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焦點評論軍事

加薩巷戰,以軍「不敗而敗」

一張典型的以軍在加沙地區集結的照片,可以看到加了棚的「梅卡瓦「坦克,有全套主動防護的「雌虎「裝甲車,重型「美洲獅「裝甲工程車以及正在構築「土圍子「的M9裝甲推土機

文/觀察者網專欄作者 施洋

本周,以色列軍隊對加薩城實現了四面包圍,並開始向城區內發動攻擊。從哈瑪斯「阿克薩洪水」發起至今,本輪巴以衝突已經歷一個多月,一方面,哈瑪斯的襲擾給以軍的推進造成了不少障礙與傷亡,另一方面,來自「抵抗之弧」另一端的葉門胡賽武裝開始成規模地對以色列進行遠端飛彈攻擊,也讓以色列在地面作戰之餘面臨了新的挑戰。

加薩的巷戰

以色列軍隊繼上周宣佈完成對加薩城的四面合圍之後,本周開始從多個方向對建築和人口都相對稠密的加薩城區發動進攻。對以色列而言,這麼做的目的相當明確:把哈瑪斯控制的加薩地區一分為二之後,利用手頭現役國防軍為主的作戰部隊對地區內最大城市加薩進行清剿;在消滅哈瑪斯武裝抵抗的同時,通過對加薩城區的佔領,盡可能地摧毀必然大量存在于此的哈瑪斯兵工廠、武器彈藥倉庫、火箭發射陣地以及各種地道網路,從而達到撲滅當地哈瑪斯抵抗的目的,破壞其多年來在此經營的基礎,為以軍接下來無論是向南推進還是撤出加薩做好準備。

由於以軍此前已在地面上切斷了加薩城與加薩南部地區的聯繫,因此接下來的作戰任務就成了相對單純的巷戰清剿。到目前為止,以色列軍隊展現的還是其長期以來在約旦河西岸及之前幾次進入加薩作戰所慣用的一套戰法,即先在目標城區周圍利用裝甲推土機構築一個用臨時沙牆圍成的進攻出發陣地——被軍迷們戲稱為「土圍子」,用它來停放以軍的大量裝甲機械化設備,同時可遮蔽沙牆外反以武裝的視野以及提供一定防禦;隨後以主戰坦克、重型裝甲車和裝甲推土機組成合成編隊,在空中支援、炮火掩護和特戰部隊支持下,對反以武裝堅守的地區進行不下車的迫近攻擊;在一系列攻擊奏效,反以武裝失去作戰能力或撤退後,再由下車的步兵部隊對佔領區域進行進一步清掃。

從程式上說,這一套作戰方式有其合理性,既考慮到了反以武裝火力較強階段對以軍軍人生命的保護,也在理論上考慮到作戰後期對佔領區進一步肅清時的徹底性。再搭配以色列軍隊研製和改進的一系列以強調防禦和提高乘員生存性著稱的「梅卡瓦」主戰坦克、「雌虎」和「阿奇紮里特」重型裝甲輸送車等裝備,在相當長時間的作戰實踐中,以軍這套作戰體系的確能夠以較少的兵力和人員傷亡,實現對反以武裝的有效清剿。

但在本輪以軍對加薩城的攻擊作戰中,以上幾個流程都遇到了來自哈瑪斯武裝的新挑戰。

在構築沙牆出發陣地進行防禦時,哈瑪斯武裝首次成體系地出動了無人機作為偵察校射裝備,引導己方數量有限的迫擊炮對以軍營地展開炮擊。無人機提供的高視角使得沙牆的視線遮蔽無從談起,雖然哈瑪斯的炮擊因為炮兵力量的薄弱,無法精准摧毀以軍裝甲車輛,也不可能對以軍營地形成完全覆蓋,但以軍的作戰節奏無疑被打亂,出發陣地不再安全,也影響到了以軍的士氣。

當以軍的裝甲分隊突入城內時,相比以往只會亂打一氣的哈瑪斯武裝,此次以軍遭遇到的是在裝備、訓練和戰法上都認真準備的哈瑪斯武裝。在過去一周內,哈瑪斯下屬的武裝力量「卡桑旅」延續此前做法,持續更新其部隊攻擊以色列坦克裝甲車輛的視頻。這些武裝人員以3人左右的小組為作戰單位,通過加薩地區密佈的地道進行隱蔽和機動,集中使用仿製PG-7VR串列戰鬥部火箭彈的「亞辛 105」火箭彈,避開以軍裝甲車輛的前半球,從後半球的視野盲區快速接近和攻擊以軍車輛的側後防禦弱點,同時將攻擊過程拍攝下來,作為後期的宣傳素材。

儘管哈瑪斯並沒有什麼重大的技戰術創新,其戰法與二戰後期開始的各國步兵反坦克基本如出一轍,但這樣一批能夠純熟利用地道進行機動,敢於冷靜地抵近到敵坦克裝甲車輛百米內使用反坦克火箭筒進行準確射擊的戰士,對以軍而言顯然是一塊久違的「硬骨頭」。

來自哈瑪斯和以色列自己的資訊都能在一定程度上佐證這一個月來作戰的激烈程度:截止11月10日淩晨,哈瑪斯下屬武裝「卡桑旅」已經用文字播報了65條用「亞辛 105」火箭彈摧毀以色列裝甲車輛的資訊,而在11月7日,哈瑪斯就已經宣稱「卡桑旅」摧毀了97輛以軍裝甲車輛。

以色列國防軍方面則已批准發佈至少357條訃告,除去10月7日「阿克薩洪水」行動前幾天遭遇突襲死亡的220多名以軍,至少有130人左右是在以軍正式開始地面軍事行動以後死亡的。而根據以軍訃告中死者隸屬的部隊番號,以軍參戰部隊至少已經涉及了包括所有9個常備軍旅,5個預備役旅,兩個直屬戰鬥工兵營和空軍特種部隊,即使這些部隊並非全部集結在加薩方向,也表明以軍地面部隊的主力都已經悉數在加薩參戰了。

從政治層面或者戰略層面上,以軍此次在加薩的死亡數量大幅超出2014年已經進入加薩的「保護邊界行動」,以色列精英軍隊的神話在不少人眼裡算是到此為止了。巴勒斯坦的幾支武裝力量也通過大量攻擊以軍的視頻,證明其大幅提升的戰術素養和訓練水準。

但對於哈瑪斯而言,這些資料上的進步暫時還無法定義為嚴格軍事意義上的勝利。由於雙方作戰兵力和裝備的懸殊差距,巴勒斯坦武裝各種對以軍的攻擊雖然能命中以軍裝備,打死打傷以軍軍人,但無法有效阻擊或殲滅以軍成建制部隊,挫敗以軍的作戰企圖,主要的作用仍然是襲擾和遲滯。

哈瑪斯發佈了大量反坦克火箭命中以軍裝甲車輛的視頻,也都認真在火箭彈命中以軍車輛的瞬間做了標注,但由於哈瑪斯的兵力火力有限,在取得命中後很快交替掩護撤出戰鬥,以軍多數時候不大可能因此完全放棄作戰行動,事後也能比較從容地組織傷患和陣亡人員的後送。

也正因此,哈瑪斯武裝幾乎沒有在哪次戰鬥後能趕走以軍,控制住戰場,外界也因此很難評估這些命中以軍車輛的火箭彈之後對以軍車輛真實造成的打擊效果,自然也無從得知以色列國防軍「批准發佈」的訃告數量與真實傷亡之間的水分如何。

而對於以軍而言,只要它們能在短期內承受這樣程度的襲擾傷亡,同時坦然面對以軍在戰場上造成的大量巴勒斯坦平民傷亡,那麼以軍對加薩城的全面控制仍然是現在的哈瑪斯所難以阻止的。

當然,全世界任何一個國家的軍隊估計都難以經受長年累月治安戰所帶來的勞而無功;需要憑藉全民皆兵體制動員預備役才能沖進加薩的以色列,更是難以支持持續半年甚至更久的戰爭狀態。對於利庫德集團來說,永久佔領加薩雖然是一句很能籠絡以色列選民的口號與狂想,但在打下加薩前說這句話是一回事,真佔領加薩之後,又是另一回事。

紅海的飛彈

就在以軍的空軍在一個月內對加薩投下2.5萬噸炸彈,摧毀20萬套巴勒斯坦人住房,造成至少1萬人死亡,地面部隊冒著哈瑪斯反裝甲小組的火箭彈襲擾在廢墟瓦礫堆中跑馬圈地的同時,相對遠離加薩的以色列南部地區卻成了另一支在所謂「抵抗之弧」上的武裝力量的目標——11月9日晚,葉門胡賽武裝發表聲明稱,當天向以色列發射了多枚彈道飛彈。胡賽武裝還強調飛彈成功命中目標,並造成傷亡,但以色列方面刻意隱瞞了相關消息。

同樣在9日晚上,以色列國防軍發言人丹尼爾·哈加里稱,以色列「箭」式防空系統當天攔截了一枚向以色列南部港口城市埃拉特發射的飛彈。他表示,這枚飛彈在紅海上空被攔截,以色列境內沒有人員傷亡或財產損失的報告。雖然雙方的消息在關於人員傷亡方面存在矛盾,但紅海上的飛彈不可能由加薩的哈瑪斯發射,胡賽武裝對以色列的飛彈攻擊不管有沒有奏效,確實是發動了。

實際上,這已經不是胡賽武裝在10月7日「阿克薩洪水」之後第一次對以色列發動襲擊了。10月19日,美國國防部發言人證實,位於紅海北部水域的美國海軍「卡尼」號驅逐艦攔截3枚疑似向以色列發動攻擊的陸基巡航飛彈和數架無人機。美軍指認襲擊由胡賽武裝發起。10月27日,埃及軍方通報了兩起無人機攻擊事件,其中一架無人機在以色列南部城市埃拉特不遠的埃及海濱城市塔巴墜落,造成6人受傷;另一架無人機則在亞喀巴灣埃及領空外被攔截。10月31日,胡賽武裝首次宣佈動用「大批」彈道飛彈和無人機打擊以色列,以色列也證實本國的「箭」式反導系統成功攔截一枚從紅海地區方向射來的地對地飛彈。

從地理上看,葉門與以色列並不接壤,二者之間還相隔了沙國和約旦兩個陸上鄰國。直線距離上,從葉門北部到耶路撒冷有差不多1800公里,到海法等以色列北部城市的距離更遠,如果考慮到不侵犯沙國和約旦的領空而從紅海繞道,飛行距離至少有2000公里。對於一個普通國家而言,要打擊如此遠距離的目標是有相當難度的——即使以色列空軍引以為傲的1981年「歌劇行動」中,以軍距離目標的伊拉克反應堆也只有1600公里。

儘管胡賽本身有一定的軍工技術基礎,背後的伊朗也在理論上具備研製射程可達以色列的巡航飛彈和彈道飛彈的能力,但按照目前胡賽的成熟產品看,外界推測其較新的「火山-3」彈道飛彈射程只有1200公里,還夠不到以色列,「聖城」系列巡航飛彈的前兩個型號「聖城1」和「聖城2」射程據稱也只有800公里和1350公里,新近更新的「聖城3」雖然據稱射程更大,但根據伊朗此前製造此類巡航飛彈的「技術天花板」判斷,該彈的有效射程也很難達到2000公里以上。

在遠端無人機領域,胡賽的情況也基本類似,較新的「薩馬德-3」「薩馬德-4」的最大航程也在1500-2000公里左右。這些無人機的性能用於攻擊葉門的鄰國沙國時遊刃有餘,能夠靈活規劃航線,從不同方向迂回協同攻擊目標,在分散沙國軍隊有限的防空武器資源的同時實現最大程度的突然性。但在攻擊以色列時,這些武器無一例外會因為地理問題而影響其攻擊手段:由於以色列與葉門之間隔著兩個陸上鄰國,使用彈道飛彈對其攻擊必定會經過沙國上空,從而面臨遭遇沙國軍隊「愛國者-3」飛彈攔截的風險;使用無人機和巡航飛彈繞過沙國從紅海飛行,雖然可能躲避沙國的攔截,但一來紅海上美國海軍艦船會協助以色列攔截這些目標,且胡賽武裝幾乎沒有能力準確掌握美軍行蹤並及時做出調整,二來由於胡賽的武器射程有限,其巡航飛彈或無人機不僅只能攻擊以色列相對不重要的南部地區,而且飛行路線選擇也比較呆板固定,容易被以色列方面提前預測,並從容部署防空武器加以攔截應對。

再者,胡賽由於自身實力有限,難以在短時間內組織連續大規模的飛彈/無人機集團攻擊,以色列儘管在攔截哈瑪斯的火箭上幾乎打光了自己的「鐵穹」庫存,但其「箭」系列和其他的防空飛彈儲備依然充裕,胡賽武裝的小規模飛彈襲擊很難給以色列造成實質意義的損傷。

相比遙遠的胡賽武裝,以色列真正擔心的外部飛彈襲擊,更可能來自北方的黎巴嫩真主黨。作為長期接受伊朗軍事援助的武裝力量,真主黨不僅在正規化程度上遠勝於加薩的哈瑪斯武裝,在能對以色列境內實施打擊的火箭和飛彈的性能上,真主黨手裡的伊朗武器也遠優於哈瑪斯的各種卡桑火箭。加上真主黨所控制區域與以色列直接接壤,對飛彈和火箭射程的要求也比胡賽武裝低得多,在以軍大多數地面部隊突入加薩城區的情況下,以色列最不想看到的,自然是真主黨武裝的全面介入。

正因如此,在以軍對加薩哈瑪斯武裝進行猛烈進攻的同時,也對真主黨展開一系列行動。儘管以軍並未在地面上發動大規模進攻,但其空軍戰機對黎巴嫩境內真主黨目標的空襲一直在持續。與此同時,以色列還和美國聯手,反復多次對敘利亞境內的大馬士革國際機場和阿勒頗國際機場的主跑道進行空襲,以切斷伊朗通過空中運輸向真主黨提供武器裝備的可能。

對以色列來說,多線作戰是其多次中東戰爭中的常態,儘管「抵抗之弧」的幾派武裝都已不同程度地實質加入當下反以鬥爭,哈瑪斯武裝也以前所未有精銳的地面部隊對加薩以軍展開襲擾,以色列在開戰之初遭遇突襲付出了巨大損失,後續的城市作戰也打得有些灰頭土臉,但作為受到美國最高優先度支援的中東傳統軍事強國,以色列仍在這一地區有著壓倒性的軍事優勢,能夠在短期的高強度戰鬥中取得整體有利的地位。

不過,對於全世界主張正義的人而言,以色列的國家形象在此輪巴以衝突中跌入谷底。以色列「軍事神話」的祛魅,究竟會對未來阿拉伯反以力量造成什麼影響,隨著這次巴以衝突的繼續,我們也許能得到一個更加清晰的答案。

連結:一周军评:加沙巷战,以军“不败而败”-施洋 (guancha.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