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社會政治軍事

吳心伯答中評:中美對話要有誠意和政治決心  

復旦大學國際問題研究院院長吳心伯

文/中評社北京10月31日電(記者林艶)

第十屆北京香山論壇10月29日至31日在北京舉行,復旦大學國際問題研究院院長吳心伯受邀出席香山論壇,並在會後就台海局勢、中美關係等問題接受中評社記者採訪。吳心伯表示,中美雙方之間的對話要有誠意,要有政治決心,要取得實質性成果,要能夠解決問題。他認為,美國應該採取實質性的行動,做出更多實質性的努力為中美元首會晤創造條件。

吳心伯表示,要維持亞太地區和平與安全的局面,就要處理好中美關係和台灣問題,中國的和平統一是維護亞太地區和平穩定的一個關鍵步驟。目前大家都意識到台灣問題的嚴峻性和挑戰性,所以這次王毅外長到美國訪問時與美方會談中集中強調的問題就是反台獨的問題。特別是明年1月份台灣島內領導人就要換屆,可以想像如果是民進黨繼續執政,整個台灣的政治生態就會發生重大變化,兩岸關係緊張程度勢必會上升,這種緊張局勢也會外溢到亞太地區。他認為,現在的關鍵就是美國能不能真正地發揮一個大國的負責任作用,在反對「台獨」、堅持「一個中國」政策方面,採取實質性的行動,就像王毅外長強調的,不光是嘴上講到,而且要在行動上和政策上做到。

最近一段時間以來,中美各層級交往增多。吳心伯判斷認為,中美關係目前更多的是一種氣氛上的緩和,而非實質性的改善和進展,因為困擾中美關係的所有重要問題都沒有得到解決。這也是為什麼中方強調美方要作出更多實質性努力來為中美元首會晤創造條件。

對於11月APEC峰會期間可能舉行的中美兩國元首會晤,吳心伯對此表示期待,他認為這對兩國關係和整個國際政治經濟形勢都有正面效應。他說,這段時間很多第三國的外交官最關心的就是中美關係會不會改善,中美元首會晤會不會發生,所以中美確實是關係到世界大局的一個問題。如果這個會晤能夠進行,他希望會有一些實實在在的實質性成果,不僅是改善雙邊關係的氣氛,而且是能夠真正解決兩國關係的一些問題,使兩國關係取得具體的進展。

至於中美應如何在戰略競爭中重建對話,吳心伯認為目前中美在外貿和外交方面已經重建了對話,相信兩軍對話方面也會有所進展。他認為,現在的問題是不能為了對話而對話,對話一定要有成果,要取得進展,否則對話在某種意義上就是「作秀」,而且也難以持續。他指出,對話一定要有誠意,要有政治決心,要取得成果,要能夠解決問題。

連結:吳心伯答中評:中美對話要有誠意和政治決心 (crntt.com)

張維為答中評:美定要接受中國崛起       

文/中評社北京10月31日電(記者 郭至君)

復旦大學中國研究院院長張維為日前出席第十屆北京香山論壇的「高端對話」,並就當前中美關係走勢回答了中評社記者的提問。當前中美各層級交往增多,張維迎對中評社記者表示,這是兩國關係在某種程度上的緩和。

張維為說,「這是美國非常希望的。現在巴以危機爆發,美國擔心伊朗、敘利亞及其他國家可能參戰,而中國是這些國家的好朋友,這些國家肯定希望中國幫助他們,因此美國特別害怕燃起更大的戰爭硝煙,所以希望中美關係緩和,同時,受經濟上通貨膨脹的影響,美國自己也擔心自己吃不消。」張維迎表示,他一貫認為,美國對中國的依賴超過中國對美國的依賴,尤其是經濟上,這是一個根本性的、結構性的問題。但從結構上來看,美方還沒到完全接受的階段。現在,美國和中國在嘗試部分討價還價,但之後美國一定要接受中國崛起的事實。

對於11月習近平主席和拜登總統可能會在APEC會議上進行元首會晤,張維為表示,如能會晤將是時隔一年之後的再次面對面元首會晤,中美關係的緩和對大家都有好處,但是在APEC舊金山峰會上能否真正取得重要的突破,他個人不是十分樂觀,他認為時機還沒有成熟到這個程度,美國還沒有汲取足夠的教訓,還需要繼續碰撞才能使其悟出道理來。

張維迎表示,一個文明型國家和一個非文明型國家最大的差別往往在於智慧,文明國家的古老文明裡有很管用的智慧,叫「從長計議」,很多問題不要看眼前的一時,要「因地制宜、因時制宜」,這方面需要給美國啟蒙。

另外,在高端對話上,張維為也對美國對華的「小院高墻」政策進行了分析,他表示,從地緣結構上來講,歐亞大板塊上要結成有效的盟國體系非常困難,因為各國各方都有自身考量,一旦出現危機首先只顧自己。「這個世界早就已經進入到後美國時代,這不是說美國不重要了,是說說美國所做的一切不再代表世界,甚至是逆潮流而動。美國的「小院高墻」也可以被視為「井底之蛙」,它在小院高墻當中自己孤立自己,但外面最大規模的市場、資源和方方面面已經在改變國際格局。

連結:張維為答中評:美定要接受中國崛起 (crntt.com)

香山論壇:候昂妤談孫子兵法的慎戰與合作觀         

文/中評社北京10月31日電(記者 林艷 郭至君)

第十屆香山論壇10月29日至31日在北京國際會議中心舉行,首場研討會為「孫子兵法專題研討會」。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科學院研究員侯昂妤在會上分享了關於《孫子兵法》的慎戰思想和合作觀念。她指出,《孫子兵法》慎戰思想不僅在中國傳承下來,而且對世界也有很大的貢獻。此外,《孫子兵法》還提出了一個非常開闊的合作觀,那就是不一定是盟友才可以合作,對手也可以合作。

侯昂妤表示,《孫子兵法》六千餘字,但流傳2500多年,經久不衰。歷史的長河對每一種思想和每一種觀念都是非常嚴峻的考驗,能夠沉澱下來的,能夠成為經典中的經典的絕對不是偶然。《孫子兵法》在今天不僅是中國的,也是世界的,不僅是歷史的,也是未來的。

談及《孫子兵法》的慎戰思想,侯昂妤分享了孫子的故事。她介紹說,孫子出生在一個武將的家庭,名將輩出,而且出生在齊國,這是兵學最興盛的國家。他也曾生長在非常動蕩的年代,春秋晚期,這個時候戰亂不止,兵紛不斷。他的兵書讓人非常驚嘆的就是沒有一絲窮兵黷武的意味,反而充滿了對生命的尊重。《孫子兵法》開篇就是「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孫子對戰爭的殘酷性有非常清晰的認識,而且《孫子兵法》的通篇充滿了對殘酷戰爭的一種警示和警告,比如非利不動,非德不用,非危不戰。他說,如果一旦開啟了戰爭,失去的這個國家,覆滅的國家不可能再生,失去的生命也不可能再重生,這是非常慎重的一種戰爭觀。可以說作為一個軍事家,已經超越了戰爭,超越了軍事的觀點。最後,他非常推崇善,百戰百勝,作為一個將領,「非善之善也;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不戰而屈人之兵才是最高的善。

侯昂妤認為,我們讀《孫子兵法》不僅要單獨的讀,還要把它結合《論語》、《易經》和《老子》一起讀。如果說中國的文化是一個房子,《論語》、《易經》和《老子》《孫子兵法》就是四個柱子,《孫子兵法》毫無疑問是受到了仁的思想。對將軍的思想是「智信仁勇嚴」,這在世界戰爭史上也是非常少見的。其中,慎戰思想應該說在國外是得到了很多戰略學家的推崇,《孫子兵法》傳播到世界最早是735年,通過吉備真備傳到了日本。在法譯本是1772年,這是法國啟蒙運動的時候。隨後18世紀、19世紀有了英譯本、俄譯本、捷克語的譯本。1946年的時候,利德爾·哈特在他的《戰略論》裡,序言用了十幾條孫子的警示名言,最推崇的就是「百戰百勝,非善之善者也;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他認為這個不戰而屈人之兵是最高的善。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在1963年,格裡菲思的音譯本說人類發明瞭威力這麼大的自相殘殺的核武器以後,完整的翻譯《孫子兵法》非常必要,也就是說慎戰思想不僅在中國傳承下來,而且對世界也是有很大的貢獻。

侯昂妤也談了她對《孫子兵法》的合作觀的看法,她說,中國有一個成語「同舟共濟」,這個成語就來自《孫子兵法》,《孫子兵法》講述了一個故事,吳國和越國是當時兩個諸侯國是互為仇仇。大的戰爭有三次,吳國人和越國人坐在同一條船上,遭遇大風的時候互相救助,如同左手和右手一樣。這裡透露的是什麼資訊,透露的就是不一定是盟友才可以合作,對手也可以合作,這是非常開闊的一個合作觀。這個觀點在中國也延續下來。

侯昂妤表示,研究戰爭是一件重要的事情,但研究避免戰爭是一件更重要的事情。她認為,《孫子兵法》不會隨著技術的發展而退出歷史舞台,因為它不是戰術的,而是戰略的,它給我們的是方法論,比如說智、計、謀、辯。

連結:香山論壇:候昂妤談孫子兵法的慎戰與合作觀 (crntt.com)

陳東曉答中評:美方需知台灣問題核心是主權         

文/中評社北京10月31日電(記者郭至君)

10月29日至31日,第十屆北京香山論壇在京召開,會上,中美關係、台灣問題、東北亞局勢都是各國武官、防務專家們聚焦的熱點話題。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院長陳東曉在本屆北京香山論壇的「中外名家對話」會上發言,並其後就當前台海局勢回答了中評社記者的提問。

陳東曉認為,前幾天王毅外長出訪美國,已經和美方的官員講得很清楚,那就是台海問題的核心在於最大的威脅和挑戰來自於「台獨」,北京方面無論是從政策上、準備上還是發聲上一貫都是很強調這一點。陳東曉認為,拜登政府其實也意識到,中美雙方在台海問題上的認知差距還是很大的,但是這段時間以來,拜登政府一些官員的表態顯示,他們也意識到如果在台海問題上雙方不認真坐下來交流,對於中方特別擔憂的一些問題美方不能夠很清晰、很有說服力地讓北京方面相信,就會讓雙方在台海問題上的惡性循環更加嚴重。

陳東曉表示,王毅外長講得很清楚,應該給美方有更清晰的聲音,他也希望美方能夠認認真真的考慮到這個問題。「現在,我覺得最大的擔心是美方的新一代的領導、政客已經逐漸忘記了台灣問題的核心是主權問題,他們總是把核心變成一個制度、價值觀的問題,認為是美方要承擔所謂的領導權的信用度的問題,如果美方不去支持,不在這個問題上出手,美國在該地區的領導地位的可信度就會喪失,這樣的認知是相當危險的。」陳東曉告訴中評社記者。

陳東曉表示,在主權和領土問題上,中國是沒有任何退路的,美國必須要認識到這一點,一旦認識到,美方就會很謹慎地處理這個問題。就像當年中美建立雙邊關係的時候,基辛格那一代領導人其實都意識到台灣問題的核心是主權和領土的問題,所以即便美方有時候會糾纏說無論是中美建交公報也好,上海公報也好,美國都沒有在法律上承認台灣屬於中國的領土,但是美方至少也沒有公開表明台灣不是中國的一部分,這一點是彼此的紅線,不能踩踏,非常清楚。但是現在,美方的很多政客已經忘記了過去,他們很多人已經公開在講台灣就是一個獨立的所謂「國家」,他們缺乏歷史觀,完全是意識形態主導或者是國內政治主導,這才是最危險的地方。

連結:陳東曉答中評:美方需知台灣問題核心是主權 (crn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