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點評論

不要成為美中關係破壞者

美國總統拜登與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14日在印尼峇里島舉行歷史性會晤

文/旺報主筆室

美國總統拜登與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14日在印尼峇里島舉行歷史性會晤,雙方面對面長談3小時,儘管在台灣議題上分歧仍大,但兩人皆展現建立、鞏固「安全護欄」的誠意,希望能降低日益升高的大國衝突風險。美中關係可能趨好,民進黨大陸政策需重新盤整。

釋破冰善意 布林肯訪中

依據美方資訊,拜登告訴習近平,美中「將激烈競爭,但不尋求衝突」,強調「美中之間不需要發生新冷戰」。陸方新聞資料顯示,習近平告訴拜登,中美關係「不應該是你輸我贏、你興我衰的零和博弈」,「兩國共同成功,對彼此是機遇而非挑戰」,顯示兩國元首有心避免踏上「修昔底德陷阱」。

拜登會後宣布,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將訪問中國大陸,將是繼美國前國務卿蓬佩奧之後,4年多來首位訪問大陸的美國最高外交官員。大陸外長王毅會後也表示,兩國元首同意雙方工作團隊跟進磋商,爭取在迄今已有共識的基礎上,儘快達成一致。他還說,兩國元首同意,雙方可以就宏觀經濟政策、兩國經貿等問題進行對話。美中戰略競爭關係不會改變,但可望破冰。

兩國關係歷經4年墜崖式惡化,若真能走出雙方關係的「冰點」,對全世界都是好消息。所謂「冰點」,是指裴洛西訪台、解放軍圍台軍演所造成的危機,當時中方宣告停止兩國之間所有交流活動,包括兩軍從戰區到國防部的溝通,全部喊停。兩國外交與經濟溝通機制恢復,但未提及軍事交流是否恢復,看來兩國關係的改善非一蹴可幾,需從谷底逐級提升。

貿易戰由美國發動,因而造成中美關係惡化,如今拜登宣稱美中兩國領導人,「有責任表明能夠管控我們的分歧,避免競爭演變為衝突,並尋找合作途徑,共同應對迫切需要雙方合作解決的全球性問題」,恢復正常關係,理應由美方承擔更多責任。這次會談,中國同意共同譴責俄羅斯的核威脅,並同意在氣候問題上恢復合作關係,這是好的開始,但兩國關係仍荊棘遍地。

尤其在台灣問題上,雙方都沒有做出重大的讓步。習近平強調「台灣問題是中國核心利益中的核心,是中美關係政治基礎中的基礎,是中美關係第一條不可逾越的紅線」,話說得很重,拜登則慎重其事宣讀一段美國既定政策,重申美國的「一個中國」政策沒有任何改變。

畫台獨紅線 恐共管台灣

但拜登首次表態「中國在台灣問題上咄咄逼人的立場,威脅到該地區的和平與穩定,並最終可能危及全球經濟」,習近平嚴詞宣示「台獨與台海和平穩定『水火不容』」,但亦表明「和平統一」方針不變。雙方反脅迫、反台獨的關切,護欄的界線更清晰,應有助於雙方關係的管理。

至少未來2年,美中關係應會往好的方向發展,歷史經驗顯示,美中關係壞,兩岸關係壞,美中關係好,兩岸關係好。不過,過去4年美中關係壞,讓民進黨撿到槍,順勢操作「抗中保台牌」獲利,民進黨會如何因應美中關係的反轉?逆勢操作?順勢而為?如果為了政權利益而逆勢操作,會不會又變成「麻煩製造者」,再次引發美中「共管台灣」?若再次「共管台灣」,會對台灣造成何等傷害?應是台灣人必須理性思考的重大問題。

裴洛西訪台後,大陸在台灣周邊海空域舉行大規模封鎖和實彈演習,美國航母戰鬥群有所忌憚,證明大陸軍力今非昔比,台海緊張情勢因而急劇升高。台灣周邊是全世界最繁忙航道之一,連帶引起全球地緣政治與經濟安全的緊張。

習近平在國際場域宣示「和平統一」,等於要求台灣共同承擔和平的責任,民進黨「抗中」在國際社會的合理性將因而削弱。

兩岸關係的發展,到底要激化大陸促統,讓台灣變成下一個烏克蘭,還是讓兩岸在和平中穩定發展,不僅是台灣執政者的選擇,也是台灣人民的選擇。

(本文為旺報社評,主筆/王崑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