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國際經濟

葉倫訪中帶警訊 中美最佳狀態「管控下的對立」?

美國財長葉倫4月4日飛抵廣州進行為期五天的訪問

文/文/德國之聲中文網

中國的大規模補貼導致產能過剩,溢出至全球市場,對其它國家構成壓力。美國財長葉倫在一年不到的時間內第二次訪華,尋求傳達這一資訊。專家指出,儘管中美重返對話,但主要摩擦點未能解決。

美國財長葉倫週四(4月4日)抵達廣州。她此行給中國官員帶來一個強硬的資訊:中國產能過剩,特別是清潔能源領域,世界無法吸收這麼多產品。

中國正在將大量電動汽車、電池、光伏電池板等加工產品釋放至全球市場。這是多年大規模政府補貼、國內需求疲弱的結果。此舉壓低了全球市場上許多產品的價格,對其它國家的產商造成壓力。

從本週五到下週一,葉倫將在廣州和北京與中國官員的會晤中,尋求傳遞她的觀點,即產能過剩令美國、歐洲、日本、墨西哥等主要經濟體憂慮,對中國經濟也是不健康的。

但北京似乎正在更進一步加大投資備受青睞的高科技領域,擴大產能。

新關稅威脅?

美國前貿易官員塞策(Brad Setser)表示:「我的確認為,與中國之間再次發生關係緊張的可能性很大。其它國家是否願意進口中國政策扭曲下的過剩產品,這是一個很基本的問題。」

塞策認為,葉倫有關中國產能過剩的警告,可能是拜登政府對中國電動汽車、電池等產品徵收新關稅或設置其它貿易壁壘的第一步。

在前往廣州途中,葉倫拒絕評論她是否會在與中國官員的談話中提及新關稅的威脅。但她表示,拜登政府已決定發展美國自身在電動汽車、光伏能源以及其它清潔能源產品的供應鏈,提供投資稅減免,並且「不排除」其它保護本國企業的可能途徑。

中國產能過剩驚人

中國在電動汽車等領域的產能過剩令人驚訝。到2022年底,中國電動和燃油車年產能已達到4300萬輛,但與利潤緊密相關的設備利用率僅不到55%。這是中國乘用車市場訊息聯席會的資料。

諮詢公司Automobility創始人拉索(Bill Russo)估計,這意味著,中國每年的汽車產能過剩達到約1000萬輛,相當於北美2022年汽車產量的約三分之二。

瑞斯塔德能源研究公司(Rystad Energy)估計,中國將很快能滿足全球對車用鋰電池的需求,即便美國數十家電池及配件廠也正如雨後春筍般湧現。

在中國競爭日益白熾化的電動汽車市場仍有新手入場。手機製造商小米的新車SU7週二上市。

而在光伏電池領域,情況可能更為嚴峻。去年,過剩的產能將價格壓低42%,比美國有可比性產品的成本低60%。中國如今已占到全球產能的80%,其主要產商在省級和地方補貼的支持下仍在建工廠。

葉倫:持續對話 專家:管控下的對立

77歲的葉倫週三在前往中國途中、在阿拉斯加加油時表示,自美國總統拜登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2022年在印尼會晤以來,兩國一直參與和深化對話,而她此行是這一對話的持續。她提及,這是她與中國副總理第三次會晤。

葉倫近期曾對中國嚴重補貼下的綠色能源產品湧入全球市場作出批評。她在前往中國途中也表示:「我們需要一個公平的競爭環境。我們對中國在一些工業領域的大規模投資導致產能過剩感到憂慮。」

葉倫此行正值拜登與習近平週二進行了五個月來的首次通電話。這一通話也旨在彰顯兩國領導人之間重返定期對話。二人談及台灣問題、人工智慧以及安全事務。

儘管如此,專家認為,兩國之間重大的摩擦點仍未解決,在可預見的未來仍將對雙邊關係構成挑戰。美國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專家布蘭切特(Jude Blanchette)表示,目前來看,「管控下的對立」可能是所能希望的最好結果。

美國財政部對葉倫此行發佈的公告稱,這次訪問將基於其此前的密集外交努力,目的是「負責任地管理雙邊經濟關係並促進美國利益」。

而鑒於美國大選將近,專家認為,雙方都不會發起主要的談判或雙邊倡議。布魯金斯學會研究員金沛雅(Patricia Kim)表示,與許多國家一樣,北京可能也在觀望模式中。

連結:耶伦访华带警讯 中美最佳状态“管控下的对立”? | 经济 | DW | 04.04.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