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可用核彈頭增 瑞典智庫:中國增最多
文/德國之聲中文網
瑞典智庫SIPRI最新報告顯示,全球可用的核彈頭庫存增加,可能終結過去30多年來削減核武的外交努力。原因為何?
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SIPRI)週一(6月12日)指出,隨著地緣政治緊張局勢加劇,部分國家,特別是中國的核武庫去年有所增長,其他擁核國也在繼續現代化其核武庫。
「全球作戰可用的核彈頭,削減的情況似乎已經停滯,數目又開始上升。」報告寫道:「與此同時,美國和俄羅斯都花費巨資展開全面計劃,對其核彈頭、導彈、飛機、潛艦運載系統,還有其核武生產設施進行更換、現代化。」
過去30多年來,全世界核武數量穩定下降,主因是俄國和美國在逐步拆除核彈頭。SIPRI所長史密斯(Dan Smith)表示,此一下降過程即將結束:「現在我們越來越接近、或者也許已到達此時期的終點。」
根據SIPRI的年度報告,英國、中國、法國、印度、以色列、朝鮮、巴基斯坦、俄羅斯和美國等9個核武國,核彈頭總計從去年初的1萬2710枚,下降到今年初的1萬2512枚。然而,其中有9576枚屬於「可能派上用場的軍事儲備」,比前一年多了86枚。SIPRI的數字把總庫存跟可供使用的儲備區分開來,前者包含將被拆除的老舊核彈頭。
史密斯說可用的核彈頭數目開始上升,但同時也指出其總數仍遠低於1980年代的7萬多枚。增加的數量主要來自中國,其核彈頭儲備從350枚增加到410枚。印度、巴基斯坦和朝鮮的核彈頭也有所增加,俄羅斯的增長幅度較小,從4477枚增加至4489枚;其餘的擁核國核武庫規模則不變。
目前全球核武數目最多的國家是俄羅斯和美國,加起來佔了約90%,第三名則是中國。SIPRI研究員克里斯滕森(Hans M. Kristensen)指出,中國的核武庫在大幅擴張,這種趨勢越來越不符合中國聲稱的目標,即只會擁有維持國安的最低限度核武。
史密斯說:「可以看到的是,中國正以世界強權之姿崛起,那是我們這個時代的現實。」
俄烏戰爭挫敗了削減核武努力
史密斯指出,全球核武庫存增加的事實本身,無法用俄烏戰爭來解釋,因為要開發新的彈頭需要較長的時間,而且庫存主要的增加是發生在未受戰爭直接影響的國家。
不過,俄烏戰爭帶來的地緣政治緊張,加上全球安全局勢惡化,讓專家感到憂慮。
自2022年2月俄羅斯侵略烏克蘭之後,全球針對核武控制、裁軍的外交努力面臨挫敗。舉例來說,美國因此暫停與俄國的「雙邊戰略穩定對話」。今年2月,俄國宣佈暫停了2010年與美國簽署的《新削減戰略武器條約》(New START);此前,這是雙方僅存的重要限制核武條約。
SIPRI研究員科達(Matt Korda)表示,大多數的核武國家都在強化核武重要性的論調,「有些國家甚至在明示暗示,威脅要使用核武」。「核武競爭升級,大幅增加了核武可能在一氣之下被動用的風險,這是自從二戰以來第一次發生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