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軍事

國際局勢動盪之際 中國發射洲際飛彈釋放何種信號?

中國向太平洋海域發射一枚攜帶「模擬彈頭」的洲際彈道飛彈的類比飛行路徑圖

文/RFA

9月25日,中國向太平洋海域發射一枚攜帶「模擬彈頭」的洲際彈道飛彈,引發外界高度關注。這是中國軍方40多來首次公開試射此類飛彈,並且恰逢美國大選以及中國與周邊國家關係緊張之際。此舉向外界釋放出怎樣的信號?

據中國國防部發佈的消息,9月25日8時44分,中國的火箭軍向太平洋相關公海海域成功發射一枚攜載訓練模擬彈頭的洲際彈道飛彈,並且準確落入預定海域。中國國防部發言人表示:「此次飛彈發射是年度軍事訓練例行性安排,符合國際法和國際慣例,不針對任何特定國家和目標。」

中國官媒新華社則報導說,此次飛彈發射「有效檢驗武器裝備性能和部隊訓練水準,達到了預期目的。中方提前向有關國家作了通報。」

中國44年來再度發射戰略飛彈  各方回應

美國五角大樓就此回復本台記者查詢表示:「我們正在關注今天早些時候發生的(中國)洲際彈道飛彈試射的情況。」不過,這位軍方官員並未確認美國是否事先得到了中方的相關通報。

綜合中央社、共同社等國際媒體報導,日本海上保安廳當天指出,中方在23日晚間6時左右,指定三處海域為「太空垃圾」的落下處,並知會日方25日上午7時至下午1時之間會落下。這三處海域包含菲律賓呂宋島周邊兩處,以及美國夏威夷南方一處。而據日本防衛省推測,中國飛彈發射後,分別在呂宋島周邊兩處海域分離,彈頭部分最終落在夏威夷南方的公海。

此外,日本官房長官林芳正也在當天的記者會上表示,中國向太平洋發射洲際彈道飛彈(ICBM)的訓練未提前向日本通報。他說,未確認到飛彈經過日本上空,也未接到有關損害的報告。林芳正還強調:「將繼續努力收集並分析必要的情報,全力開展警戒監視。」 關於中方此次的發射目的,林芳正表示「不便給出確定性回答」。至於中國的軍事動向,他強調,「不透明性是我國和國際社會嚴重關切的事項。」

台灣的國防部也對此表示,同步掌握中國軍方近期密集執行飛彈射擊等演訓活動,同時運用聯合情監偵手段嚴密掌握,並檢派任務機、艦及岸置飛彈系統適切應處。

中國為何不說明發射細節?  專家:旨在恐嚇所有人

這是中國軍方44年來首次公開宣佈在太平洋進行洲際彈道飛彈試驗,上一次還是在1980年,中國慶祝首枚洲際彈道飛彈東風-5試射成功。當時,該飛彈從中國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飛行8000多公里,落入南太平洋。此後,中國一直採取不公開方式,在西部陸地靶場進行洲際彈道飛彈試射。

中國國防部和官方媒體週三均未透露有關此次試射的細節,包括發射的飛彈型號。中國最新的洲際彈道飛彈為東風-41,射程估計為12,000至15,000公里,能夠到達美國本土。

美國智庫國際評估與戰略中心亞洲軍事事務高級研究員費學禮(Richard Fisher)告訴本台,有推測中國本次測試的飛彈就是東風-41,但中國國防部提到該飛彈有一個彈頭,這也可能表明此次發射的洲際彈道飛彈是東風-31。他說:「這是一種早期的洲際彈道飛彈,比東風-41 小,通常只配備一個彈頭。」

中國這次在太平洋進行高調洲際飛彈試射之際,正值美國大選和中國與周邊國家的緊張局勢加劇之際。過去幾周,日本強烈抗議中國和俄羅斯軍機入侵其領空;中國和菲律賓船隻在南海有爭議的島礁附近多次發生碰撞;台灣也表示,中國最近一直在其附近進行了密集的飛彈發射和其他軍事演習。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拉惹勒南國際關係學院 (RSIS) 高級研究員唐安竹(Drew Thompson) 對美國有線電視網(CNN)表示:「在中國與許多鄰國發生衝突的時候,向太平洋發射彈道飛彈是相當明顯的舉動。這次發射是一個強烈的信號,旨在恐嚇所有人。」

唐安竹說,另一個關鍵問題是,中國在發射前通知了哪些國家:「長期以來,全球都有一項規範,即在發射某些遠端彈道飛彈時通知各國,以防止誤判風險」;而「中國除了與俄羅斯的雙邊協議外,沒有簽署任何協議。」

對此,美國智庫卡耐基國際和平研究院資深研究員趙通告訴本台:「據說中國向美、澳、紐西蘭做了通報,主要是離落區比較近的大國。北京可能認為,飛行軌跡距日本本土較遠,且飛行方向不朝向日本本土,因此不造成日本誤判誤解等風險。當然,中日關係緊張也可能是個次要因素。」

專家:發射旨在回應國際社會對中國火箭軍質疑

趙通認為,中國採取高調方式進行洲際飛彈試射釋出強烈信號:「其中一個很大的因素是,對國際社會越來越多對中國火箭軍內部穩定、它的實戰能力質疑的一個回應。」他表示,近兩年,國際輿論對於中國火箭軍內部出現腐敗問題和裝備品質問題,以及高層重大人事調整非常關注。甚至有美國官員認為,以此來看,中國軍方完全沒有能力在可遇見的未來進行大規模的軍事行動。

 「對於中國政治領導人來說,這種國際上的猜疑是對中國軍力一個極負面的影響。中國領導人非常擔心,西方社會質疑中國的軍力就有可能招致西方國家更加激進地對中國採取一些遏制,或者中國所認為的打壓政策,甚至有可能會引來西方國家對中國更主動地進行軍事挑釁。「 趙通說,中國領導人因此面臨很強的壓力,需要儘快向國際社會澄清其內部問題,顯示中國火箭軍已經穩定下來,正在重整旗鼓,並且完全有能力捍衛國家的核心戰略利益。

習近平主政以來,多次要求中國軍方打造世界一流軍隊。中共20屆三中全會的決定也提到,中國未來還要加強戰略威懾力量的發展。趙通分析,在這種情況下,不排除中國想「對標」世界一流核大國美國,因為美國每年會多次進行洲際彈道飛彈訓練和抽檢式發射:「有可能中國覺得是時候,它自己也效仿其它核大國,公開地、不畏懼地進行類似的軍事訓練,名正言順地展示中國的戰略力量,進一步起到威懾中國所認為的來自西方國家的軍事威脅。」

專家:中國借發射洲際飛彈傳遞三重信號

美國艾德菲大學文理學院院長、政治學教授王維正告訴本台,中國通過這次洲際彈道飛彈的發射傳遞出三重信號:「這是一個有強烈的外交意義,也有強烈的軍事意義,還有強烈的內政意義。」

他認為,對中國國內來講,習近平是想借此釋放出針對火箭軍的整肅已經結束,而且他已牢牢掌控該軍種,並希望火箭軍抓緊實現其發展一流軍隊的使命。從軍事意義來看,此舉則顯示出中國的長程飛彈技術已經成熟,在未來戰爭或准戰爭中可以起到嚇阻作用,即擁有軍事上的反介入、反阻絕(Anti-access/area denial, 簡稱A2/AD)能力。

王維正還強調,這次飛彈發射的外交意義最為重要:「(中國)對於近來印太地區的發展表示不滿,而且拜登總統因為宣佈不連任,只剩下3個多月任期。習近平有些希望說,在新的總統選舉出來之前給美國一個下馬威,將來不管誰在白宮主政都要承認一個事實,就是中國的戰略武器能力已非是昔日吳下阿蒙。「

王維正還表示,這次中方飛彈落地點是太平洋東部公海,這裡以往基本都是美國印太司令部的地盤,因此對美國的嚇阻和警告意義非常明顯。此外,中國未參加核武軍控談判,此舉也可增加中國和美國未來討價還價的能力。

專家:美國有必要增加其核武庫

就在中國週三宣佈成功發射洲際彈道飛彈後,解放軍空軍副司令俞慶江同日宣佈,中國近年來發展的新型戰機將於11月舉行的珠海航展上公開露面,以展現遠端戰略投送和空中打擊的能力。

趙通表示:「中國這幾年加快發展戰略威懾力量,它的一個重要目標就是要向,尤其是美國,但是也包括美國在內的其他西方國家,系統性地展示中國的戰略力量,讓他們認識到中國的崛起已經成為一個必須接受的事實。從而希望能夠讓他們放棄,在中國看來對中國的遏制政策和敵對政策。這是這幾年來,中國一直在推動的主線。」

精通中國軍事狀況的費學禮認為,中國一再拒絕考慮與美國就其核現代化進行實質性談判,甚至拒絕考慮簽署類似美俄之間的核武限制協定,有其背後的原因。他說:「中國正在發出一個信號,即它將繼續加強其全球核能力,而且沒有其他國家可以與中國講道理,遏制現在的核軍備競賽。」

費學禮則指出,美國面對必須決定增加其洲際核武庫的時候了:「美國還沒有做出這樣的決定,但正在朝著這個方向發展。俄羅斯不斷更新和生產更多新型洲際彈道飛彈,包括陸基和海基飛彈。中國的洲際彈道飛彈試驗再次提醒我們,世界正在進入核武器競爭的新時代。為了遏制中國和俄羅斯,美國極其有必要增加其核武庫。」

連結:国际局势动荡之际 中国发射洲际导弹释放何种信号? — 普通话主页 (rfa.org)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