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歌加入民盟引熱議:吸納影視名流的「中國式多黨政治」
文/voa林乃絹
中國男影星胡歌出任中國民主同盟(民盟)中央宣傳委員會副主任一職,引發廣泛關注。粉絲普遍對明星涉足政界持正面態度,認為此舉有助於提升公眾影響力。然而,觀察人士指出,吸納明星加入「民主黨派」,不僅看重其龐大的粉絲基礎和輿論號召力,使其成為中國政府對外「講好中國故事」的宣傳工具,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淡化中共的單一黨派色彩,塑造「多黨合作」的形象。但事實上,中國的「多黨政治」與西方民主國家截然不同,其本質仍是共產黨主導的一黨專政。
胡歌因主演電視劇《琅琊榜》和《繁花》而廣受歡迎。他在2019年加入民盟——這是中共領導下的八個「民主黨派」之一。1月11日,民盟中央微信公眾號發佈消息,確認胡歌被任命為宣傳委員會副主任。
息一經公佈,「胡歌任中央宣傳委員會副主任」話題迅速登上微博熱搜,社交媒體上眾多娛樂博主對此表示贊許。山西娛樂博主「郝安靜」稱其「體制內男生」;江蘇電視劇博主「笛裡梅音」讚賞「外宣門面擔當胡歌」;安徽娛樂博主「焦安然」則發文「老胡這是不是屬於有編制?跟靳東一樣了」。
分析人士認為,胡歌的影響力遠超傳統政界人士,尤其受到90後、00後年輕人的喜愛。
旅美維權人士、中國民主黨執行長界立建指出,中國政府借助明星效應,利用粉絲對偶像的崇拜心理,推進政治宣傳,以迎合年輕一代,並進一步鞏固黨的影響力。他直言未來會有更多年輕藝人和網紅加入政治宣傳的行列。
旅居美國的中國獨立時評人蔡慎坤認為,中國社會上具有影響力的人不可能成為黨組織一員,因此中共通過「拉攏黨外人士納為自己人」,以其相對淡化的黨色彩身份,開展宣傳活動或間接賦予使命,外宣工作效果較好。
蔡慎坤告訴美國之音:「放在這個民主黨派裡面給他授予一個職務,發揮的作用更寬泛,不僅僅只是影響這個黨內的人,更多的是影響黨外的人,包括一些海外華人團體。一方面給他們一個帽子戴上,另一方面也覺得共產黨跟社會知名人士、演藝圈能夠融為一體的,更多的是想利用他們、發揮他們的影響力。」
2024年6月,胡歌曾訪問台灣,出席青年交流座談會。當時兩岸關係緊張,影視交流也難免被賦予政治意味。蔡慎坤認為,中共利用文化交流推動統一大業,胡歌等明星的影響力正是其統戰策略的重要一環。他提醒,中國統戰台灣的情勢非常嚴峻,應警惕無處不在的滲透。
中國近年來已有多位知名藝人進入民主黨派,如靳東出任民盟北京市委副主委,相聲演員馮鞏擔任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民革)副主席。《星島日報》報導指出,加入民主黨派已成為一種「身份象徵」,對於明星而言,能帶來一定的社會資源和政治庇護,比如章子怡、李冰冰2018年擔任致公黨中央文化委員會顧問。
中國「多黨合作」的花瓶擺設
儘管中共通過吸納明星,試圖在國內外塑造「多黨合作」的形象,但專家強調,中國的「多黨政治」與西方民主國家存在本質上的區別。
蔡慎坤強調,中國八大民主黨派是共產黨的花瓶與擺設,與民主國家的「多党政治」完全不一樣,民主黨派的政綱在中共指導下完成,領導人沒有自主權利,需按照共產黨理念進行發言與表態。
中國八大民主黨派包括: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民革)、民盟、中國民主建國會(民建)、中國民主促進會(民進)、中國農工民主黨(農工黨)、中國致公黨、九三學社和台灣民主自治同盟(台盟)。
《澎湃新聞》1月20日的報導稱,胡歌加入的「民盟」主要由文化教育及科學技術領域高、中級知識份子組成,接受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參政黨。
旅美維權人士、中國民主黨執行長界立建說,民盟是中國第二大黨,對外是民主黨派,對內與共產黨都是一家人,財政和社會資源都靠中共支持。
他還以美國政黨制度為例,指出西方政黨之間的互相監督與競爭,與中國黨政合一、權力高度集中的模式有天壤之別。
「民主同盟是共產黨搭的一個花架子,需要百家爭鳴一個價值體現,代表中國不是獨裁體制,中共它說了算,為共產黨中國式全過程民主的代表。如果是很多配角在一起演繹這一台戲的時候,更加襯托出這個主角他的光環、執政能力的突出表現。」他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