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大選:工黨擊敗莫里森的保守派聯盟,澳美、澳中關係未來走向受關注
文/美國之音松仁
根據澳洲廣播公司(ABC)星期六(5月21日)報導,在當天舉行的澳洲大選中,以安東尼∙阿爾巴尼斯(Antony Albanese)為首的反對黨工黨擊敗以現任總理斯考特∙莫里森(Scott Morrison)為首的執政的保守派聯盟。莫里森已經宣佈敗選。不過工黨在國會贏得的席次還不足以自己組成政府,而是必須聯合其他小黨組成聯合政府。
初期的開票結果顯示,澳洲總理莫里森的保守派聯盟和反對黨工黨都丟失了一些席次,而像關注環境的綠黨這樣的小黨以及一些關注氣候的無黨派議員卻贏得更多席次。
澳洲國會共有151個席次,工黨贏得72個席次,但是任何一個政黨至少需要贏得76個席次才能單獨組閣執政。「工黨奪下72席,但需要76席才能執政。此外有11位無黨派議員,其中大多數人支持在應對氣候變化問題上採取行動,」澳廣分析員安東尼∙格林(Antony Green)在電視直播中表示。
如果工黨席次不夠而又想籌組政府,它可以與綠黨對話,也可以與無黨派議員討論。
一旦工黨確定拿不到法定的國會76個席次,它就必須尋求小黨或無黨派議員的支持,使其擁有76個席次或以上的執政權。
根據選舉結果,工黨將成為澳洲新的執政黨,而工黨領袖安東尼∙阿爾巴尼斯(Antony Albanese)也將接替莫里森出任澳洲新一任總理。
紐約時報在報導中指出,在澳洲大選選戰中,選民對通貨膨脹和氣候變化關切最大,但是候選人的人格特質也成為關注的一個重點。
國家安全以及中國因素也是這次大選的一個重要議題,只是兩黨在這個問題上分歧並不大。莫里森及其政府高層官員選前一再警告說,中國希望投工黨的票,但是工黨領袖阿爾巴尼斯在應對中國問題上立場也相當強硬。只是阿爾巴尼斯實際執政後,具體如何處理與中國這個澳洲最大交易夥伴的關係,目前還不得知。
工黨在大選中的勝利把已經執政九年的保守派聯盟拉下了台。這也是工黨在二次大戰結束後第四次贏得大選勝利。
在投票前夕舉行的民調顯示,莫里森和阿爾巴尼斯兩人的民意支持度都不滿50%,但是阿爾巴尼斯勸說選民是時候換黨換人做做看並承諾「一個更好未來」的訴求或許引起部分選民的共鳴。
紐約時報在報導中引述政治觀察家的話說,保守派聯盟之所以會在大選中失利,關鍵是莫里森讓他的政府被保守派拉得向右傾斜,沒有認真處理氣候變化、政府操守以及政壇性騷擾等問題,從而失去了選民的信任。
現年59歲的阿爾巴尼斯從小在社會住宅(編者注:即政府為低收入者提供的廉價住宅)中由單親媽媽靠失能年金撫養長大,很年輕時就活躍於工黨中,曾投身於州內以及聯邦政治,並於1996年33歲時當選聯邦眾議員。
阿爾巴尼斯在陸克文(Kevin Rudd)兩次出任總理時,分別在2007年和2013年擔任過運輸部長和副總理。
分析人士認為,阿爾巴尼斯出任總理後,在大政方針上會講究合作協調。他不是一個愛出風頭的人,而是會與別人分享重大政策的決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