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中外長巴厘島會晤,又是各說各的話?
文/美國之音莉雅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同中國國務委員兼外長王毅於星期六在印尼巴厘島20國集團外長會議的間隙舉行雙邊會談。美國高級官員表示,希望這次會議穩定美中關係,「以確保我們正在負責任地管理這個關係」。觀察人士認為,會談對雙方傳達對彼此政策立場的關切有益,但也有專家認為,布林肯與王毅的互動會是緊張的。
還有分析認為,鑒於拜登政府這種合作與競爭並舉的對華政策存在的內在不協調,美中之間的外交對話只會陷入僵局。
美中雙方7月5日分別在簡短的聲明中宣佈了布林肯與王毅在巴厘島參加20國集團外長會議間隙舉行會晤的消息。雙方聲明都表示,他們會就當前的雙邊關係和重大的國際和地區問題交換意見。
這是布林肯國務卿和中國外長王毅去年10月在羅馬舉行20國集團峰會期間會晤後的首次會面。布林肯5月26日發表的有關拜登政府中國政策的演講遭到中國的全面封殺和中國外交部的強烈抨擊。
美官員:對話保護穩定,加固護欄
在美中關係因台灣、南中國海、新疆、香港和人權等一系列問題而處於建交以來的最低谷之際,美國官員說,他們希望這次會晤能給這個關係帶來更多的穩定。
美國國務院一位高級官員星期四在對布林肯國務卿的隨行記者進行的背景吹風會上表示,這是拜登政府同中國進行系列對話的一部分,以確保負責任的處理好美中關係。
「這是我們在政府的各部門與中國同行正在進行的、我認為是重要的一系列對話的一部分,以確保我們正在負責任地管理這個關係,」這位不具名的官員說。「這個關係,正如我們所說的,既令人難以置信的複雜,也令人難以置信的關係重大。」
這位官員說,鑒於這個關係的複雜性和重要性,「我們希望確保,在關係的各個方面,我們都在盡自己的一份力量,負責任地管理它,這就需要我們與北京方面的同行進行接觸。」
負責亞太事務的美國助理國務卿康達(Daniel Kritenbrink)最近對媒體表示,布林肯與王毅會晤是為了強調美國致力於與中國進行「密集的外交和保持溝通管道的暢通」。
美國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馬克·米利將軍7月7日與中國軍委聯合參謀部參謀長李作成上將通了話。美中兩國國防部長6月中旬在新加坡的香格里拉對話上也舉行了會晤。
「這次會議的一個關鍵目標將是加固兩國關係的護欄,使我們的競爭不會演變成誤判或對抗,」一位不具名的官員在會議宣佈前對媒體進行吹風時表示。「我認為沒有什麼可以替代面對面的外交,而現在是正確的時機。」
觀察人士:對話有一定意義,但未必有成效
美國前助理貿易代表、曼徹斯特貿易公司總裁和創始人藍迪(Stephen Lande)認為,兩國高級官員面對面的會談為雙方改善關係提供了機會。
「每次官員們,特別是外交部長和國務卿級別的官員們聚在一起,都會有各種各樣的機會,雙方會發出各種各樣的資訊,我們仔細傾聽對方做出的回應,」他對美國之音表示。
美國外交政策委員會的研究員索博利克(Michael Sobolik)認為,美中之間的軍事對話是有益的,但外交對話對美國則沒有什麼益處。
「在某些情況下,我認為對話是有意義的,特別是國防領導人之間的對話。我認為兩軍之間保持開放的溝通管道是一件好事,這樣我們就可以減少誤判和發生事故的風險,特別是在南中國海。但當談到這些外交對話時,我真的不確定這對美國的價值是什麼,」這位元中國問題專家通過視頻接受美國之音採訪時說。
索博利克解釋說,拜登政府有這樣一個基本理念,一方面,中國是我們最大的競爭對手,是美國的敵手,它不僅對美國,而且對21世紀所有民主國家構成最大的戰略挑戰。另一方面,他們也認為,我們共同面對像氣候變化等全球性的大問題,如果我們想解決這些問題,我們別無選擇,就必須與中國合作。他說,拜登政府認為他們可以在不犧牲任何一個議程的情況下同時做到這兩點,事實證明這是不可行的。
「感覺拜登政府在對華政策方面有點陷入僵局,因為他們試圖同時做兩件非常困難和矛盾的事情。所以我認為,隨著他們繼續嘗試這樣做,他們將越來越難辦成什麼事,」他說。
專家:布王互動會是緊張的
美國和平研究所的資深中國問題專家傅瑞珍(Carla Freeman)博士認為,過去幾年,美中兩國高層官員之間的面對面會晤已成為罕見的事件,這或許會提高人們對會晤結果的預期。但在她看來,布林肯與王毅的巴厘島會晤不太可能成為就雙邊政策發表重大聲明的場所。
「事實上,布林肯和王毅之間的互動充其量只能是緊張的。中國外交部最近一些聲明的語氣表明,鑒於20國集團計畫強調烏克蘭衝突對全球能源和食品供應的影響,北京拒絕譴責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以及批評北約主導的制裁等,王不會對遭到美國及其盟友批評的中國立場採取和解態度,」傅瑞珍在通過電郵接受美國之音採訪時說。
在美中兩國外長會晤前夕,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在北京舉行的例行記者會上多次針對美國以及布林肯國務卿對中國的批評做出強硬表態。
星期四,針對美國和英國的情報部門負責人有關中國對多國國家安全和經濟安全構成最大、長期威脅的說法,趙立堅回應說,美國可以稱得上是「世界歷史上最好戰的國家」並說「美國才是世界和平與發展的最大威脅。」
這位發言人星期三抨擊布林肯國務卿在北約論壇上有關中國正試圖破壞以規則為基礎的國際秩序的言論是「罔顧事實,顛倒黑白,充斥著冷戰思維和意識形態偏見」。
他還批評這位美國國務卿有關北約「不尋求衝突」的說法「十分虛偽,也不符合事實」,並反過來指責美國是國際秩序的破壞者。
「美國一貫將國內法淩駕於國際法之上,對國際規則合則用、不合則棄。這是對國際秩序的最大破壞,」趙立堅說。
儘管如此,美國和平研究所的傅瑞珍認為,在預期的拜-習會談即將到來之前,布林肯國務卿與王毅也可能在這次會晤中示意雙方進行更好的宏觀經濟協調的計畫,甚至可能大幅降低美國關稅的前景。
台灣、南中國海熱點話題
在美國的德國馬歇爾基金會(The German Marshall Fund)亞洲項目主任葛來儀(Bonnie Glaser)認為,這次會議並不意在達成任何具體的成果,而是傳達對對方立場的關切。
「雙方都看到保持溝通管道暢通的價值。這種會議有助於傳達對另一方所奉行的政策表達關切的政策立場和聲明,」她通過電郵接受美國之音採訪時說。
葛來儀還認為,雙方也無意達成一項防止在台灣海峽或南中國海爆發戰爭的諒解。
曾在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高級國際關係學院任教多年的傅瑞珍說,台灣和南中國海仍然是美中之間危險的潛在引爆點。
「或許該地區許多國家,包括與中國存在海上爭端和與美國有密切戰略關係的國家,都在求和平穩定而不是對抗,這可能有助於緩解這些問題上的緊張局勢,但在這些熱點問題上緊張加劇的風險仍然很高,」她說。
烏克蘭問題
在印尼巴厘島舉行的這次20國集團外長會議被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導致的後果所主導,包括如何解決烏克蘭戰爭對糧食和能源安全的影響。美國一位高級官員在會前表示,布林肯會與王毅就烏克蘭戰爭進行坦率的討論。拜登政府一直試圖勸阻北京不要進一步深化與莫斯科的關係。
德國馬歇爾基金會的葛來儀說,自俄羅斯2月24日入侵烏克蘭以來,烏克蘭是美中官員每次會晤議程上必不可少的議題。她估計,美方會再次警告中國不要向俄羅斯的戰爭努力和經濟提供重大幫助。
美國外交政策委員會研究員索博利克認為,中國在烏克蘭問題上的確進退兩難,但他相信,布林肯會在這個問題上向中國進一步施壓。
索博利克說:「根據拜登政府的說法,他們(中國)沒有在烏克蘭戰爭中向俄羅斯提供系統性的支持,不管是逃避制裁還是提供軍事方面的支持。我完全預期國務卿在與王毅的談話中不僅會要求中國繼續保持克制,不提供這種支持。我預期布林肯會要求王做得更多,並放棄中立的公開立場,因為儘管這是中國公開採取的立場,但實際上俄羅斯可以說是中國在全世界最親密的夥伴。」
在他看來,布林肯在這個問題上獲得成功的可能性不高,但他會繼續嘗試。他還認為,雙方也可能會討論中國在烏克蘭戰爭上進行的虛假資訊宣傳。美國負責公共外交和公共事務的國務次卿伊莉莎白·艾倫(Elizabeth Allen)日前表示,儘管中國對資訊流動的限制使美國處於「劣勢」,但美國專注於對抗印太地區的虛假資訊。
關稅問題
在布林肯與王毅會晤之際,拜登政府也在考慮取消對中國施加的一些關稅以緩解通貨膨脹。
不過,葛來儀認為,這次會議不會就美中貿易問題進行談判。
貿易問題專家藍迪也認為,會議不會做出有關取消關稅的公佈。
「他們是否會靜悄悄的開始地探討一些東西,這不是沒有過的,當然有可能發生,但我的感覺是,不會有一個宣佈,」這位貿易問題專家說。
索博利克認為,取消關稅會是拜登與習近平計畫在本月晚些時候通話時的一個重大宣佈。
目前不清楚美中外長在這次會晤中是否會對兩國領導人計畫中的通話進行討論,但葛來儀認為,雙方可能會討論這個事情,但不會有什麼突破。
「在符合我們共同利益的情況下,我們可以而且應該在一些領域進行合作。對於兩個主要大國來說,無論我們之間有什麼分歧,有一些領域,例如氣候、全球衛生、反毒品等此類性質的問題上,我們合作是有意義的。因此,即使我們在處理一些使我們產生分歧的問題時,我們也會看是否有我們可以尋求合作的領域,」這位美國國務院官員對布林肯國務卿的隨行記者說。
分析:合作與競爭並舉的對華政策不會成功
不過,美國外交政策委員會的研究員索博利克對美中合作的前景不感樂觀。他說,從美中兩國在氣候變化問題上的互動可以看出,只要拜登政府在新疆、人權等問題上批准中國並採取行動,北京就不會在其他美國希望合作的領域與華盛頓合作。
「只要拜登政府實行這種合作與競爭並舉的二元對華政策,不僅他們的對華政策會步履蹣跚,我們的競爭地位也不會像它應當那樣向前推動,」他說。
這位專家認為,拜登政府必須意識到其對華政策存在的這種內在不協調,對它重新進行校準。
「拜登政府必須就他想要做什麼做出抉擇。你必須選擇一條道路,使你的影響力得以最大化。我認為他們應該看清中國的真面目。它絕對是一個競爭對手,也是一個敵手。中國共產黨是一個巨大的威脅。我們與他們的任何共同利益,與他們向我們的盟友和美國人構成的威脅相比,都顯得微不足道。」
連結:美中外长巴厘岛会晤,又是各说各的话? (voachinese.com)
美國和中國尋求在多方面緩和不斷升級的緊張局勢
文/美國之音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週六會晤了中國外長王毅,這是雙方為了試圖遏制,或至少管控日益嚴重的敵意所做的新努力,這種敵意已成為華盛頓和北京近期關係的特徵。
布林肯和中國外交部長王毅在印尼度假勝地巴厘島舉行會談。一天前,他們都參加了20國集團(G20)的高級外交官會議。會議上,富裕國家和發展中大國未能就俄羅斯在烏克蘭的戰爭,以及如何應對戰爭影響達成共識。
王毅和布林肯討論了一系列有爭議的問題,從關稅、貿易、人權到台灣和南中國海爭端。就在兩天前,兩國最高軍事官員在一次視訊會議上就台灣問題對峙。
「在像美國和中國之間這樣複雜和重要的關係中,有很多議題要談,我非常期待進行富有成效、建設性的對話,」布林肯在兩人進入閉門會談前說。
王毅說,「兩國保持正常交往是必要的」,「共同努力確保這一關係將繼續沿著正確的軌道向前發展。」
他重申了中國一貫堅持的「相互尊重」、「和平共處」和「合作共贏」的原則。他說,這「符合兩國和兩國人民的利益。這也是國際社會的共同願望。」
美國官員此前表示,他們預計布林肯與王毅的會談不會取得任何突破。但他們表示,他們希望這次對話能夠説明保持溝通管道暢通,建立「護欄」,指導世界上最大的兩個經濟體應對日益複雜和潛在爆炸性問題。
美國和中國在包括烏克蘭問題在內的問題上採取了日益對抗性的立場,一些人擔心這些立場可能會導致誤判和衝突。中國拒絕批評俄羅斯的入侵,同時譴責西方對俄羅斯的制裁,並指責美國和北約挑起衝突,美國對此一直保持警惕。
拜登政府曾希望,長期以來一直反對干涉其內政的中國,也會對烏克蘭採取類似的立場。 但是,中國沒有這樣做,而是選擇了美國官員認為的混合立場,這種立場正在破壞基於規則的國際秩序。
據中國外交部報導,在20國集團會議上,王毅隱晦地提到了中國的全球穩定政策,他說:「把自己的安全置於別國安全之上,強化軍事集團,只會分裂國際社會,使自己更不安全。」
週四,中國中央軍委聯合參謀部參謀長李作成譴責了美國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米利對台灣的支持。北京認為台灣是一個叛離的省份。
李作成要求美國停止與台灣的軍事「勾連」,稱中國在事關其「核心利益」的問題上「沒有任何妥協退讓的餘地」,其中包括自治的台灣,北京聲稱台灣是自己的領土,如果有必要,將使用武力吞併。
「中國要求美國停止開歷史倒車,停止美台軍事勾連,避免衝擊中美關係和台海穩定。 」李說。
與此同時,中國國防部的一份新聞稿還援引李的話說,中國希望「進一步加強對話,管控風險、推進合作,而不是蓄意製造對抗,挑起事端,相互排斥。
中國經常在台灣附近派遣戰機,宣示其攻擊威脅。台灣國防部說,中國空軍飛機週五上午越過了分隔兩岸的台灣海峽中線。
在李作成和米利會晤之前,中國國防部長魏鳳和上個月在一個地區安全會議上發表了激烈的評論。美國國防部長奧斯丁也參加了這次會議。
魏鳳和指責美國試圖「劫持」亞太地區國家的支持,讓它們反對北京。他說,華盛頓正在「多邊主義的幌子下」尋求推進自己的利益。
在新加坡舉行的同一次會議上,奧斯丁說,中國對台灣的主權主張以及在該地區不斷增加的軍事活動造成了不穩定。
今年5月,布林肯將中國稱為美國「對國際秩序最嚴重的長期挑戰」,並試圖主導具有戰略意義的南中國海,此舉激怒了中國。
美國及其盟友回應稱,他們在南中國海進行了所謂的「航行自由」巡邏,這引發了北京方面的憤怒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