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

日本大選執政聯盟未過半 台灣學者:弱勢領導恐衝擊印太安全佈局

日本首相石破茂在日本東京自民党總部向媒體發表講話。(2024年10月27日)

文/voa莊志偉

日本眾議院大選結果星期一(10月28日)出爐,日相石破茂(Shigeru Ishiba)所領導的執政聯盟落敗,這是該執政聯盟15年來首次未贏得過半席次,顯示出選民不滿的情緒。多位台灣學者對此表示憂心,認為日本若缺乏強勢的政治領導者,其與許多民主國家共同嚇阻中國的合作恐將停滯,尤其石破茂倡議的亞洲版北約若破局,也對印太地區的和平不利。

石破茂上任八天后,即解散國會,但上週末的日本眾議院改選結果卻自砸陣腳。他所領導的自民黨席次由選前的247席大降至191席,如果算上友党公明党的24席,共計215席,僅占眾議院465個總席次的46%,遠低於兩黨選前的60%席次占比。

日經:石破茂執政形勢嚴峻

這是自2009年日本政權交替以來,自民黨與公明黨所組的自公執政聯盟的議席首次未能過半,由於在野的立憲民主黨與國民民主黨席次增至過半的235席,日媒《日本經濟新聞》分析「石破茂的執政形勢愈發嚴峻」,且90年代以來的經驗顯示,日本政壇若未有單一政黨議席過半的格局,政權將不穩定。

據日本共同社引述知情人士報導,日本眾院將於11月11日召開特別國會,除接受現任內閣總辭後,也將改選新任首相,石破茂若未獲連任,他將是二戰以來、最短命的首相。

石破茂倡議的亞洲版北約恐破局?

對此,台灣執政的民進黨籍立法委員郭國文表示,石破茂在競選自民党黨魁時曾倡議「亞洲版北約」以應對中國威脅,雖然尚未獲得美國表態支持,但此設想作為長期願景,仍有深遠意義。他表示,若石破茂下台,日本未來在區域安全合作上的作用將取決於新任首相及美國大選後的政治格局。

郭國文告訴美國之音:「在未來趨勢中,美日同盟架構應該不會有什麼太大變化,但是日本的角色能夠扮演到什麼程度?方向上是越來越吃重,但是(日本)執政黨是不是能夠有力扛起來,就有待觀察。」

郭育仁:日本政局不穩,習近平或為最大贏家

對於此次大選,日本各黨的攻防聚焦在老齡化社會、薪資調漲及物價高企等內政問題,但台灣學界特別關注,這場大選對區域安全的影響。

在台北的國策研究院星期一舉辦的研討會上,有多位學者就對日本選後的政局表示憂心。

國策研究院副院長郭育仁指出,在即將召開的特別國會上,日本各黨勢必展開激烈的「合縱連橫」,即便自公聯盟最後保住執政權,但到明年7月日本參議院改選前,日本政治將進入逾8個月的空窗期,這段期間,新任首相無論是誰,都將是弱勢的跛腳領導。

他直言,這樣的選舉結果,最大贏家只有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

郭育仁在研討會上說:「中國最喜歡日本像這樣群龍無首、高度的分裂,然後每一任首相都(因任期太短)沒有一個長期穩定的外交政策,(中國)就可以對日本政黨各個擊破,這是2001年之前、中國對日本的一貫伎倆。」

郭育仁還說,無論下周的美國總統大選結果如何,已故日本前首相安倍晉三以來持續強化的「美日同盟」恐難以為繼,因為該同盟的強化仍有待日本國內修法、立法通過,以日本新國會組成看來,不容樂觀,尤其日本新政府若缺乏強勢領導,無論要修法增加國防預算、在七國集團(G7)支持美國、強化美日韓等區域安全合作或連結印太與北約等雄心壯志,恐都後繼無力。

田弘茂:日本失強勢領導後,圍堵中國、挺台灣立場待觀察

曾任台灣外長的國策研究院董事長兼院長田弘茂也表達相同的擔憂。田弘茂在研討會上指出,今年以來,韓國、台灣和日本等國的選舉都出現「朝小野大」的困局,這將對國際局勢的前景產生重大衝擊。

田弘茂說,繼俄烏戰爭、中東戰爭和中國與周邊國家衝突持續不斷後,未來國際的政經動亂恐難止歇,尤其過去四年來、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結盟民主國家,來對獨裁國家發動的軟圍堵,是否會因日本政局的變動或美國大選結果而生變,值得觀察。

在此前提下,他說,經安倍晉三定調為「台灣有事,日本有事」的台日關係恐也將面臨調整。

田弘茂說:「(台日關係)調整是往好還是往壞,很難講,但是如果要期待一個強勢、親台的領導人,很主動、積極地主導對台灣有好處的政策,這個期待恐怕現在暫時保留,我們且看未來發展再說。」

不過,台灣師範大學政治學研究所教授范世平相則認為,美國大選後,美中關係恐將持續緊繃,也因此,中國近期在福島核電站排水、海洋事務等議題上,頻頻向日本示好,旨在亞太尋求突破口,但民調顯示,日本民眾討厭中國的態度並未改變,尤其日本學童9月中于深圳遭到殺害、中國公務船不斷騷擾日本領海等爭議持續發酵,因此,范世平說,日本政治人物不太可能違逆主流民意,日中關係也不至因此次選舉而大幅改善。

王宏仁:朝小野大恐成台日韓「阿基里斯之踵」

位於台北的「當代日本研究學會」會長王宏仁則在接受美國之音採訪時分析,台、韓、日近期政壇皆呈「朝小野大」格局的關鍵是,在野黨因偏重國內議題,往往為了經濟利益,不願跟中國鬧翻。因此,各國政府在聯手美國、圍堵中國時,國會反而可能扮演「破壞性」力量,成為區域安全的「阿基里斯之踵」。

他強調,台灣應與日本朝野持續溝通,提醒若過度依賴中國,可能招致中國對日本政治的干預與操控。

王宏仁也認為,美國民主、共和兩黨雖在其他議題上尖銳對立,但在抗中議題上達成共識,為亞洲國家提供了重要參考。他說:「(民主國家)政黨之間的差異性,很容易被非民主政黨拿來操作,可是實際上,這些政黨對中態度還是會有些保留,美國(兩黨)都可以在對中政治上面有共識,我覺得,日本、韓國、台灣也是可以往這方向努力。」

新加坡國立大學政治系副教授莊嘉穎則認為,日本大選後,美日同盟與日中關係的大趨勢不致改變,但新內閣對參與區域安全的積極度和處置方式,有待觀察。

莊嘉穎告訴美國之音:「一方面是(日本)跟美、韓、台、菲和澳的合作程度,另外可以關注,(日本)國防預算有沒有大幅度的變化。」

莊嘉穎說,近期選舉的國家都出現「朝小野大」的困境,但各國狀況仍有差異。以日本為例,未來各黨對聯合政府的組成若有共識,就可避免少數政府的困境;至於韓國,在總統制的行政優勢下,尚未看到外交、國防領域的轉向趨勢,且韓國民間抗中國戒心偏強,傾向支持政府與美日合作。反觀台灣,雖屬半總統制,但因朝野對美、對華立場差異較大,相關議題在國會空轉的現象也較為明顯。

連結:日本大选执政联盟未过半 台湾学者:弱势领导恐冲击印太安全布局 (voachinese.com)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