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政治焦點評論

羅慶生 / 川普2.0焦慮 台灣做自己

川普回歸贏得美國總統大選,美國盟邦的「川普2.0焦慮」也開始出現。

文/羅慶生

川普回歸贏得美國總統大選,美國盟邦的「川普2.0焦慮」也開始出現。不僅烏克蘭緊張,歐盟、日本、韓國都很緊張,擔心與美國關係生變。台灣也一樣。近日來「台灣如何應變」已成為輿論的焦點。

台灣的擔心是合理的。川普的安全與外交理念和拜登南轅北轍,對拜登苦心經營的「民主同盟」嗤之以鼻,台灣身為民主體系一員對川普並無意義。而且川普競選期間對台灣有許多不友善的言論,令人擔心在他眼中台灣或許是像烏克蘭一樣的「包袱」,能拋棄就會盡快拋棄。

為何台灣是「包袱」?這要看川普如何處理與中國的競爭。川普雖然和拜登一樣都視中國為最大的競爭對手,但競爭手段不一樣。拜登策略主軸是打擊對手,而不是壯大自己,以至於「友岸外包」固然壓縮了中國經濟,但美國本身卻沒有獲得實利。製造業並沒有回美國,鐵鏽帶依舊生鏽。「聯合盟邦」的外交成就固然很高,但選民更在意的是經濟,這成為拖垮民主黨選情的關鍵。反觀川普打出的「讓美國再度偉大」旗號,卻是要壯大美國自己。

在商場打滾超過半世紀的川普很容易從商業競爭角度看待美中競爭,而不是政客慣用的國家安全視野。他會區分什麼是兩敗俱傷的惡性競爭,什麼是雙贏的良性競爭。競選期間川普並未表現出對中國的敵意,反而多次強調他和習近平的關係很好。全力支持川普競選的馬斯克,則是與中國關係最好的美國科技業鉅子。這暗示川普競爭策略中的合作意圖:只要能壯大美國,他無意打擊中國。因為台灣如果妨礙川普的競爭,就會成為「包袱」。

那台灣怎麼辦?首先要看清形勢。川普2.0和1.0不一樣。這次川普不僅贏了選舉人票,還贏了普選票,共和黨掌控參、眾兩院,又有多數保守派的大法官護航,共和黨也已經變成「川普黨」。川普的權力基礎很穩,可以按照自己意志施政,不必再向官僚體系妥協。這表示他的外交政策會和第一任不同,白宮官員也將換一批新人。賴政府爭取和前共和黨官員如蓬佩奧建立溝通管道沒有用。台灣也無須思考如何增加國防預算來討好川普;川普如果認為台灣是包袱,就算付再多保護費也沒用。

其次,就是台灣要做自己。川普尊重強者,鄙視弱者。之前唯命是從的親美,不僅不會受尊重,反而會被認為是想要交換美國的保護,所以才成為美國的包袱。台灣應該要有自己的防衛政策,要買我們想要的武器,不是美方要我們買什麼就買什麼。因為如果真要打仗,是國軍打,不是美軍。

台灣也要有自己的兩岸政策,既能與美國合作,也能和中國大陸溝通、談判、妥協。如此既不會成為「麻煩製造者」,也有能力保護自己。唯有做自己,才能獲得真正的尊重,無論美國總統換誰。(作者為台灣國際戰略學會執行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