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不會有施明德 台灣不會有王炳章
文/RFA
台灣民進黨上週六(1月13日)取得總統大選勝利,歷史性第三次連任。僅相隔兩天(1月15日),就傳出民進黨創党元老之一、前民主進步黨主席施明德去世的消息。自前國民黨主席蔣介石執政時期就一直致力於推動民主的施明德,曾坐牢二十五年,但他對台灣民主進步作出的貢獻依然獲得了外界廣泛的認可。施明德爭取民主的一生,對中國大陸民主化進程有何啟發?
「我採訪他的時候,他依然是神采飛揚的樣子,不管是說話也好,還有髮型、穿著等等,都是神采飛揚,雖然那個時候他已經基本上退出了政治,」陳維健在電話裡跟記者講起他對施明德的看法時,剛剛從台灣觀選回到紐西蘭奧克蘭的家。
就在施明德去世當天,陳維健在其擔任主編的海外政論雜誌《北京之春》網站上刊發一篇回顧他2016年採訪施明德經歷的文章,題為《美麗島囚徒依然美麗——拜訪施明德》。網頁上有幾張施明德當時的照片:齊肩的長髮,紅潤的臉色;上身著亮閃閃的絨料西裝,下身是黑色牛仔,或挺拔地站立,微笑著將兩手插在褲兜裡,或坐立著傾談,左手托向空中。其中有張照片,施明德坐在前排中央,身旁身後是多位大陸背景的民主人士,如眾星捧月。
「台灣曼德拉」
文章所指的美麗島是發生在1979年的台灣政治抵抗運動「美麗島事件」。當時一批台灣黨外運動人士以施明德擔任總經理的《美麗島》雜誌為核心,在台灣組織民眾展開遊行和演講,推動結束黨禁和戒嚴令,遭到以蔣經國為首的國民黨政府的鎮壓,多名活動人士被捕,並被判刑。作為這場運動總指揮的施明德先被判死刑,後在國際社會的壓力下被判無期徒刑。這場運動也是台灣民進黨創黨的直接背景。
美麗島事件只是施明德一生政治運動的高光時刻之一。早在1962年,年僅22歲的施明德還在小金門擔任炮兵軍官時就捲入了推動台灣獨立的運動,並因此第一次被判無期徒刑,坐牢15年後才被減刑釋放。
因為多年持續推動台灣民主的活動,施明德先後在蔣中正、嚴家淦、蔣經國和李登輝四位總統任內總共坐牢超過二十五年,他也因此被稱為「台灣曼德拉」。直到1990年李登輝擔任總統,宣佈特赦美麗島事件政治犯,施明德才走出監獄。
此後多年,施明德曾擔任自己參與創立的民進黨主席,也曾連任台灣立法院立法委員,還曾競選過立法院長。陳維健介紹說,施明德比較自豪的是他領導了2006年‘倒扁運動’,「他成為‘紅衫軍’的總指揮。當時雖然陳水扁是民進黨的總統,但他(施明德)懷抱著激情,認為陳水扁的貪污是不可接受的,所以發動了紅衫軍。」
陳維健認為,施明德不「世俗」,屬於那一代具有理想主義、浪漫主義情懷的政治家,「施明德這一代人是不計算的,為了我的理想,我是勇往無前,往前沖的,沒有個人的計算,沒有利益得失、黨派的計算;如果是有黨派的計算,他就不會搞紅衫軍了。」
從西單民主牆到美麗島
施明德去世在台灣島內引發各界悼念。國民黨主席朱立倫當天就發表聲明,感謝施明德一生對台灣民主及人權的貢獻。曾與施明德決裂的台灣前總統陳水扁也公開發文,稱其為「民主先知,一代梟雄。」
中國著名民主人士魏京生在自由亞洲電台網站上發表紀念文章,回憶了他2001年與施明德的會面。當時魏京生受國民黨總統李登輝的邀請去台灣訪問,民進黨人士都躲著不和他見面,施明德先生則是主動和魏京生見面並且與之深談。二人這次對談的內容在2002年成書,題為《永遠的主題:施明德與魏京生對談錄》。
魏京生是中國當代推動民主化進程的標杆性人物。1978年,一些民眾在北京西單貼出大字報,呼籲推動中國民主化,被稱為「民主牆運動」;時為電工的魏京生當年12月在「民主牆」貼出大字報《第五個現代化:民主及其他》,是這場運動的重要參與者。魏京生回憶說,在2001年的那次交談中,施明德坦承,美麗島運動也是受到了西單民主牆的啟發。
施明德一直主張和解,無論是台灣島內黨派之間的關係,還是台灣與大陸的關係。1995年,施明德還提出,「台灣已經是一個主權獨立的國家,民進黨執政,不必也不會宣佈台灣獨立」。但魏京生說,施明德所說的和解是有條件的,「他跟我的觀點一樣,如果大陸不民主,中國共產黨不是一個可靠的、可以打交道的對手,共產黨不是一個講信用的對手。在這種情況下,共產黨作出任何承諾都沒什麼用。」
與施明德相似,魏京生也因為呼籲政治改革、實行民主化而常年受到當政者的打壓。1979年,魏京生以「反革命罪」被中國法院判刑15年,此後直到1997年流亡美國,魏京生作為政治犯總共在中國坐牢十八年。
雖然魏京生和施明德都曾作為政治犯坐牢,魏京生對記者說,施明德坐牢時期的台灣政治體制和當今中國還是有本質區別,「雖然蔣介石也相當獨裁,但至少他(國民黨)黨章是要求民主的,而且他們一直在嘗試建立一個民主政治;而且台灣在基層有真正的民主選舉,」他強調,台灣在這個基礎上爭取民主,和大陸這種完全在依靠暴力統治的基礎上爭取民主,有本質上的不同。
台灣自由鬥士終有出頭之日
陳維健此次到台灣觀選,特意去參觀了施明德1970年代曾被關押的綠島監獄。他說,可以看到政治犯在獄中所住的單間明顯好於大陸,「窗戶也比較大,有抽水馬桶,有洗澡的,還有一張小桌子,是單人牢房,只是稍微小一點,而且還有地板,不是直接水泥地,是木板。」
《北京之春》榮譽主編胡平則指出,施明德這一代台灣民主異議人士的遭遇與當今中國異議人士的遭遇有很大的區別,「不同的專制暴政下,它們專制的程度,惡劣的程度是不一樣的;也就是在不同專制暴政下,民間反抗的空間大小還是有區別的。」
他指出,就以毛澤東時代為例,「在毛時代要成為劉曉波、王炳章都不可能,在那個時代,沒有一點空間去展現你的色彩,包括你的英雄氣概都無從展示;就是在法庭上也根本沒有機會陳述你的政見。」
胡平強調,台灣之所以有施明德,就是因為台灣當時的專制體制還沒有走向極端,「名氣特別大的自由鬥士,恰恰是因為他們反對的專制暴政還不太專制,還不太暴政。」
胡平提到的王炳章是中國大陸改革開放後首位醫學博士留學生,常年幫助推動中國民主進步,曾參與創建中國民主團結聯盟和中國民主黨等多個民主黨派,被外界認為是中國當代具有代表性的民主人士。2002年,中國警方在越南跨境抓捕王炳章,隨後以間諜罪及領導恐怖組織罪判處其無期徒刑,至今關押獄中。
陳維健與王炳章相熟,他對記者說,作為民主的先驅,王炳章完全可以和施明德相比,但王炳章在監獄中吃的苦是施明德完全無法相比的,「他現在是判無期徒刑,而且他完全沒有希望在生命將盡之前看到中國的民主化,他也不可能有像施明德出獄以後作為一個民主鬥士的風光。」
王炳章住在美國的女兒王青燕去年9月到廣東韶關監獄探監,看到其父親的近況讓人擔憂。本台當時曾報導,現年75歲的王炳章入獄後曾多次中風,目前有嚴重的高血壓,他在會見女兒時是被攙扶著出來的,身體非常消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