,北韓的軍事戰術強調面對比自身強大的敵人採取不對稱戰爭,這包括大規模使用火力壓制和炮火優勢,並依賴大量兵力進行集中式的攻擊。
北韓部隊的核心戰術之一即是將大量兵力集中在某一方向或目標上,以快速突破敵方防線。在初期部署時,北韓部隊主要集中於俄國的庫斯克地區。根據報導,北韓部隊在戰鬥初期經常以大規模集中的隊形衝鋒,這使得他們容易被無人機、炮火和其他現代武器鎖定,導致大量傷亡,北韓部隊遂易成為烏克蘭反坦克武器、精準導引武器和無人機監視或攻擊。
火力壓制亦是北韓戰術中的一大特色,利用大量火炮、火箭發射系統和重型武器對敵軍進行持續打擊。在烏克蘭戰場上,這一策略也有所使用,北韓的火炮和短程彈道飛彈(如KN-23)被用來對烏克蘭前線進行打擊。
然而,烏克蘭的防空和反飛彈系統能夠有效攔截來自俄羅斯或北韓的攻擊,且烏克蘭的防空系統已經高度整合,並具備應對多重威脅的能力,使得俄國與北韓的火力壓制優勢受到相當大的挑戰。
由於北韓部隊在韓戰後未從參與過現代化戰爭,部隊缺乏現代化的裝備,也因語言不通之故,北韓部隊無法在烏克蘭戰場上與俄軍協同作戰,使得北韓部隊成為烏軍的「活靶」。根據報導,北韓部隊在短短三個月內,其人數就減少大約一半。這表明,在現代戰爭中,單純依賴兵力集中的傳統人海戰術,無法有效抵抗現代精準打擊和情報戰,更為須要依賴專業兵種之間的協同合作。
台灣黑熊學院的防衛盲點
從現代戰爭的角度來看,對於台灣的「黑熊學院」及其全民防衛理念,可以說是進階版的「小米加步槍」。在某些情況下,這種依靠人力資源與簡單的裝備或可獲得戰場上成功,但在現代化、專業化、高準確度與資訊化的現代戰爭環境下,這樣的戰術能力越來越受到質疑。
「黑熊學院」的理念強調全民參與、防衛台灣的能力,然而這樣的理念並未充分考慮現代戰爭的高科技要求。例如,面對強大的敵人,尤其是在中國具備高精準度打擊能力的情況下,簡單的民兵和非受專業訓練的民兵能否對抗如飛彈、無人機、電子戰等現代化武器的威脅,將是極大的挑戰。大規模集結兵力在現代戰場上已不具優勢,反而淪為精準打擊武器的理想活靶。
現代戰爭的勝負關鍵在於整合不同軍種作戰、快速反應、精準打擊和電子戰能力。民間防衛隊伍往往缺乏此類現代化作戰訓練,特別是在多兵種協同、空地一體作戰、以及應對現代無人機和精準打擊武器等方面。
反觀烏克蘭戰場上,即使經過十年義務役訓練的北韓士兵,也只能採取較為原始的戰術,如用人力引誘烏克蘭無人機,再由埋伏部隊使用小型武器嘗試擊落。這樣的戰術雖然展現其瞄準訓練成果,但在現代戰爭中的效益相當有限。民間防衛力量如果無法跟上現代軍隊的發展步伐,其作戰效能將更受侷限。
儘管基於志願精神的民間防衛體系,可展現高度的抗壓能力和抵抗意識,但面對對手的精準打擊和電子戰時,其實際效能仍未可知。民間防衛隊伍需要提升的不僅是個人戰鬥技能,更需要加強整體的戰術協作、指揮控制系統,以及與現代軍隊的合作機制。否則,在面對無人機、飛彈和電子戰等現代戰爭威脅時,這樣的民間防衛力量恐難有實質作用。
(作者蔡裕明為實踐大學會計暨稅務學系副教授,國戰會專稿,本文授權與洞傳媒國戰會 論壇、中時新聞網言論頻道、中天新聞網同步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