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束中國發展中國家地位 美國務卿訪中前景莫測
文/rfa
美國國會參議院外交關係委員會日前一致通過法案,要求結束中國的發展中國家地位。此舉引發中方不滿的同時,將如何改變中國在國際組織中的地位?而在美國國務卿布林肯據報最快下周訪中之際,美中關係又將面臨怎樣的挑戰?
這項名為《結束中國的發展中國家地位法案》(Ending China’s Developing Nation Status Act)6月8日在美國參議院外委員會獲得一致通過。法案要求美國行政部門推動政策,在未來的條約和國際組織中,反對給予中國「發展中國家」地位的待遇。法案還指示美國國務卿,透過現有條約和組織中的改變機制,尋求將中國的地位改為「發達國家」。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週五(9日)在例行記者會上表達了不滿,批評「美國想把發達國家的帽子強加給中國」,要把剝奪中國發展中國家地位作為「遏制中國發展的一張牌」。他還表示:「中國是不是發展中國家,不由美國說了算。」
支持上述法案的美國參議員們認為,中國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不論是從經濟還是軍事規模上很明顯都不再是發展中國家,但中方卻長期利用這一身份在多邊協議中獲得不公平的優勢。繼續將中國定義為「發展中國家」,只會變相削弱中國共產黨對美國構成威脅的事實。
實際上,美國眾議院早在今年三月底已一致通過了相類似的《中國不是發展中國家法案》(PRC is Not A Developing Country Act)。而這次參議院外委會的議案通過後,下一步就等參議院全體審議。
布林肯將如何處理中國「發展中國家」地位?
美國非政府組織華盛頓資訊與戰略研究所所長李恒青預計,該法案會順利通過並由總統拜登簽字生效,接下來美國國務院將會採取相應行動,尋求在重要政府性國際組織中改變中國「發展中國家」的地位,而這將首先涉及中國的會費和相應責任問題。
「中國用發展中國家(地位),它交的會費、承擔的責任是發展中國家承擔的責任,所以就低了很多……。中國作為第二大經濟體,必須按照其經濟收入來進行(貢獻)分配。中國現在(GDP) 只比美國低一點,就應該分擔更多的國際責任。」李恒青說。
李恒青認為,除政府性組織中對中國的特殊支援專案未來可能都會被取消外,美國國務院下屬的美國國際開發署(USAID)也會採取行動:「我所知道,USAID每年都會給中國的農業很多資助,都是免費的,其中最大的一項就是農業。一旦它變成發達國家(地位)以後,這些就不會再給了,而且還會要求它(中國)做出奉獻,要給其它國家出錢。」
中國以前曾以「發展中國家」身份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享受各種優惠待遇。但世貿組織並沒有具體框架來界定「發達國家」或「發展中國家」。對此李恒青認為,由於中國並沒有完全履行其入世承諾,導致目前的世貿組織已經名存實亡。美國最新的印太經濟框架就是針對中國,並且實際上已經取代了世貿組織。
對於所謂「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標準,國際社會目前並沒有具體的定義和統一的共識。旅美經濟學者夏業良認為,中國一方面花上萬億元對外大撒幣,一方面國內貧富兩極分化嚴重,經濟處於嚴重扭曲狀態,而當局即使有錢也不會用在老百姓身上,因此國際社會沒有必要繼續向以往那樣向中國提供資助。
但他也指出:「有一點還是應該讓國際社會清楚,中國不是真正意義上的發達國家,它還有幾億的貧困地區和貧困的老百姓。」
據美國「政客」新聞網(Politico)援引知情人士披露,美國國務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計畫最快於下周前往北京。這將標誌著自2018年時任國務卿蓬佩奧(Mike Pompeo)訪中以來,美國官員對中國的最高級別訪問。據悉,美國國務院仍在確定布林肯的訪中細節,目前美中雙方都尚未證實這一消息。
李恒青認為,中方錯誤以為美國這種做法是想討好北京:「美國之所以還想繼續建立溝通管道,是希望不擦槍走火。因為這個是有自信的,就像冷戰當中美蘇對抗,美國最終勝利了。」他指出,拜登政府的基本策略就是兩國關係「鬥而不破」:「一直鬥下去但不破裂,現在就希望達到這個目的,但這是中國所不希望看到的。」
「不尋求其它國家選邊站」 美國降低應對中國門檻
本週四,布林肯在與沙特外長費薩爾在聯合記者會上回答提問時表示,美國不要求其他國家在美中之間選邊站。對此,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的回應則是,中方更關心美國是怎麼做的。
對此,美國南卡羅萊納大學艾肯商學院教授謝田說:「當然,布林肯這樣說的話是給美國的外交夥伴減少一些壓力,不要讓他們感覺好像是在被叛美國或離開美國。」
經濟學者夏業良則認為,雖然美國沒有要求各國站隊,但是面對俄烏戰爭和台海問題,很多國家也在自然而然地在選邊站:「中國(如果)打臺灣的話,世界會怎麼看?我覺得絕大多數國家都是反對武力攻打臺灣的。這也是一種自然形成的,你說不是站隊,它也是站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