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焦點

中國常態化軍演或為台灣長期發展投下陰影?

中國軍隊東部戰區發佈的照片顯示,一名中國飛行員駕駛戰機參加台灣周邊海空領域舉行的軍演。(2022年8月9日)

文/美國之音孫承

繼上星期剛剛結束環繞台灣的大規模軍事演習之後,中國本星期再次在台灣周邊海空域舉行所謂的「多軍兵種聯合戰備警巡」和「實戰化演訓」,繼續保持對台灣的軍事壓力。分析人士擔心,隨著中國軍演常態化,兩岸的戰略環境或正在發生深刻變化,進而為台灣的長期發展投下陰影。

台灣國防部星期二(16)說,截至當天下午有17架軍機騷擾台灣,其中10架飛越海峽中線。台灣軍方前一天還在台灣附近發現5艘中國艦艇和30架解放軍軍機,15架飛機在台灣海峽中線以東飛行。

一名美國海軍高級軍官星期二指出,中國不斷在台灣附近展開軍事演習很快就會在台灣周圍造成新的現狀,並稱美國應該對此進行抵制。

美國第七艦隊司令卡爾·湯瑪斯(Kar lThomas)16日在新加坡出席「東南亞合作與訓練」(SEACAT)演習開幕式時說:「我們對這類事情進行反制非常重要。」 這位海軍中將指出,發射飛彈越過台灣上空,落入國際海域「是不負責任的行為」。

軍演令商業風險增加

美國《華爾街日報》報導說,台海關係緊張導致一些保險公司不願承保涉台政治風險的新保單。該報星期一的一篇報導說,保險公司近期已表示,在台海緊張局勢平息下來之前,他們不願意針對台海衝突可能產生的損失出售相關保險。報導援引一名海運和空運價格分析師的話說,在美國眾議院議長佩洛西訪台之後,由於航運風險上升,8月初台灣和中國大陸之間海運路線的短期運費比7月份上漲了11%。

美國政治風險諮詢公司歐亞集團(Eurasia Group)的牛犇(Neil Thomas)說,中國在台灣附近的演習增加,會逐漸增加事故或誤判的風險,從而升級為長期的軍事對峙或其他類型的國際安全危機。他說:「美國眾議院議長佩洛西訪問台灣後,中國的軍事演習增加了外國企業的運營成本,因為它們涉及禁區,迫使該地區的飛機和船隻採取更長的路線避開這些區域,增加了供應鏈的時間並增加了貿易成本。如果中國開始更頻繁地舉行涉及台灣周邊禁區的軍事演習,這可能會繼續提高通過台灣或靠近台灣的供應鏈的業務運營成本。」

新加坡《聯合早報》最近的一篇社論擔心,中國環台軍事演習後會坐實包括台灣海峽以及面對太平洋的領海乃至於經濟海域,也都是屬於中國的領海和經濟海域,而「如此這般,形同掐住台灣對外聯通的咽喉,讓高度仰賴進出口貿易的台灣經濟體,陷入貨出不去、人不進來的困局。」

「一些企業現在非常擔憂台灣正在發生的事情。」國際安全公司「環球監護之秀」(Global Guardian)的首席執行官戴爾·巴克納(Dale Buckner)對美國之音說。他說,因為一旦衝突爆發,那將不僅會有短期的財務虧損,而是會有長期的經濟災難,「看到了在俄羅斯出現的情況,現在他們很緊張。」

巴克納說,西方大公司在烏克蘭戰爭中損失了數百億美元的各類資產,而如果台灣海峽爆發衝突其影響將遠遠大於烏克蘭戰爭。

這家為跨國公司提供安全解決方案的公司有七家客戶躋身《財富》1000強排行榜。巴克納說,這些公司目前最關心的是,出現連鎖反應行動的概率是多少,而他們建議這些應該首先認真研究一下將哪些人列為關鍵和核心的人員,公司是否現在、或今後有員工、家屬常駐台灣,公司是否有資產在台灣、或中國大陸。

這位前美軍軍官說,至於衝突是否會真的發生,目前完全是未知數,但是未雨綢繆無疑是明知的:「如果你是一個領導者,並且你正在考慮未來,深謀遠慮,不僅在未來 12月或18個月,而且在未來十年,你就必須考慮這些事情。所以我認為目前我的客戶並不感到恐慌,但我認為他們非常非常認真地對待目前的局勢。他們不想以更大的代價重蹈俄羅斯和烏克蘭戰爭的覆轍。」

溫水煮青蛙

軍事觀察人士指出,有跡象顯示中國在展示其封鎖台灣能力的同時,也似乎在刻意避免引起國際社會的強烈反彈。他們注意到,中國將環島演習安排在美國眾議院議長佩洛西訪台之後,演習中並沒有在台灣海岸外部署一支禁止船隊出海的艦隊。前美國中央情報局(CIA)分析師暨前東亞資深情報官約翰·卡爾弗(John Culver)在一則推文中說,這可被視為中方克制。

分析人士警告說,真正威脅可能來自中國軍事壓力的常態化。

歐亞集團的中國問題高級分析師牛犇說,雖然目前外商投資台灣的政治風險相對較低,「但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上升」。

全球最大的投資銀行之一高盛集團的經濟學家警告說,如果兩岸關係持續緊張,導致兩岸貿易的長期、廣泛地中斷,台灣經濟可能受嚴重損害。彭博新聞援引高盛上星期的一份報告中,最近的貿易制裁影響不大,應該不到台灣國民生產總值的0.1%,但是如果出現更廣泛的、例如貨物運輸被中斷就可能對台灣經濟「極具破壞性」,乃至對對全球科技供應鏈都將構成「極大危害性」。

新加坡商業銀行星展集團上星期的一篇報告警告說,本月初的軍事演習迫使許多國際航班和船隻取消或改變航線,雖然有報導顯示,航空和航運交通正在恢復正常,「但不確定性依然存在」。

台灣中央研究院政治學研究所的賴潤瑤說,中國最近的一系列動作明顯揭示了對台戰略的模式,也就是以經濟制裁和軍事演習相結合的方式。她說,雖然就目前來看北京的貿易限制對台灣經濟的影響有限,但從長遠來看,日益加劇的軍事對抗可能會對台灣經濟產生負面影響。她在給美國之音的一封電子郵件中指出,由於最近解放軍在台灣海峽附近的演習,數百個航班被取消,「如果中國海軍加大封鎖力度,那麼連接東北和東南的貿易路線將很快中斷,這將是可能嚴重影響台灣貿易量和經濟發展的最壞情況。」

美台商業協會會長韓儒伯(Rupert Hammond-Chambers)說,短期內台灣還不會受到很大影響,令人擔憂的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如果台海地區出現永久性危機,這對全球公司未來在台灣的投資意味著什麼?他對美國之音說:「如果長期存在危機感,企業會繼續投資、投身於台灣嗎?這是個大問題。」

但在另一方面,也有分析人士認為,中國低強度長期施壓的策略最終也很可能難以奏效,鑒於台灣在全球經濟中的重要地位,國際社會很難允許台灣被與世界隔離。

戰略研究機構蘭德公司國家安全供應鏈研究所主任布蘭得利·馬丁說,中國希望儘量避免代價高昂且風險極大的全面入侵,想通過應用一些中間步驟來達到同樣的目的,但是,由於對台灣的影響是如此巨大,都會引起相當強烈的反應,「他們最終的結果都一樣。最終與美國和世界其他一些國家發生戰爭,只是因為沒有人能承受不作出反應的代價。」

中國在最近環島演習導致了一些航運中斷,但是如果台灣海峽一旦爆發衝突,中國自身貨船也不能免於戰亂。

澳大利亞戰略政策研究所(ASPI)高級研究員大衛·烏倫(David Uren)最近指出,中國用實彈演習對台灣進行封鎖,迫使貨船改變航道,演習雖然展現了其軍力可輕鬆對台灣的海空通道進行封鎖,但是同時也暴露了中國自身的脆弱性。烏倫指出,上海、大連、天津等港口都依賴台灣附近海域的航道,如果封鎖引起美國的挑戰,台灣海峽就可能被指定為交戰區,最終令中國自食經濟惡果。

美台商業協會會長韓儒伯(Rupert Hammond-Chambers)說,國際大公司繼續將台灣視為製造業投資研發的主要市場。一些關於海峽緊張局勢緊張得令人「喘不過氣來」的報導言過其實。他說:「台灣仍然是一個安全而重要的經商之地,對商貿敞開大門,而且世界上許多科技公司仍然致力於台灣。」

連結:中国常态化军演或为台湾长期发展投下阴影? (voachines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