坎貝爾能在美台關係中推進多少步?
文/蕭衡鍾
美國總統當選人拜登政權交接團隊於1月13日宣布,新政府將任命前總統歐巴馬時代的資深外交官、亞洲事務專家坎貝爾(Kurt Campbell)擔任白宮國家安全會議新設的「印太事務協調官(Coordinator for the Indo-Pacific)」一職,其長期與台灣友好的背景,引發了各界對於拜登新政府上台後,美國在美中台三邊關係中所占角色的關注。
坎貝爾將負責管理美國國安會各類亞洲和中國議題的主管部門,其位階高於「資深主任」,是直接向新任國安顧問蘇利文報告的,其職責聚焦於中國在印太地區對美國的挑戰。
拜登將延續印太戰略聯手抗中
拜登在確定贏得美國總統大選後,各界非常關心他上台後,是否會延續川普執政時期的外交政策。過去幾個月,川普政府為了對抗中國在印太地區的勢力擴張,開始積極與區域盟友建立合作關係,除了美國國務卿蓬佩奧在東京與澳洲丶印度與日本外長舉行「四方安全對話」(QUAD),強調面對中國在印太地區日益強硬的行動,這四國應該展開合作,藉此保護他們的夥伴及人民免於遭受中國的脅迫與剝削外,美國更與印度丶澳洲跟日本等國在孟加拉灣展開聯合演習,希望藉此共同抵抗中國的軍事擴張。
雖然有學者在美國大選前預測拜登若當選,可能以較和平的方式與中國交涉,但是當前美國兩大黨都有個共識,那就是美國在亞洲的經濟與安全利益變得越來越重要,對美國來說,能夠自由的航行南海是非常重要的事。因此,拜登面臨的其中一個挑戰就是,他的團隊成員這次該如何在執行印太戰略時,做得與歐巴馬執政時期不同,拜登政府必須更專注在亞洲與中國,且執行與之前幾任政府不同的策略。
這是因為,拜登團隊中有不少人在歐巴馬執政時期是負責執行「重返亞洲」策略的。然而當年由於歐巴馬政府未能將美國的軍力撤出中東,又必須平衡美國在歐洲的利益,所以最終他們無法有效在印太地區執行「重返亞洲」的策略。拜登新政府如何避免重蹈覆轍、並處理在面對中國議題時的諸多挑戰,是個考驗。
當年歐巴馬政府認為透過與中國的合作,便能讓中國適度妥協,但是這樣的假設並未成真。而在川普執政時期,他的團隊試圖用施壓與脅迫來讓中國妥協,這種做法也並未產生預期的結果。故拜登團隊必須決定,他們願意承擔哪個地區帶來的風險,可能必須向北約盟國施壓,要求他們分擔更多對抗俄羅斯的責任,並同時在印太地區與盟國建立更強的聯盟來對抗中國。
因此,拜登上台後,美國的印太戰略應不會出現明顯的變化,而即便印太戰略出現任何變化,這些改變也是風格上,而非本質上的改變,也許策略上會有不一樣的方法,但串聯民主盟友對抗中國的大方向是不會變的。拜登新政府的外交政策將聚焦在印太地區、強化與盟國的合作關係,以及在該地區遏止中國的勢力擴張。如果對抗中國的勢力擴張對美國來說很重要,那麼先強化與歐洲盟國的關係,並不會產生比強化與東南亞盟國關係還來得好的效果。
但拜登所仰賴的「聯合盟國」策略,在印太地區可能會在說服區域盟國聯手對抗中國時遭遇困難。雖然川普政府的印太戰略有一些缺陷,但是川普的執政團隊已經認清,當抵抗中國與印太地區盟國的利益沒有助益時,美國很難透過聯合盟國來抑制中國的勢力擴張。這也是拜登上台後將面臨的另一個主要難題,其能否透過向盟國施壓、或是更強硬的外交手段,讓盟國願意與美國聯手在印太地區對抗中國。
雖然拜登團隊曾表態願意與中國於特定領域合作,但在拜登團隊在尋求與中國合作的同時,中國很可能在雙方正式合作前,列出一些條件要求拜登政府接受,其中可能列出的條件包含要求美國孤立台灣,或是減少與區域盟國的軍事合作。然而,這些條件往往不符合美國在印太地區的利益,重拾歐巴馬時期「平衡競爭與合作」的中國政策,並無法讓拜登政府有效的對付中國。
坎貝爾的友台立場明確而清晰
坎貝爾熟悉台灣、也熟悉亞洲事務,曾在柯林頓政府時代擔任過國防部亞太副助理部長、歐巴馬政府時期擔任亞太助卿,他與蔡英文的交情可追溯到李登輝時期美日台三方的「明德小組」會議,蔡英文2016年當選後,坎貝爾也曾於當年4月訪台,也拜會過蔡英文,同時也與台灣高層以及台灣駐美代表蕭美琴等人都維持長期良好互動。
去年美國大選後,坎貝爾曾於12月8日透過視訊連線出席「2020年台美日三邊印太安全對話」並發表演講。坎貝爾直言,20幾年前美國了解亞太區域戰略重要性的人較少,但如今包括民主黨內熟稔亞洲議題的陣容強大,不了解台灣重要性的時代已經過去,美國「重新定位」的過程已開始。
現在美國政界普遍且深刻了解與台灣維持強健關係的戰略利益,拜登政府將延續川普政府在區域的作為,包括強化美台合作及信守對台灣的承諾。坎貝爾雖然盼望看到兩岸雙方恢復「某種程度的對話」,但這超出了美國的能力範圍,且球是在北京手上的,把責任推給了中國。
坎貝爾更強調美國的亞洲政策具有延續性,面對來自中國在區域的強勢作為,包括台海安全,在南海、印度、澳洲和對亞洲民主國家的經濟杯葛,亞太區域面臨的挑戰為美國兩黨合作提供最佳可能性,對此,共和黨和民主黨在此議題上是都有共識的。
美國政府、企業和其他機構「重新定位」的過程約需15年到20年,但已經是處在「現在進行式」中。具體而言,拜登新政府將著重在與民主國家建立共同目標及強化戰略夥伴關係,並強化合作的價值,尤其是與歐亞國家找出針對中國及其他戰略議題的因應作為,發揮美國在國際組織中的領導力。
(作者蕭衡鍾/台東專校助理教授,本文為國戰會專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