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社會政治軍事

美議員提案制定印太掩體計劃 防範中國對台空中打擊

美國參議員魯比奧向國會提出《2023威懾中國先發制人法案》,該法案旨在加強保護美國及台灣在印太地區的軍事設施,以抵禦中國潛在的空中打擊。

文/rfa

本週四(5/11),美國參議員魯比奧向國會提出《2023威懾中國先發制人法案》,該法案旨在加強保護美國及台灣在印太地區的軍事設施,以抵禦中國潛在的空中打擊。

美國共和黨籍參議員馬可·魯比奧(Marco Rubio)5月11日在國會提出《2023威懾中國先發制人法案》(Deterring Chinese Preemptive Strikes Act of 2023),該法案要求美國國防部制定旨在保護印太地區航空設施的掩體計劃,以應對中國潛在的對台空中打擊行動。

記者獲得的草案版本顯示,該法案指示美國國防部長就此進行分類調查,確定在印太地區,包括第一、第二和第三島鏈部署的各種美國航空掩體,並改進其防禦能力,以減輕中國飛彈、空中無人機和其他形式的攻擊對航空器造成的損害,並且爲中國武力犯台做好準備。

草案顯示,該法案一旦通過立法,美國國防部長應在該法頒佈後的120天內,向國會有關委員會提交印太地區航空器掩體的調查報告。報告提交後的60天內,國防部長還需向委員會提交具體計劃,以實施對相關航空器掩體的改進,提高印太地區美國空軍在中方飛彈、無人機及其他形式攻擊下的生存能力。

該草案計劃由參議院軍事委員會(Armed Service Committee)率先審議。

美國致力於協助台灣防衛,以阻止實施種族滅絕的中共政權的侵略。而此前美國智庫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SIS)和其他機構進行的兵棋推演表明,中國在入侵台灣前可能採取的戰略包括對印太地區美國軍事基地進行飛彈襲擊,以此壓制美國介入潛在的台海衝突。

魯比奧參議員在書面回覆中表示:「希望不是一種策略,我們需要積極保護我們在全球的軍事設施。加強我們在印太地區的設施保護,是維護我們的利益,並阻止針對美國及盟友敵對行動的常識。」

今年2月,中國間諜氣球穿越美國本土領空後,美國輿論普遍期望該事件能夠推動政府有關機構實施應對中國的反制措施。但路透社11日稍早援引消息人士透露,有內部郵件顯示,美國國務院推遲了與人權相關的對華制裁、出口管制和其他敏感行動,這引發魯比奧等美國立法者的強烈關切。

美國總統拜登就任以來多次表示,如果中共武力犯台,美國會協防台灣。截至目前,拜登政府已宣佈了九次對台軍售。今年3月,美國最新批准的對台軍售金額高達6.19億美元,其中包括諸多美國空軍現役先進裝備。然而,美國協防台灣的進展並非一帆風順。台灣國防部長邱國正日前表示,美國2019年向台灣批准出售的66架先進F-16W戰機延遲交付,台灣已經要求美國「彌補」損失。

多家美國媒體日前援引消息人士透露,拜登政府正計劃通過「總統撥款權」(Presidential Drawdown Authority)機制,跳過國會審批,向台灣緊急授權5億美元的武器援助。邱國正8日告訴外界,相關緊急援助並非涉及軍購案,而是針對上述軍售延遲交付的彌補措施。

在去年美國時任衆議院議長裴洛西(Nancy Pelosi)訪台,以及今年早些時候台灣總統蔡英文過境美國等重要時間節點上,中國實施了一系列旨在展示軍事威懾的對台軍演行動。中方的行動幾度升級台海緊張局勢,不僅引起包括美國在內的印太地區各國擔憂,台灣也意識到升級軍事防禦能力迫在眉睫。

連結:獨家:美議員提案制定印太掩體計劃 防範中國對臺空中打擊 — 普通話主頁 (rfa.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