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戰會論壇

國戰會論壇/羅慶生》聯合利劍B是「灰色地帶」戰術的預演

共軍遼寧號航母編隊在台灣東部外圍海域活動,參加「聯合利劍-2024B」演習。

文/羅慶生

預料中的解放軍「聯合利劍-2024B」軍演如期舉行,只是意料之外的在一天內結束。政治上是發給美國、賴政府與台灣人民的訊號,各方已有解讀,本文則從軍事戰略切入。一般評論關注軍演的機艦數量、演習區域,或者嘲諷草草結束,可能都劃錯重點。這次軍演的警告信息非常強烈,台灣要警覺。

首先,解放軍軍演雖說是恫嚇台灣,但每次都增加一些內容,或者說更往前跨進一步。正如海軍司令唐華接受英國雜誌《經濟學人》訪問時所指出,解放軍正利用「蟒蛇戰略」壓縮台灣。歷次軍演並不是單一事件,而是連續性的行動,一步步將台灣愈捲愈緊。以前解放軍只在台海中線以西活動,現在則軍艦出沒台海附近,漁民肉眼可見。

其次,這次軍演最大跨步是增加海警「環台島巡航管控」。17艘海警船圍繞台海周邊,演習結束後部分仍繼續巡航,不排除要營造「新常態」。這才是這次演習的主菜。大陸海警船在台海周邊「巡航管控」,不僅顯示對海域的實際管轄,也是預告未來如果要圍困台灣,不會是像「古巴事件」的用軍艦封鎖,而是用海警隔離。這是傳統中共動武想定之外的劇本,如何應對?要好好思考。

CSIS預測的「灰色地帶」戰術

數十年來,解放軍會以何種方式對台動武,一直是台灣戰略與軍事學者高度關注的議題。國軍研判出許多攻台想定,從武力強度最輕的封鎖,到最高強度的三棲聯合登陸,都擬有相對應的備案。這幾年美國戰略學者加入後提出許多新觀點,不過只是在防衛上加入不對稱作戰、豪豬(或刺蝟)與城鎮戰等概念,基本上並沒有超出這光譜範圍,除了今年6月,「戰略暨國際研究中心」(CSIS)提出的「灰色地帶」(gray zone)戰術之外。而那正是這次「聯合利劍-2024B」軍演的註腳。

CSIS的報告指出,中國可利用海警對台灣發動全面或局部隔離,造成台灣港口無法進出、能源等關鍵補給物資供應中斷。而這介於戰爭與非戰爭之間的「灰色地帶」(gray zone)戰術,將讓美國和其他民主國家的反制難度增加許多。

報告將這種行動稱為「隔離」,是由海警等執法機關執行,在特定區域控管海上或空中交通,與被視為戰爭行動的軍事「封鎖」不同。之所以會讓美國感到棘手,是因為美軍若介入中國自稱的執法任務,可能會被視為主動採取軍事敵對行動。

這應是參酌中國在釣魚台台列嶼及南海島礁,以海警船巡航實際控制海域,以否定對方主權聲索的維權模式,將之推論到台海的想定。報告還強調,外界大多將注意力擺在入侵的威脅上,但除了入侵以外,北京還有其他選項來脅迫、懲罰或併吞台灣。

的確如此。原本在解放軍「首戰即決戰」的宣傳下,各方多認為解放軍在實力成熟後,會以三棲聯合登陸方式迅速攻占台灣,以既成事實,降低國際干預機會。但從烏克蘭戰爭,以及以色列中東衝突的經驗顯示,攻占台灣的風險太大。如果真打成城鎮戰,即便如以色列對哈瑪斯那麼大的實力差距,也無法速戰速決。如果像以色列打加薩一樣把台灣打成廢墟,那不僅引起國際公憤,在「兩岸都是中國人」理念下,也無法對歷史交代。

從中國大陸立場,追求「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就要避免戰爭,否則被戰爭拖垮,「中國夢」將成幻夢。習近平強調不會上美國的當而入侵台灣,應該是真的;表態希望和平統一,否認2027或2035年有攻打台灣的計畫,應該也是真的。但這都不表示解放軍沒有動武的安排。只是並非之前預料的以強大武力攻佔台灣,而是選擇動武光譜的另一端,比「封鎖」的強度更低,由海警執行的「隔離」。

台灣缺乏「反隔離」的準備

果真如此,那麼台灣對「反隔離」的準備就太缺乏了。國軍所有的備戰措施,包括戰力保存、源頭打擊、攻擊渡海船團、灘岸殲敵、縱深作戰…等大量資源投入與武器彈藥儲備,以及40萬民兵的防衛韌性,都將無用武之地,只能眼睜睜地看著被隔離。糧食等民生物資,在人道主義下或許不會受限,飯還有的吃,但貨進不來,也出不去,經濟將癱瘓。

國軍能用飛彈、潛艦或軍艦打海警船嗎?不能。因為海警是執法,不是作戰,軍隊攻擊海警有違反國際法的疑慮。美軍不能這麼做,國軍也不能。在實務上,「聯合利劍-2024B」演習展示的非常清楚,所有海警船編隊附近,都部署了解放軍軍艦,只要海警遭到攻擊,就能立即以「自衛」之名報復。

這甚至可視為陷阱。國際共識,誰先開第一槍,對方就擁有自衛的權力,也就是動武的合法性。所以中、印軍隊的邊界衝突,雙方寧可用棍棒、石頭互毆,也不使用現代武器。日本與中國在釣魚台水域對抗,也是海上保安廳與海警互用水砲沖擊或衝撞,軍艦不介入。國軍如果攻擊大陸海警,就是給解放軍動武,甚至入侵的藉口,風險非常高。

台灣只能用海巡來應對。但台灣海巡艦最大只有4000噸,中國海警船卻上萬噸。如果宣稱台灣海巡能「驅離」噸位是自己兩倍以上的中國海警,是自欺欺人。

台灣缺乏「反隔離」的準備。但這並非國防資源的誤用或誤判,而是守勢防衛的必然被動所造成。攻勢方可以選擇對其最有利的方式發動攻擊,找防衛的弱點或漏洞。守勢方無法處處防備,因為「無所不備,則無所不寡」。例如,台灣如果用大筆資金打造數艘萬噸級海巡艦,那麼在資源排擠下,潛艦還要不要建?如果解放軍不是隔離,而是用彈道飛彈精確打擊,台灣又該如何?

這是為何台灣不能以「備戰」來「避戰」的原因。防衛的被動性必然有弱點,何況兩岸實力並不對等。本文無不敬之意,但從戰略觀點,賴總統的「備戰避戰論」是錯誤的。台灣沒有足夠實力,必須將「備戰」與「避戰」視為安全雙翼,不能單博一邊。「聯合利劍-2024B」軍演的警告信息明確又強烈,既然動用海警「環台島巡航管控」,「蟒蛇戰略」離最後階段就不遠。兩岸繼續對抗的風險愈來愈大。下次解放軍如果找到機會再度軍演,那麼海警巡航管控,往前再跨一步,是什麼?台灣要警覺。

(作者羅慶生為台灣國際戰略學會執行長、博士,國戰會專稿,本文授權與洞傳媒國戰會論壇、中時新聞網言論頻道、中天新聞網同步刊登)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