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戰會論壇/周忠菲》布林肯訪中 美對華的「魔幻」政策
文/周忠菲
6月18日至19日,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將到北京進行國是訪問。這次訪問的主旨,從中美「脫鉤」,改為「去風險」(De-risking)。不久前七國集團峰會(G7)公報也宣稱將致力於對中國「去風險」,而不是「脫鉤」。那麼,布林肯訪華,究竟存在哪些「風險」?換一個角度,在中美關係核心的台灣問題上,兩岸關係會受到哪些影響?
一、中美緩和對兩岸關係的正面影響
國際關係是一個天馬行空的領域。圍繞布林肯訪中,從老大老二之爭,到修昔底德陷阱,從國際資本對中國的「施以誘惑」,到季辛吉的「外交圓場」,從6月15日,美國國家安全顧問蘇利文訪問日本、韓國,到拜登團隊「對華鷹派」的「明顯遭冷落」,各種「花絮」沸沸揚揚。這些錯落的信號顯示,對布林肯訪問中國,期望不能過高。而美國發出的文章認為,布林肯訪問中國的目標,是在「經濟和安全兩個方向進行努力」,包括「合作維護全球宏觀經濟良性發展,建立軍方緊急溝通管道等」,目標似乎不低。
今年以來,中美之間的摩擦越來越頻繁。6月3日,美國和加拿大軍艦還穿越了台灣海峽,中國軍艦進行了攔截。中美接觸與對話,不僅牽動地區局勢,也將對台灣民眾追求台海和平的意願產生影響。中美關係緩和,其正面影響,將使兩岸民眾受益。
二、美國與兩岸關係困局
從川普政府到拜登政府,6年來,美國出於對其亞太戰略的需求,其對台政策的主要目標,就是拉攏台灣成為美國印太戰略的一環。縱容「台獨」勢力,挑釁台海地區的和平與穩定。
如2017年美國政府公布「國家安全戰略報告」,明確將中國列為美國國家安全的主要挑戰之一。2020年,美國國會通過多項「友台法案」,主要內容有:持續對台軍售,鼓勵高階官員訪台,支援台灣獲得不需要以國家地位為要求的國際組織觀察員地位。
拜登政府繼承了川普政府的對台政策,還以中國經濟與軍事實力的發展,威脅到印太地區的戰略平衡為口實,成立「印太聯盟」,維護「印太地區秩序」。以應對中美「戰略性競爭」狀態。如對中美關係影響最大的「美國競爭法案」包括,定期對台軍售,台灣可在美國展示「國旗」,可成立各種基金會,承認台灣是印太戰略重要一環,美國將增加台灣半導體產業的競爭力等。
這些做法,直接影響到民進黨推行「親美抗中」路線,兩岸關係的發展,受到層層阻攔而陷入困局。其中,布林肯就發表了不少渲染「中國威脅」的涉台錯誤言論。
三、美國在台協會釋放主張兩岸對話的信號
台灣問題是中國的核心利益。布林肯在北京如何處理這個「繞不過去」的坎?美國的表演真是「魔幻」。
其一,美國在台協會AIT主席羅森柏格(Laura Rosenberger),6月5日至10日訪台,與台灣三位2024大選參選人會面時,強調「美國期待與任何台灣民選出來的領導人合作」。有評論認為,表面上AIT是在「肯定台灣民主體制」,暗地裡,AIT顯示,對美國的利益而言,選誰都一樣。因為無論誰當選,美國對台政策的意圖都將得到貫徹。可謂一網打盡。
其二,美國的印太戰略與台灣的關係出現變化,即羅森柏格表示,希望兩岸對話。在表示希望台灣維持親美政策的同時,弱化了「反中」信號,暗示未來台灣領導人,應配合美國戰略需要,維護美國在兩岸關係中的利益。
其三,6月11號,美國前副國家安全顧問博明(Matt Pottinger)率領保衛民主基金會(FDD)訪問團,訪台6天。這是博明今年上半年內,第3次訪台。團員包括以⾊列前國安顧問納格(Jacob Nagel)等。內容是與台灣官員討論「國安戰略」,台灣、美國、以⾊列「三邊合作交流」等。台媒一則新聞評論的標題也十分搶眼:「驚濤駭浪中的⾃由:台灣準備好了嗎?」
可見,AIT為釋放主張兩岸對話的信號,沒少花心思。其「魔幻」在於,既要索取「兩岸關係」這一利益,又要顯示這次布林肯到北京,是「戰略進攻」而不是「戰略退卻」。如此,拜登政府完成了「向美國民眾的交代」。大局形成——「就等布林肯來北京」。其「恢宏大度」,豈能用「小雞肚腸」衡量?
四、對兩岸關係的影響
對兩岸關係的發展,美國與日本對華強硬派是不放心的。就目前而論,大概有幾點:
其一,批國民黨與大陸和解的政治壓力將減少,反對「台獨」,維持現狀,兩岸商談和平協議的呼聲,有可能成為主流。
其二,美國一直挑釁唆民進黨當局製造地區緊張局勢的勢頭可能減緩。兩岸對話是信號,是對台灣「去中國化」勢頭的打擊。民進黨的「台灣化」進程,進一步減緩。
其三,地區格局變化不會以美國的意志為轉移。中美關係,無論緩和還是對峙,對兩岸關係的影響是長期而深刻的。對美國構建的、完全依持美國的「台灣安全」,台灣民眾越來越不放心。區域經濟、大三通,兩岸議題,將成為民眾關心的熱點;
其四, 民進黨陷於戰略被動。美國在經濟和安全戰略層次,需要與中國接觸,如美元回流、美債、對華貿易與投資、地區產業鏈,北約東擴等。
其五、兩相權衡,美國對台政策可能有所調整。今年11月美國為東道主的APEC會議,是一個比較近的觀察點。
五、結語
什麼是拜登政府對華政策的真實意圖?依然「魔幻」。遠不是布林肯訪問北京,可以一目了然的。美國與中國的各種周旋,動機之一,是掩蓋國內結構性矛盾,也包括大選的政治需求。美國仍然試圖控制台海緊張的強度,絕不會輕易放棄「台灣牌」。
不過,美國打「台灣牌」,已不是出於台灣的地緣戰略價值,而是出於維持台灣之外,美國盟友信對其任度的需要。看清這一點,有利於心無旁騖,堅定不移地發展兩岸關係。
(作者周忠菲為上海台灣研究會研究員,國戰會專稿,本文授權與洞傳媒國戰會論壇、中時新聞網言論頻道同步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