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焦點評論

蔡炫 / 媒體工作權無罪 獵巫豈能無限上綱

台中市數位治理局長林谷隆因曾任職香港中評社而遭到特定政客與媒體出征,這恐怕才是民主之殤。

文/蔡炫

台中市數位治理局長林谷隆因曾任職香港中評社而遭質疑紅媒,他在議會坦承採訪大陸政協是公司指派,表示台灣媒體當時也有同場,依舊遭到特定政客與媒體出征。當記者因媒體工作而被公開「獵巫」,恐怕才是民主之殤。

新聞自由在民主國家都有言論保障,國際間的《新聞自由指標》也是如此,對於記者過往經歷的集體「獵巫」,不僅損害個人聲譽,更會帶來寒蟬效應。尤其帶有意識形態的批判色彩,一旦政治正確侵蝕新聞專業,「紅媒」標籤自然無限上綱。

台灣政治語境中的「紅媒」一詞,已經淪為特定政黨的攻訐手段,林谷隆因任職中評社而被質疑處理數位治理與個資安全能力,顯然是將政治與專業混為一談。媒體背景與職業表現之間並無因果關係,林谷隆任內尚未傳出個資外洩案例,若對數位管理有所質疑,理應提出具體事實指證,而非僅以「紅媒記者」身分暗示其存在風險。將媒體立場作為專業能力的評判標準,無疑就是偷換概念的邏輯謬誤。

台灣政治市場近年出現「紅統標籤」的審查工具,尤其是在當前兩岸關係的敏感時刻,從官員、學者甚至藝人,只要被認為與「中共」有所接觸,隨即被標籤化,甚至被迫面對輿論審判。對林谷隆的指控,並非首次出現的「獵巫」事件,過去台灣社會曾多次因「紅媒」爭議進行批鬥,早已凌駕個人言論與新聞自由。這種現象帶來的並非公平正義,而是一種公開歧視。

「獵巫」行徑已經允許政治正確下的捕風捉影,無論是黨派勢力還是民間團體,透過個人背景或媒體立場作為攻擊武器,導致理性討論的空間限縮,儼然危害民主的根本價值。「獵巫」行徑的無限上綱,聚焦個人背景或過往經歷,被排除於公共事務之外,只是為了進行政治鬥爭。

誠如伏爾泰所言:「我不同意你的觀點,但我誓死捍衛你說話的權利。」林谷隆議題應該回歸數位治理的專業表現,而非執著過往職業經歷。唯有尊重多元與理性辯論,才能不讓「獵巫」行動淪為打壓工具。

(作者蔡炫為台灣國際戰略學會副研究員,本文首發中時新聞網)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