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北京對台脅迫,為台灣也為國內 台灣大選後或加大脅迫力度
文/voa林楓
在距離台灣2024總統和立法委員選舉僅剩一天之際,台灣外交部長吳釗燮星期四(1月11日)再度譴責北京恫嚇台灣選民從而試圖干預和影響台灣大選。分析人士警告說,如果民進黨總統候選人賴清德獲勝,北京將極有可能在選後加大對台灣的各種脅迫力度,但具體行動將取決於最終選舉結果。
台灣大選前,北京一再恫嚇台灣
吳釗燮星期四抨擊中國政府「一再干預」台灣選舉,並指責北京「再次悍然恫嚇台灣人民和國際社會。」
一天前,中國國台辦發言人陳斌華在例行記者會上繼續抨擊民進黨總統候選人賴清德是頑固的「台獨工作者」,並稱賴清德希望繼續推進的「蔡英文路線」就是「台獨路線、對抗路線、害台路線,是台灣兵凶戰危、社會撕裂對立、民眾利益受損的禍根亂源」。他還呼籲台灣選民「認清民進黨‘台獨’路線的極端危害性和賴清德引發兩岸對抗衝突的極端危險性,在兩岸關係何去何從的十字路口,作出正確選擇」。
自台灣1996年首次民選總統以來,每次台灣大選北京當局都會採取各種脅迫手段,無論是軍事威脅還是經濟脅迫以及公開喊話等方式,試圖影響台灣選民的投票意向,為北京屬意的政黨及其候選人拉票。今年的台灣大選,北京更多地採取了灰色地帶措施,比如釋放空飄氣球越過台灣海峽中線甚至飛過台灣島上空,強調此次台灣大選是和平與戰爭之間的選擇,也通過經濟脅迫的方式釋放出此次選舉是繁榮與衰退的選擇。
星期二,中國發射的一顆人造衛星飛越了台灣南部上空。這被認為是中國在台灣大選前夕動用灰色地帶手段影響選情的最新例證。台灣國防部發佈了國家級警報,呼籲民眾注意安全,但警報最初的英文翻譯把衛星寫成了導彈。台灣國防部事後的解釋是,他們起初並不預計這顆衛星的發射軌跡會經過台灣島上空,但當發現衛星將飛過台灣上空時,匆忙向民眾發佈了警報,但未能仔細審核英文翻譯。
北京的脅迫手段是精心算計過的
「我們經常看到中國利用灰色地帶脅迫或其他非軍事化脅迫手段,或者那些略低於軍事脅迫門檻的手段。」喬治·梅森大學沙爾政策與政府學院國際安全教授張可天對美國之音說。她表示,北京在對他國動用脅迫手段時會精心權衡其背後的經濟成本以及所面臨的地緣政治反彈。張可天是一本有關研究中國動用脅迫手段的新書《中國的棋局–脅迫的計算》(China’s Gambit: The Calculus of Coercion)的作者。
在中國衛星飛過台灣上空前,中國的空飄氣球近期頻繁進入台灣空域,本月起數量激增。台灣國防部同在星期二指出,截至1月9日上午6點之前的24小時內,再度偵獲四個中國空飄氣球逾越台灣海峽中線,其中兩個氣球飛越了台灣本島上空。
張可天說,中國的這些做法是向台灣的精英和選民發出一個信號。「對於精英來說,無論哪個政黨贏得大選,我想中國政府的理由都是,他們會注意到,如果他們不按照中國政府的要求行事,中國將繼續採取這些消極的、脅迫性措施。而對於選民來說,這會給他們增加壓力,讓他們意識到如果投票給一個會傾向於出台激怒北京政策的政黨,那麼更多此類脅迫性行動就會隨之而來。」她說。
北京的脅迫看起來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台灣前總統馬英九日前接受德國之聲專訪時被問到是否信任中國領導人習近平時說:「就兩岸關係而言,你必須相信他。」馬英九說,台灣無論如何都不可能在與中國大陸發生衝突時獲勝,美國對台灣的支持也將十分有限,不能相信美方的口頭承諾。他表示,如果要緩解兩岸關係,就必須用和平的方式展開對話,而不是加以挑釁。
馬英九去年3月末對中國大陸進行了為期12天的訪問,成為首位訪問大陸的台灣卸任元首。當時他在結束訪問返回台北時就表示,台灣未來面臨「和平與戰爭」的選擇。
馬英九的言論在台灣掀起了軒然大波。台灣三大黨派都對此作出了表態。民進黨對此大力抨擊,稱相關言論屬於「嚴重失言」「不可接受」。國民黨總統候選人侯友宜也公開表示,自己的很多主張、意見和馬英九「有所不同」。侯友宜的表態,被外界視為和馬英九做切割。民眾党候選人柯文哲說,「台灣自主、兩岸和平」,而不是一開始要相信別人,「這太危險了」。
賴清德若贏得大選,中國或加強對台灣的脅迫
距離台灣總統大選已進入最後讀秒階段。在台灣根據選務規定停止發佈民調之前,令北京擔憂和不滿的民進黨總統候選人賴清德的民意支持度一直領先於其他兩個主張與北京加強對話與交往的在野黨推出的總統候選人。
華盛頓智庫史汀生中心中國專案主任孫韻最近在大西洋理事會(Atlantic Council)舉行的一場有關中國在印太地區採取的經濟脅迫措施的討論會上表示,如果民進黨總統候選人賴清德贏得大選,北京很有可能會出台更多針對台灣的經濟脅迫措施。
「這被視為一種懲罰措施,目的是阻止台灣繼續從中國大陸的經濟中獲益。這可能是台灣在面對選舉時需要考慮將出現的一個更可能的情況。」她說。
分析人士還預計,如果賴清德獲勝,北京很有可能會在選後的幾個星期或者幾個月內舉行軍事演習作出回應,其規模可能與解放軍在2022年8月佩洛西訪台和2023年4月蔡英文總統過境美國後舉行的演習類似。
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中國力量項目研究員賀博然(Brian Hart)最近在該中心主辦的一場有關台灣大選的媒體吹風會上表示,北京選擇在什麼時間點上做出回應將為外界瞭解北京接下來如何處理台灣問題以及未來台海局勢如何發展提供一個重要線索。
「如果中國政府等到(新總統)就職典禮(5月20日)之後才做出回應,這可能是一個跡象,表明他們至少願意看一下接下來可能會發生什麼。但我認為,如果他們在選舉結果出來後立即以類似演習的方式做出回應,這同樣是他們計畫將事情推向何方的明確信號。」他說。
為台灣,也為中國國內的民眾
中國商務部發言人1月9日晚表示,正在研究採取進一步措施,暫停對來自台灣的農漁、機械、汽車零部件和紡織品等產品的關稅減讓。這是繼今年1月1日起,對部分來自台灣的石化產品採取此類措施之後的又一舉措。中國商務部的聲明說,自公告發佈以來,民進黨當局未採取任何有效措施,取消對大陸的貿易限制,反而搞政治操弄,企圖栽贓甩鍋、回避責任。
從歷史角度來看,中國對台灣大選的干預往往並不成功,甚至是適得其反。但北京仍然決意孤注一擲,儘管中國政府並沒有採取軍事恫嚇的方式。「這其中有國內的因素,」史汀生中心的孫韻說,「北京將向國內公眾表明,是的,我們正在採取堅決的行動,我們正在採取果斷的行動,肇事者正在受到懲罰。」
2022年8月,時任美國國會眾議院議長南茜·佩洛西(Nancy Pelosi)訪問台灣時,一些中國線民曾討論政府應採取軍事行動,將她的專機擊落。
美國的態度
美國已經明確表示,反對外部行為者,也就是中國,干預台灣大選的做法。美國國務院發言人星期一(1月8日)對美國之音說,「我們敦促北京停止對台灣的軍事、外交和經濟壓力,這在根本上與和平與穩定的目標背道而馳。」
但北京的看法是,他們有理由對台灣採取此類脅迫性措施。被認為有可能成為中國新外長的中共中央對外聯絡部部長劉建超這個星期率團訪問美國。他星期二在總部位於紐約的美國外交關係協會(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出席一場紀念美中建立外交關係45周年的公開活動上說,台灣問題是中國核心利益中的核心,是一條「不得越過的紅線」。
白宮首席副國家安全顧問喬恩·費納(Jon Finer)星期三在華盛頓與劉建超舉行了長時間會談。拜登政府的一位官員說,美方向劉建超傳達的一個資訊是,北京不應干涉台灣的大選。預計劉建超還將在星期五與美國國務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和主管亞太事務的助理國務卿康達(Daniel Kritenbrink)會晤。
華盛頓智庫史汀生中心中國項目主任孫韻,北京的考量是他們(美國)最起碼要拿出態度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