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焦點評論

刁大明:2022年美國中期選舉為何值得觀察

刁大明(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副教授、美國研究中心副主任)

文/刁大明

2022年中期選舉之後即將產生的第118屆美國國會,將在未來兩年之內與民主黨總統拜登互動出新的華盛頓政治博弈態勢,足以牽動美國內政外交議程走向。

這次中選對美國來說非常重要,就像以往美國政治史上任何一次同樣的「中途檢修」一樣重要,不過從今年3月初選以來的選情走勢看,也展現出一些頗值關注的態勢,平添了不同於往屆中選的特殊意義。

川普、「選擇權」與油價

按照對美國中期選舉的一般認知,2022年的核心議題應該是美國國內經濟民生,選民要完成的重要動作之一就是用選票給拜登政府過去兩年的執政表現打分。從此意義上講,由於美國正深受新冠疫情背景下的通脹壓力,本次中選自然對拜登及民主黨人並不利好。

但從選舉的實際進程看,很多其它議題正被裹入選戰,不但同步塑造著選舉結果,也牽動著美國政治的階段性特徵。

首當其衝的特別議題是不在選票上卻實際對此次中選染指很深的前總統川普。

作為川普卸任後的首次美國全國性選舉,近期持續頻繁透露要殺「回馬槍」爭取重返白宮的川普當然不能輕視。這也導致本次選舉成為測試川普個人對共和黨影響力的「關鍵一役」。

從目前態勢看,川普對此次選舉的深度介入並沒有如其所願地為他加分。

一方面,川普為共和黨在任者(國會兩院議員、州長等」大批量背書,卻不願挑戰某些不受其控制的南方州傳統共和黨所支持的地方政治新星,此種做法凸顯一個現實:川普更需要共和黨,而非共和黨更需要他。

數名憑藉川普背書上位成為國會議員、州長候選人的共和黨參選人在後續競選中卻表現不佳,可能加劇共和黨主流力量在接受川普理念的同時遠離其個人的傾向。據不完全統計,川普已在州長及國會參眾兩院議員的競選層次上分別為18、20、123名共和黨參選人背書,其中分別有7、11、101人是謀求連任的在任者。

另一方面,醞釀良久的對川普的各種「醜聞」調查紛紛在2022年夏季被引爆。

國會眾議院圍繞2021年1月「國會山騷亂事件」舉行的調查與公開聽證、司法部授權聯邦調查局對海湖莊園進行的搜查、紐約州總檢察長針對川普及其子女涉嫌財務欺詐發起的訴訟以及喬治亞州檢察官就「川普干預選舉」啟動的調查,都直接導致「如何評價川普」「是否支持川普」甚至「川普是否有罪」等上升為本次中選的重要話題。

從歷史經驗看,各種醜聞調查的喧賓奪主不僅將導致選舉失焦,也會沖淡選民、特別是那些猶豫不決的中間選民因對民主黨不滿而轉向支持共和黨候選人的意願。

從另一個角度看,川普在2022年中選中的強勢存在對共和黨而言不能產生加分效果,不但可能淡化該黨的週期性優勢,增加共和黨的被非議點,而且打開了一個新的「潘朵拉魔盒」:未來一年,共和黨精英必須考慮如何安撫好各種調查纏身的川普,否則就算共和黨選擇了所謂「楊金路線」,即沒有「川普的川普路線」,川普本人如要執意參加2024年大選的話,特別是在一旦初選落敗只能轉而謀求以獨立或第三黨身份參選的情況下,共和黨重掌白宮的希望大概還是會提前破滅。

這也意味著,2022年中選的「川普議題」提前劇透了2024年大選的一些場景。

第二個是「重新回到選票上的羅伊」。

雖然早有預兆,2022年6月24日美國聯邦最高法院在「多布斯訴傑克遜女性健康組織」一案中做出的推翻1973年「羅伊訴韋德案」的判決還是引發軒然大波。

該判決認為女性墮胎權系憲法授予,各州不得自行頒佈法令加以限制。隨之而來的是全美女性、少數族裔、性別平權群體仍在就「選擇權」合法化進行抗爭,保守派則開始著手繼續在其能夠掌控的各州層面上確定對「選擇權」的限制乃至禁止措施。

這種「歷史倒退」所引發的社會撕裂與對峙很快影響到了選舉政治層面。到今年8月,「選擇權」已成為僅次於通脹的全美選民最關注議題,同時也是民主黨選民心目中的頭等大事。

這直接刺激了女性以及少數族裔等選民群體的投票熱情,提高了對民主黨的支持力度。在6月24日判決之後舉行的五次國會眾議院席位補選中,民主黨各候選人的得票率實現了平均11%的增長,甚至在兩個並不被抱有希望的選區選舉中意外勝出。

很顯然,「多布斯判決」已成為民主黨在本次中選當中的「救命稻草」,而與族裔甚至民權相關的身份認同與「文化戰爭」敘事也正分散著經濟等議題在選舉中的權重。

可以想見,隨著保守派持續通過其壓倒性控制的司法權來不斷蠶食「民權運動」成果,逐一擊破已被判決乃至立法的民眾基本權利,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的美國政治將不斷上演內部激鬥。目前是民主黨及其支持者深受保守派推翻「選擇權」的刺激,之後可能是共和黨人因自由派推動「同婚」正式立法化而被動員起來。

民權議題的再次公開黨爭化必然進一步激化社會「部落化」與身份極化。

第三個是在選票上時隱時現的油價因素。

由於新冠疫情下美國前後兩屆政府的財政選擇、受疫情衝擊的供應鏈斷裂以及其他週期性問題,通脹成為本次美國中選的基本議題。

特別是本次烏克蘭危機嚴重升級以來,油價上漲刺激著美國普通消費者的神經,直到8月歐佩克國家宣佈增產才有所緩和,但隨著10月歐佩克再次宣佈減產,美國國內油價必然再次上揚,這被認為是拜登及民主黨人在2022年中選中遭遇的第一個「十月驚奇」,對民主黨選情並非利好。

從以往經驗看,只有美國直接捲入外部衝突或事件時,比如反恐戰爭或者「伊朗人質危機」這樣的事件,外部因素才會直接影響選情走向。如今,這種外部因素對油價、進而對美國選情的影響,在反映國際局勢已是何等動盪不安的同時,也說明美國在國際舞臺上的能力有限性和自身脆弱性還在不斷加重。

對美國而言,在國家足夠強大時,全世界的事都是「美國事務」,而當其陷入內外困境時,「美國事務」則不可避免地受到全球事務的牽動。這也是近年來美國國內外很多觀點加以討論的「美國對外戰略‘內政化’」的逆向效應。

拜登的議程

依照通常的中選規律,2022年選舉的結果大概是要給作為總統黨的民主黨一記重擊。但由於各種正負因素的相互沖抵,本次中選的結果仍撲朔迷離。

概率較高的情況可能是,共和黨奪回國會眾議院多數黨地位,但其優勢最大只能維持在「240席對195席」左右的水準,勉強可以趕上2019年之前第115屆國會時共和黨多數的水準。

在國會參議院中,民主黨仍有部分可能性最終以「51席對49席」維持多數黨地位,同時也有一定機會維持「50席對50席」的「最微弱多數」地位,而共和黨如能在守住賓夕法尼亞州席位,再拿到頗具指標意義的佐治亞和內華達兩州其中之一或全部兩個關鍵席位的話,則可以「51席對49席」甚至「52席對48席」反轉為多數,類似於2003年到2005年第108屆國會或者2019年到2021年第116屆國會的情況。

值得注意的是,如果民主黨失去眾議院但卻維持參議院多數地位並增加席位的話,將是類似於共和黨在2018年中選中的表現。而2018年之前的此類情況還要追溯到1888年。

也就是說,眾議院選舉中所反映的政治趨勢,不但沒有在參議院選舉中得到體現,反而剛好相反。究其原因,除了國會兩院選舉制度差異而導致的特殊性之外,兩黨政治在某些關鍵區域的實力強化與變化才是關鍵。這樣的話,2018年和2022年這一現象的頻繁發生,也從一個側面反映出當今美國政黨政治微妙而深刻的調整。

不管怎樣,對白宮而言,新的第118屆國會幾乎肯定要形成「分立」狀態,所不同的只是程度強弱之分。如果國會兩院均被共和黨多數控制,拜登政府的處境將類似於柯林頓執政後期所面對的「強分立」狀況;如果共和黨最終只控制到眾議院,拜登所要應對的就是類似于奧巴馬或川普執政後期的「弱分立」局面。

可以想見,在過去兩年府院「一致」的狀態下拜登推進其政策議程尚且困難重重,那麼在這個任期第三、四年「分立」壓力下,恐怕更難行事。

一般認為,此情形下,總統將更傾向於把視野放大,目光聚焦於海外,在更具權勢、相對而言更少受國內限制的對外政策議題上爭取更多政績。而對拜登及其政府而言,推動所謂「印太戰略」、推進所謂「大國競爭」應該是「不二之選」。

對於拜登政府未來可能的傾向,躍躍欲試的共和黨陣營早已擺出政策競爭的架勢。

按照9月底國會眾議院共和黨推出的「向美國承諾」競選黨綱,該黨若重掌多數地位之後將在眾議院內部設置與情報委員會同等級別的「中國事務特設委員會」,目的顯然是要加強在對外事務、特別是關鍵對華事務上的共和黨話語權。

再細緻一些觀察,由於「強分立」下民主黨白宮與共和黨國會呈現出更明顯的對峙態勢,妥協與勾兌的客觀餘地和主觀動機都相對降低,兩黨在對華政策問題上進行交易的可能性也會相對下降。而在「弱分立」局面下,分屬兩黨的兩院會有更大空間和更多意圖來進行交易,共同推動某些涉華議題的概率自然也相應增大。當然,這兩者的差異應該只會在「負面」和「更為負面」之間。

除了對外政策方面的困難,兩黨圍繞國內議題的黨爭極端化、情緒化乃至個人化很可能導致拜登不得不面對當年柯林頓或川普經歷過的「政治獵巫」,民主黨當年針對川普的兩次「彈而不劾」將被證明是破壞美國政治秩序的「惡例」。

目前看,對手共和黨和民主黨內反對勢力針對拜登的攻擊點可能包括從阿富汗撤軍導致「戰略災難」、其子亨特的所謂「海外利益」醜聞等,這些不但將拖累拜登及民主黨的政治前景,也會直接干擾拜登政府的對外政策議程。

2022年9月中旬,拜登在接受電視採訪時被問到是否謀求連任,他回應說:自己很相信命運,現在要做的是幹好自己的工作,明年才會做決定。

從柯林頓到川普,過去30年在任總統謀連任都是在中期選舉之後一年的春夏之交宣佈,所以拜登的所謂「明年再說」並非沒有道理。不過,幾乎不會有在任總統在是否連任的問題上公開給出如此模糊的回答,因為它釋放了猶疑矯情的信號,意味著不確定和怯陣。

雖然此後不久,就傳出拜登在白宮會見美國非洲裔領袖時明確要參選連任的消息,但這種搖擺仍耐人尋味。試想,如果最終拜登的宣佈僅聚焦於本個任期,他就將徹底拋開選舉週期、選民訴求乃至國會黨爭的壓力。一個隻追求歷史遺產的總統,會在任期的最後兩年裡做些什麼並且給世界帶來什麼呢?

(本文刊登在《世界知識》2022年第21期。)

連結:刁大明:2022年美国中期选举为何值得观察 (guancha.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