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戰會論壇/王崑義》美構築印太「抗中聯盟」 能走多遠?
文/王崑義(台灣國際戰略學會理事長、教授)
美國總統拜登的「5月外交大戲」已經演到最關鍵的時刻,也就是23日在日本宣佈成立「印太經濟架構」,24日舉行美日印澳「四方安全對話」(QUAD)峰會之後結束。如果加上先前在12、13日所舉行的美國與東協(ASEAN)特別峰會,那麼這一場場外交大戲到底能否為美國找回昔日「單極霸權」的榮光,恐怕還有待觀察。
冷戰結束後,上天曾經給美國30年的機遇,讓它可以駕著自由主義的樂觀論,引導世界走向永久和平的境地。但是,美國在1990年代的後冷戰初期,卻是舉出「新干涉主義」的旗幟,挾著聯合國和北約操縱國際局勢,當時美其名是為了「建造和平」、「維持和平」。
「建造和平」換來恐怖攻擊
只是,和平還沒有來臨,不和平的九一一恐怖事件,卻突然降臨到美國的本土,紐約雙子星大樓的倒塌,預示著「美國和平世紀」的終結,美國以打反恐戰爭為名,不僅出征阿富汗、還在全球的反對下,貿然出兵伊拉克,讓美軍在中東戰場征戰20年。結果2021年8月拜登宣布自阿富汗撤軍,讓美軍20年的征戰一事無成。
今年2月24日全球焦點不是關心新冠疫情,而是轉向俄烏戰爭,美國與北約國家把大量的武器送到烏克蘭戰場,但是沒有一個國家敢派兵進入烏克蘭去跟俄軍對戰,讓烏克蘭的軍隊獨自去應對戰爭的苦果。
然而,國際的焦點總不能都只是放在烏克蘭戰場,那會顯得美國與北約國家的無能與怯戰,所以最好的方式就是另闢戰場,把世人的眼光拉回美國經營已久的印太地區。
但是,印太地區要構築成一個「戰略要地」,到底有何目的?美國當然很清楚,目標是對準中國大陸,就是要想方設法壓抑中國的崛起。只是,要抑制中國崛起也不是美國說了算數。許多東協國家並不買美國的帳,也不想在美中之間選邊站,所以美國雖然高唱要建構一個「印太經濟架構」,但也不得不顧慮到現實。
其中,最想要加入「印太經濟架構」的台灣,最終還是被排除在這個架構之外,理由是台灣若加入這個鬆散的架構,可能會變成一個「抗中架構」,讓一些東協國家感覺不舒服。可能是蔡英文政府「抗中」6年,已經變成東南亞一些國家眼中的「猛獸」,儘管蔡政府不惜花大錢經營「新南向」,結果是越搞,台灣越沒去處。
而實質上,美國所要建構的「印太經濟架構」原本就是一個多邊組織,而且還是一個以政府為主體的國際新架構,如果美國這時讓台灣加入,不是擺明要改變美國的「一中政策」嗎?中國大陸向來是反對台灣以政府的型式加入國際組織,美國如果硬是讓台灣加入,首先得罪的就是中國大陸,這樣是否會升高台海危機,沒人可預測。
印度表明不想跟中國為敵
其次是,印度原本被視為跟中國有「世仇」的國家,但是在「印太經濟架構」組成之前,印度率先表明不想跟中國為敵,於是印度總理莫迪要求美方修改「印太經濟框架」啟動的官方正式聲明文本,以「減輕印度的一些顧慮」,隨後莫迪才同意參加啟動儀式。
印度媒體就分析稱,印度對於加入「印太經濟框架」的顧慮在於,並不希望被視作「為了抗衡中國而加入」。印度《德幹先驅報》披露說,印度向美國表明立場稱,只有在調整公告文本、以使其與「自由、開放、包容的印太地區」的願景協調一致時,印度才能「成為IPEF啟動的一員」。因此,該架構名稱最終被改為「印太繁榮經濟框架」,或簡稱「印太經濟框架」、英文為IPEF。
可見,美國要建構一個「印太經濟架構」都引來這麼多的疑慮,美國想率領印太地區的國家共同抗中,恐怕也不會如美國所願。
既然,連成立一個「印太經濟架構」都有這麼多的問題,那麼美國領導的「四方安全對話」(QUAD),難道就能如美國所願的達到「共同抗中」的目的?
就來看剛剛變天的澳洲吧!澳洲剛舉行完大選,過去極力抗中的莫里森總理被翻盤,已經9年沒執政的工黨贏得新的執政權,而新總理阿爾巴尼斯23日立即在首都坎培拉就職,隨後赴日本參加QUAD峰會。
問題是,過去澳洲工黨傾向和中,尤其是陸克文執政時期跟中國的關係最緊密。澳洲許多新華人移民,也都是過去一、二十年和中時代,從大陸移民過去,他們已經自成一個生活圈,對澳洲的政治也逐漸有影響力。
所以莫里森實行抗中政策3年,讓澳洲的經濟面臨崩盤的窘境,澳洲選民棄莫里森,迎來工黨的阿爾巴尼斯,難道不是對莫里森極度抗中政策的反動?
如果澳洲未來對中國的政策進行微調,那麼美國所建構的QUAD,還是成為美國抗中的主力嗎?恐怕會跟「印太經濟架構」一樣的鬆散。所以,美國在印太地區最可靠的抗中主力就剩下日本與台灣了,這恐怕也是拜登會故意口誤說:「如果北京對台灣動武,美國會以軍事捍衛台灣」,以這句話用以安台灣的心,也讓無法參加「印太經濟架構」的台灣,不至於對美國太失望。
只是,當大家都不太想抗中,只有美日台持續推動抗中政策,到底又能走多遠?也許要等到台灣哪天也變天,那麼這個不穩固的「抗中聯盟」,才會自然瓦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