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

習近平的反腐新信號:「無心之過」寬容政策能否破局官員躺平?

在北京的中紀委大樓

文/voa陳筠

在中國領導人習近平持續推進反腐運動之際,《華爾街日報》近日報導稱,習近平試圖傳達「無心之失可從寬處理」的資訊,並表示「一些錯誤是可以接受的」。然而,分析人士認為,習近平的專制風格與容錯機制存在根本矛盾,統治與容錯之間難以兼顧。

中共持續高壓反腐 受處分官員人數創新高

1月21日,北京市常委召開2024年度民主生活會,提出「綜合發揮黨的紀律教育約束、保障激勵作用「。中共官媒新華社也在同一天刊登《要留清氣滿乾坤》的頭條報導,再提「堅決反腐敗鬥爭」,並要求幹部貫徹「中央八項規定」及「推進作風建設」。

根據新華社的最新資料,2024年1月至12月,中國共查處違反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問題22.5萬餘起,是前一年10.7萬起的兩倍之多。中央八項規定是指改進幹部行事作風的八項規定,包括改進調研、厲行勤儉等。

中國中紀委也在1月10日公佈了2024年全國紀檢監察機關共處分了88.9萬人,較2023年增加了約46%,創下20年來的最高紀錄。

然而,資料顯示的是,中國共產黨越改越違規。分析人士說,這就跟習近平打擊貪腐一樣「越打越貪」。然而,反腐建立的條條框框,讓幹部沒有太多的迴旋空間,習近平一直強調的「八項規定」,也讓幹部容易動輒得咎,導致普遍的「躺平」心態。

習近平放寬容錯標準:「無心之過」是否可被接受?

《華爾街日報》1月19日的報導說,自習近平上任以來的反腐運動,已導致620多萬人受到處分,為了激勵官員士氣和提振經濟,習近平試圖通過調整政策,緩解官員對反腐敗政策的緊張情緒,並傳遞出無心之失會從寬處理的資訊,還說「一些錯誤是可以接受的」。

報導指出,去年7月,中共二十屆三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一項《決定》中,就提到要落實「三個區分開來」,以激勵官員「幹事創業」,習近平下令中共紀檢人員對犯下無心之過的官員免除責任,應該「嚴管和厚愛結合」。

「三個區分開來」最早是由習近平在2016年提出,要求對犯下無心之過的官員從寬處理,跟蓄意違規的人作出區分。

不過,觀察人士對於習近平所謂的「無心之過從寬處理」各有不同解讀。

專制與容錯的矛盾:統治與改革如何平衡?

《北京之春》榮譽主編胡平在接受美國之音採訪時表示,以習近平專制獨裁的作風,要同時做到統治與容錯,實際上相當困難。

他指出,中國領導人的統治術向來就是「用貪官、反貪官」,但現在的問題是,習近平強力打貪已經從掃除異己到連習家軍自己人也要抓捕。以軍隊為例,從前解放軍的將領郭伯雄、徐才厚、房峰輝、張陽等都因貪腐而被判重刑,但身為習家軍的前國防部長魏鳳和、李尚福等雖然也接連倒台,但官方只說涉及貪腐問題,但尚未具體公佈案情,也未積極處理。這是因為習近平以打貪名義剷除異己、清理不同派系的問題已經不存在了,剩下的都是自己提拔起來的習家軍,所以不能給予太過嚴厲的處分。

胡平說:「那他就只好想辦法做這麼一種區別,做這種區分,也就是對自己的人他也要搞,繼續要既要用貪官又要反貪官,但是反貪官的力度,尤其對有一些人,那就手下留情,就從輕處理,所以就出現我們看到的這個現象。」

胡平表示,習近平或許也發現到了要留一些貪腐機會給官員,讓他們有利可圖,才提得起勁幹事,所以編個理由說無心之過可以通融,即便這個理由根本說不通。因為雖然錯誤分為無心之過和蓄意為之兩種,但反腐早期還可能因為在摸索階段,不知道界線在哪裡而糊裡糊塗犯下無心之錯,還說得過去,但現在習近平已經反腐這麼多年了,官員應該很清楚界線在哪裡了,所以越到後來犯事的人,越可能是蓄意犯規。

胡平說:「你現在搞這麼久,你應該很清楚了,結果他現在倒還強調反而要原諒,要接受那些無心之過的過失,那麼說明就是他現在面臨這個狀況,他必須得調整他的統治術,包括他要調整他的這種控制群臣的這種權術。」

「無心之過」與官員躺平:體制僵化的惡性循環

台灣開南大學人文社會學院院長張執中則認為,華爾街日報對於習近平「無心之過」的解讀跟實際情況或有一點落差。

他表示,從中國官方公佈的資料觀察,被開除黨籍的官員多半是因為錯誤政績觀、盲目決策、虛假整改等因素而受到懲罰,很少是因為官員努力工作但用錯了方法,或者是官員願意嘗試創新而失誤受懲,也就是說,一切還是按照習近平的「八項規定」在辦事。

他對美國之音說:「那我們如果注意在今年2025年的中紀委全會裡面,整個重點都是習的講話,而且是三中全會路線的延續,那這一些都是在於說,習近平他在目前更強化就是各階層的各級幹部必須跟中央保持一致,這個才是他要求的重點。」

他表示,換句話說,習近平對於幹部犯錯實際上的寬容度其實並沒有那麼高,不管是基層脫貧或是高階技術開發而落馬的人,他們其實之前都有一個光環,意思是說他們其實都是得到了中央的認可,才開始去推動某些新做法或新政策,但後來的下場都不太好。

「那所以他等於是一面去推政策或者科技上的創新,另外一面背後還是派著一組人在盯著這些人,那所以只要這些人有什麼問題,很快地他們就下來了,那所以他們落馬的原因通常你看到還是跟貪污有關。」張執中說。

他還表示,習近平每次只要提出新的說法,其實都反映了目前的情勢並不穩定或並不好。習近平提到寬容無心之過,也意味著他其實已經認知到過去的政策或指標對幹部造成了太大的壓力,導致官員不作為,但這樣的說法實際上難以真正激勵士氣,讓官員變得勇於任事和積極創新。

張執中說:「這10年所形成的這樣的框架,對幹部來講,不會因為習講一句話,他們就忽然間會覺得情勢已有改變,因為風險實在是太大,所以幹部基本上還是會觀望。」

幹部難以積極作為:政治忠誠壓倒一切

《北京之春》榮譽主編胡平也表示,習近平的 「寬容無心之過」無法激勵士氣,真正能激勵中國官員不躺平的方法還是要「上項目」。

他說:「官員只有靠著改革或者靠著上項目,他才有錢可賺,才有油水可撈,所以大家幹得很起勁,有好幾個很著名的貪官,其實也是很能幹的人,很幹力,既是幹力又是貪官。」

他說,比如中國的高鐵近年發展得那麼快,就是因為一些肯做事的官員背後有著大撈一筆的動因,原來鐵道部長本身就是個大貪官,除了劉志軍和盛光祖兩任部長相繼落馬外,鐵路系統高官因貪腐被捕的更是不勝枚舉。

胡平說道,習近平對於幹部一方面要求忠誠,另一方面又不能不給官員腐敗的機會,因為中國的經濟奇跡其實一定程度跟官員在土地財政上的「賣力」,從而從中謀取私利有很大的關係。

「讓你腐敗本身也是收買關係的一種手段,同時也是控制官員的一種手段,我可以拿你這個把柄隨時出來整你,所以這兩個本來就是相輔相成的 。」胡平說。

澳大利亞雪梨科技大學學者馮崇義對美國之音講述了中共官場的用人邏輯。他說,中共在一黨專政體制下,一但下達了某個政治任務,比如反腐、清零,經常是不惜一切代價去做,大大小小的百官都必須要服從最高領袖習近平的指令。只要服從,無論帶給民眾或官員多大的壓力和痛苦,上層都不會在乎,但只要幹部膽敢不服從指令,就可能隨時面臨丟官的風險。

他說:「他們一缸下到底的這種做法,也跟這個極權政治底下的這個用人之道直接關聯,或者我們叫烏紗帽定律 。」

分析人士說,在這種情形下,對中國的官員來講,如果跟習近平有不同的意見或是想要有創新作為,萬一被習近平認為是在挑戰權威,就可能會為自己的仕途帶來風險,所以幹部們乾脆「躺平」,一切以習近平的意見為依歸,而不願意多花試點精神去做新的嘗試。

這也可以從江澤民、胡錦濤時代,還可以常常看到一些有特色的地方官員,以及現在中國名氣大的企業家,也都是江胡時代產出的人,而現在的習近平時代完全看不到任何一個,可以看出。

台灣開南大學人文社會學院院長張執中表示,從中共十九大以來,習近平對中共政治局的幾位常委改採取「談話調研」的方式,到了二十大更強調選人用人的第一位是「政治標準」,由此可以看出,習近平最關心的是能否符合黨中央的思想,以及在「面試」中是否能展現鬥爭力為主。

「所以他的我們講紅跟專這一塊,對紅的要求越來越清楚,所以你幹部在政治跟中央的路線一致性這一件事情,是習近平越來越要求的,」他說。

連結:习近平的反腐新信号:“无心之过”宽容政策能否破局官员躺平?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