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焦點評論軍事

666天後,俄軍終於看到了一些好消息

文/觀察者網專欄作者 王世純

臨近年末,俄烏雙方統帥部都對過去一年的戰局進行了總結,但兩國統帥部表現出來的氣氛卻截然相反。

首先是俄羅斯方面,從12月14日到12月20日,俄羅斯總統普京、俄國防部部長紹伊古和俄聯邦武裝力量在年度講話中都通報了「特別軍事行動」的情況,並再次重申俄統帥部的軍事目標。其中,俄羅斯國防部部長紹伊古在國防部部務擴大會議上通報了特別軍事行動的進展細節,並公佈了烏軍傷亡情況以及俄軍軍事生產與招募情況,引發外界關注。

紹伊古在會上自信地宣稱,俄軍在戰場所有地方都「奪取了主動權」。俄統帥部對當下作戰形勢的定調積極,在「到處都是好消息」的美好氛圍中迎接「特別軍事行動」的第三年。

新年

俄統帥部的樂觀也不是沒來由的。首先是自11月中旬烏軍全面轉向防守以後,戰場情況確實出現了對俄軍有利的轉變。當下,從北部的庫皮揚斯克方向到西部赫爾松克林基地區,俄軍不斷在正面擴大新的控制區,整個接觸線都在開展進攻突擊行動。儘管俄軍目前的進攻行動依然會遭受載具和人員的傷亡,但隨著烏軍對俄軍炮兵的壓制能力有所下降,有火力和無人機加持下的俄軍的進攻行動多數時候可以得手,而且這種進攻行動往往伴隨著對敵軍駐守有生力量和反衝擊力量的消滅。

具體到戰鬥細節,其中俄軍在阿特木斯克、馬林卡和馬林卡南部方向進展較大;在頓內茨克城正面的阿夫迪夫卡地區、庫皮揚斯克-利曼地區進展相對較小,且在烏軍阻擊下承受了較大損失。此外,俄軍在損失一部分隊伍後,將烏軍壓縮在克林基渡口的登陸點上。

過去兩周時間裡,俄軍最大的進展是在馬林卡南部的新梅哈伊里夫卡地區,俄羅斯軍隊最近幾天繼續向波別達-「動物園」-新梅哈伊里夫卡防禦區推進,俄第20摩步師在12月20日的爭奪以後終於控制了馬林卡南部的「動物園」。在此之前,俄西伯利亞68集團軍第39旅打出一次堪稱漂亮的突襲,在烏軍組織起防禦之前用遙控自爆的MTLB裝甲輸送車破障並快速突破雷區,抵近至新梅哈伊里夫卡城下,並且擊退了烏軍的反衝擊。在俄烏雙方大量持有無人機的今天,這樣的突襲十分罕見。目前俄軍在南部佔領了泵站沿線的一段地形,擴大了新梅哈伊里夫卡的控制範圍,與烏軍在城市邊緣反復拉鋸。

這個方向突擊的39摩步旅得到了炮兵,坦克兵和FPV打擊的直接支援,效果不錯。

此外,在巴赫穆特地區,隨著烏軍一線部隊逐漸凋零,駐守在阿特木正面的俄軍開始反攻烏軍。當下,堅守陣地長達半年的北方艦隊第14軍摩步200旅在98空降兵師一個團增援下開始反攻博丹尼夫卡方向,第2軍摩步4旅和第3軍摩步72旅開始反攻克里希副卡方向,第3軍的第6摩步師、動員兵第1307摩托化步兵團和98師一個團開始進攻伊萬尼夫斯克。從11月中旬開始,俄軍大量奪回了6月份以後被烏軍反攻控制的地區,並在頓涅茨克城市的正面取得了瓦格納未曾實現的進展。

除了這兩個方向以外,俄軍居然在札波羅熱正面發動了反攻。烏軍曾經在小小的札波羅熱羅博基諾村正面集結了多達17個機械化旅和5民族主義突擊營的兵力,然而從11月初起,烏軍將原有的機械化旅受迫外調到其他戰線。其中,46空中突擊旅成建制增援到頓涅茨克方向,47旅增援到阿夫迪夫卡方向與頓涅茨克人民軍對戰,116機械化旅東調頓涅茨克方向,115機械化旅前往庫皮揚斯克方向。

隨著烏克蘭札波羅熱大反攻中第九軍和第十軍的損失,俄軍多支空降軍部隊開始在札波羅熱方向收復失地,還控制了不少北約裝備的殘骸。

俄軍有打得好的戰區,也有打得不好的地區。在阿夫迪夫卡正面,俄軍經歷較大損失以後,在耶誕節前終於擊退了烏軍第47空突旅和第110機械化旅組成的反衝擊陣線,向諾沃卡利諾夫挺進,將烏軍趕出斯捷波沃以南的陣地。同時,俄軍在南翼的佩爾沃邁斯基和沃達尼地區擴大了控制區。在這個地區,儘管烏軍只有53摩步旅、110機械化旅、47機械化旅等番號,沒有額外的增兵;但這些旅齊裝滿員,依然保留有大量反裝甲武器,並鋪設了地雷陣地。

這導致衝擊烏軍的頓涅茨克第114旅承受了較大的載具和人員損失——公開的OSINT殘骸圖證明,114旅在整個鐵路線沿線和垃圾山附近損失至少54台坦克和步兵載具,陣亡士兵在300人以上——光是在斯捷波沃村附近,整個114旅就留下了至少80具屍體(35具在村附近,15具在斯村以南,還有部分屍體被掩埋進房屋)。除了114旅以外,參與阿夫迪夫卡以南沃達尼地區攻勢的頓涅茨克人民軍1旅和5旅損失也極為慘重——小小的沃達尼正面兩個旅付出了超過60台載具的損失。總的來說,阿夫迪夫卡成為了烏克蘭版本的「羅博基捏村」,大量俄軍載具的損失也變相加強了烏軍的士氣。

俄羅斯另一個打得不好的地方是赫爾松的克林基地區。該地區自8月起,實質上集中了烏軍從札波羅熱防區內獲得的精導和炮兵。7月起,烏軍就消滅了該地20門以上大口徑火炮和至少10部防空導彈發射架。整個9月和10月,烏軍集中精導和感測器的打擊摧毀了俄軍五十多台炮兵和防空兵設備,撕碎了第聶伯集團在河左岸的體系。俄軍搖搖欲墜和薄弱的兵力讓人想起去年9月的巴拉克列亞,這也是烏軍敢於集中35、36、37和38這4個海軍陸戰旅強襲登陸赫爾松克林基渡口的原因。

但技術兵器大量損失不代表俄軍完蛋,沒有了炮兵和防空兵的俄軍,依然是一支火力上遠勝於渡河烏軍的龐大軍隊。何況,儘管第聶伯集團的炮兵武器大量損毀,但烏軍的航空兵部隊和地導部隊依然無法前出掩護赫爾松方向的渡河部隊,俄空天軍的蘇-34系列戰機在赫爾松方向依然來去自如(當然筆者打完這段文字的12月22日夜間,俄頻道就證實了烏軍使用「愛國者」導彈擊落至少一架蘇-34),而復興產能以後的俄軍航空兵可以隨意使用精確制導的滑翔航彈精准攻擊烏軍的渡河藏身點。

除此以外,為了避免烏軍渡河戰鬥進一步對聲望造成影響,俄統帥部甚至還向克林基增調了戰區直轄的「伊斯坎德爾」等精導發射,用跨級聯合作戰的方式消滅烏軍步兵。渡河的烏軍很快發現,對岸的俄軍輕步兵同樣裝備精良——俄軍不僅大量部署了具備熱成像模式的FPV,還使用了擁有「俄羅斯自主智慧財產權」的四軸投彈無人機,這種新的戰術巡飛打擊武器有效反制了烏軍花大價錢從東方大國買來的電子干擾。

赫爾松渡河之戰的起因類似於去年同期的伊久姆大反攻,是札盧日內又一次「奇謀」。烏軍在反攻開場階段的行動並不算差,但這一奇謀的結局卻沒有像伊久姆大反攻那樣順利,反而被俄聯邦用某種「大力出奇跡」的作戰手段壓了下去。俄方儘管贏得並不漂亮,但至少掌握了主動權。雖然就在筆者完稿前,俄空降104師的突擊行動以失敗告終,烏軍的克林基渡河點目前仍然存在,但烏軍付出了極大的人力損失也是事實。

凜冬

俄羅斯在戰場開始擁有積極的消息,而烏克蘭方面從11月澤連斯基官宣全線轉入防守以後,就基本上一直在抱怨。西方媒體則是開足馬力發佈來自烏克蘭的壞消息。烏方和西方的矛盾甚至公開鬧到元首外交層面。開戰666天以來,這確實是烏克蘭壞消息最多的一個月。

壞消息首先來源人力方面。烏方的人力損失儘管仍處於高度保密狀態,但通過各種管道資料,可以管窺烏軍的總體傷亡。首先是俄防長紹伊古提及的資料,自去年2月特別軍事行動開始以來,烏軍已有38萬多人傷亡;在今年6月開始反攻以後,有15.9萬名軍人傷亡。這是俄軍官方最新更新的數字。

紹伊古的俄語原文用的是「損失」,俄羅斯衛星通訊社和參考消息的中文翻譯都譯為「傷亡」。不過,考慮到自去年10月份起,紹伊古提及的損失數字會分為傷亡和死亡,因此這個資料更多是死亡資料與重傷資料之和,其中大約一半是死亡數字。

值得一提的是,這個數字似乎對得上北約方面的資料,北約官員今年3月透露的烏軍傷亡為12萬總傷亡;7月份透露的烏軍傷亡為「7萬KIA,12萬受傷,總共20萬傷亡」——在5個月時間裡增長8萬。考慮到8月份到12月份的作戰力度並不算弱,北約承認的烏軍傷亡也至少有30萬。除了這些資料以外,烏克蘭內政部12月份透露的目前「因傷復員」的總數是25萬,其中「有能力從事工作」的殘疾人員為86000人。

綜上,無論是西方信源還是俄方信源,烏軍目前不可恢復損失都被證明在30萬以上,最高不超過50萬。其中因傷退役25萬,亡、俘、失蹤人數至少在20萬。筆者認為,烏軍人力不可恢復損失在40萬是一個可信的數字。

到目前為止,烏克蘭方面對人力的消耗並不算太過嚴重——先後徵召110萬人,目前還有至少60萬人。但問題在於,戰爭是政治的延續,烏克蘭目前的傷亡已經嚴重動搖烏克蘭民眾繼續作戰的意願。烏克蘭政府本就是一個合法性不足、貪污受賄成風、妄圖用民族主義情緒掩蓋國內問題的右翼政府,而札波羅熱大反攻也證實北約並不是一個合格的盟友。北約在參謀作業、作戰想定上完全不在乎,甚至刻意製造烏軍人力上的高傷亡。隨著北約不珍惜烏克蘭人力資源一事成為烏克蘭民間的共識,烏民眾越來越不願意被動員到一個不珍惜人力的烏軍單位裡。

另一方面,北約方面的援助也確實達到了某種極限。從今年8月起,北約就開始動員自身庫存援助烏克蘭。隨著戰爭的延長,北約可供提供的庫存越來越少。這一點體現在烏軍的打擊視頻記錄上,11月有無人機地理資訊旁證的,烏軍成功攻擊俄軍122毫米以上大口徑火炮的無人機視頻紀錄是20部。這些攻擊主要以「海馬斯」為主,涵蓋俄軍現役各型火炮。儘管俄軍遭受了營級規模的炮兵損失,但相比8月份動輒40台以上的火炮損失視頻,烏軍可供證實的攻擊視頻已經少了不少,這間接反映了北約火力的減弱。

而北約援助的跡象也在美國國內政治場上暴露無遺。當下,美國國會已經休假,援烏事宜被強行延宕到明年一月。筆者認為,這只不過是兩黨之間一次默契的配合及拙劣的表演,在對俄付出如此大的沉沒成本以後,美國方面暫停對烏援助的行為只可能是物質的匱乏。這樣的行為讓筆者這個老北京想起辛亥年後京城內旗人的故事,除了體面一無所有。為了維持最後的體面,這些破落的旗人往往出門前用豬皮擦嘴假裝闊氣,逢人便讓他們「求著借給自己錢」。

當下美國在援烏問題上的表演就是一種豬皮擦嘴行為。儘管美國兩黨在國內議題上有諸多不對付,但在假裝體面這件事兒上出奇地默契。帝國需要體面才能維繫生存,但糜爛的烏克蘭局勢能否給他們帶來體面卻是另一回事。

對於烏克蘭來講,另一個壞消息是:他們還有很多俄羅斯人要去消滅。俄軍陣亡儘管不少,遠遠超出戰前人們對於俄烏衝突的想像,但仍未達到俄羅斯的極限。

到目前為止,根據Medizona和其他信源的資訊,俄軍訃告已經正式突破5萬份,推測死亡人數可能接近7萬,整體不可恢復損失甚至可能達到10萬以上。但即便如此,根據普京的說法,俄軍動員的30萬人裡,前線仍然有24萬人。此外,俄軍還有高達40萬的合同兵準備參加戰鬥。這意味著,烏軍還要達到現在3倍以上的戰果,才能在戰場上基本消滅俄軍有生力量。

俄烏人力的此消彼長也體現在番號上。當下,烏軍已經暫停了新部隊的組建,較新組建的41、42、43和44四個新機械化旅以及數個員警旅也被平攤到了接觸線上。與之相對的,俄軍繼續在組建新的突擊集群。根據開源資訊和烏克蘭國防部的資訊,俄軍正在利用雇傭兵、合同兵組建龐大的恰索夫亞爾集群。目前公開的消息,俄軍在阿特木斯克戰線上,已經集中了五個旅、七個團和第2突擊軍的8個突擊營的實力,而烏軍認為俄軍在阿特木斯克西部戰線上集中了19個旅級、21個團級、15個獨立營級單位。瓦格納集群現任領導人特羅舍夫(「白髮」)領導的第2突擊軍,也被觀察到出現在阿特木斯克。烏克蘭參謀部稱,俄羅斯方面正式組建了恰索夫亞爾集群,準備對巴赫穆特以西的地區展開新一輪突擊,總兵力高達77000人。除了阿特木方向以外,阿瓦迪文夫卡上俄軍也組建了5個旅又12個突擊營組成的突擊群。這種兵力上的豐沛,讓人想到了今年6月份前手握第九軍和第十軍的烏軍,只不過如今時來運轉,擁有龐大兵力的一方變成了俄羅斯。

不過,俄羅斯在前線的所有進攻行動依然缺乏條理。俄羅斯雖然在整個烏克蘭前線都發動了進攻,但往往伴隨著載具和人力的損失,並不算特別體面,而且除了擴大控制區以外讓人看不出來具體的目標。筆者認為,俄統帥部目前維繫的這種攻勢的想法,和1953年我志願軍打金城戰役的想法類似。金城戰役的目的是向李承晚部證明,脫離美國支援以後李偽軍沒有獨立與我志願軍和朝鮮人民軍繼續戰爭的能力。儘管俄軍目前的作戰行動遠沒有金城戰役那麼漂亮,但持續的進攻依然可以向澤連斯基和札盧日內證明,烏克蘭遠遠沒有獨立應對戰爭的能力。一旦美國的援助中斷或者暫停,結局就是註定的。

當然,烏軍也不是一點好消息沒有。根據RYBAR的12月22日的通報,一個完整的F-16中隊已經駐札在所謂的烏克蘭領土上,多達12架戰鬥機和3架教練機。根據俄方的情報,到春季中旬,北約計畫再調動一個中隊給烏克蘭。整個12月,這些飛機的高精度零件都通過利沃夫運送。這就是他們攻擊斯塔羅康斯坦丁諾夫、第聶伯羅彼得羅夫斯克和克裡沃羅格的原因。赫爾松墜落的蘇-34或許是一個新的信號,在準備數十年以後,俄空天軍終將面臨來自北約空中力量的考驗。當下,隨著F-16和更多「愛國者」抵達烏克蘭,北約將要展示一副新的資訊化獠牙給俄羅斯人看。俄羅斯人還沒有體驗過完整的北約信火打擊體系,他們仍應保持敬畏之心。

對於俄羅斯人而言,F-16的到來終究不算什麼太壞的消息。在消耗完常規陸地軍備以後,當下,北約只能通過提供各種資訊化精導和空中平台的方式繼續支援烏克蘭。而在當前的寰球局勢下,這種行為無疑是一種「拆東牆補西牆」的軍事冒險,需要北約方面的決策層鼓足勇氣去作出的決策。這意味著,一旦北約統帥部不敢動用賭本,烏克蘭的軍事行動就會變得不再有意義。從這個角度來講,儘管前途未卜,戰爭的勝負依舊充斥著不確定性,在經歷了長達666天血與火的廝殺以後,俄羅斯方面終於看見了希望的曙光。

連結:一周军评:666天后,俄军终于看到了一些好消息-王世纯 (guancha.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