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軍事

中國藉全球港口網路佈局戰略支點,但缺乏傳統海外軍事基地

中國藉全球港口網路佈局戰略支點,但缺乏傳統海外軍事基地

文/美國之音孫承

中國雖已承認與索羅門群島正式簽署了安全協議,但否認將在這一南太平洋島國建立軍事基地,堅稱所謂建立軍事基地的說法「完全是假消息」。

近年來有關中國可能在世界一些海上咽喉要道打造軍事基地的報導一直接連不斷,但迄今為止,中國從未公開承認在海外有任何軍事基地。即使是對外界普遍公認的、甚至中國國內媒體和學者有時也不否認的中國第一個海外軍事基地 – 位於東非吉布地的基地,中國官方正式的說法也是堅持將其稱為「中國人民解放軍駐吉布地保障基地」。

基於一系列國際國內的複雜因素,中國長期以來對在海外建立傳統意義上的軍事基地十分謹慎。中國在外交場合常常自譽「不在海外派駐一兵一卒」,」中國不搞軍事擴張,不在國外駐軍或建立軍事基地」。中國的國防白皮書在強調維護海外利益的同時,也宣稱不尋求在海外建立軍事基地。中國的「二零零零年中國的國防」中說「中國不搞軍事擴張,不在國外駐軍或建立軍事基地」。但觀察人士說,中國雖然缺乏傳統意義上的海外軍事基地,但是其海軍可以利用遍佈全球的港口網路基地鏈加強和擴大其投射能力。

以港口為戰略支點

中國自2013年首次提出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戰略構想後,目前已經在世界各地的海上咽喉要道投資興建、或管理有大約近百個港口,其中很多被認為有明顯的軍用和民用雙重性,可以迅速升級用以執行軍事任務。

中國在正式官方檔中雖然對軍事基地避而不談,但並不否認」戰略支點「這一說法,其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中明確表示要「積極推進「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戰略支點建設,參與沿線重要港口建設與經營」。

觀察人士指出,中國的所謂戰略支點顯然不是類似於美國海外軍事基地的。然而,它們確實為中國帶來了重大的軍事利益,加強和擴大了其投射力量的能力。

世界綜合運力最大的海運集團「中國遠洋海運集團」的航線覆蓋全球139個國家和地區的548個港口,其官網資料還顯示,該集團在全球投資了58個碼頭。《日本經濟新聞》上星期五的一篇文章說,「中國海軍在海外可能只有一個基地——在非洲之角的吉布地——但理論上,無論中遠集團在哪裡運營,都可以提供補給和其他後勤支援。」

美國政策研究機構亞洲協會政策研究院的一份報告舉例說,位於麻六甲海峽兩岸的戰略支點 – 緬甸的皎漂港和柬埔寨的戈公港將為解放軍解決麻六甲困境提供更大的能力,更有利於北京挑戰過境軍艦。

這份由前美國東亞和太平洋事務助理國務卿、總統特別助理丹尼爾·羅素和亞洲協會高級研究員布萊克·伯格撰寫的報告說,中國正通過資助等各種方式取得軍艦海外停泊基地,主要包括巴基斯坦、孟加拉、緬甸、柬埔寨以及泰國等國家的有關港口或機場。

這兩位專家說,中國目前雖然並不擁有可在戰時提供防禦並為解放軍提供作戰平台的海外軍事基地,但是他們懷疑這會

通過先民後軍的途徑來實現。此外,通過民用船隻在開放水域為中國海軍軍艦提供補充,這些港口可為中國軍隊提供直接支援。在其他情況下,軍艦或許可以停靠在港口的商業設施中進行補給。

台灣《亞太防衛》雜誌總編輯鄭繼文對美國之音說:「中國的操作模式很明顯地有別於美國、歐洲這些傳統的列強,它所採取的是一個更兼具這種商業和軍事安全綜合目的港口、或者布點的活動,因此我認為它所展現出來的方式和策略和美國以往所展現出來的全球範圍的軍事基地相比它的特色還是比較鮮明的。」

美國國防部去年11公佈的《中國軍事與安全態勢發展報告》說,中國海外基地戰略已經呈現多樣化,力圖建立一個全球性的海上後勤和基地網路,很可能已經在考慮之中的國家包括柬埔寨、緬甸、泰國、新加坡、印尼、巴基斯坦、斯里蘭卡、阿拉伯聯合大公國、肯亞、塞席爾、坦尚尼亞、安哥拉和塔吉克斯坦,而其中已知的重點是沿關鍵海上交通線從中國到霍爾木茲、非洲和太平洋島嶼。

針對有關中國在阿聯酋的一個港口秘密建造疑似軍事設施的報導,台灣國防安全研究院去年底的一篇報告說,在哈裡發港(Khalifa Port)建立軍事設施一事,「這應該只是北京發展海外軍事興建基地計畫的冰山一角」。該研究院副研究員陳亮智在題為「從商港轉為軍港:戰略支點與中國軍力投射」的報告中說,中國的港口戰略一方面是沿著海上絲綢之路散佈開來,另一方面則是位居要津而具備所謂「戰略支點」(strategic point)的地位。其中最受矚目的除了吉布地保障基地,還有位於巴基斯坦的瓜達爾港,位於斯里蘭卡的漢班托塔港,位於緬甸的皎漂港(Kyaukpyu Port),以及位於柬埔寨的戈公港雲朗海軍基地(Ream Naval Base)。

亞洲協會的羅素伯格在報告中說,這四個潛在戰略據點都「包括實際或潛在軍事功能」。

缺乏基地制約軍力投射

鑒於維護中國海外利益的需要,中國在2013年題為《中國武裝力量的多樣化運用》的國防白皮書中首次提出,軍隊的任務包括維護中國的海外利益。此後歷年的多份國防政策聲明中也不斷強調中國軍隊的這一重要使命,例如中國的《新時代的中國國防》白皮書明確指出,中國軍隊要「著眼彌補海外行動和保障能力差距,發展遠洋力量,建設海外補給點,增強遂行多樣化軍事任務能力」。

就艦隻數量而言, 中國海軍已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的海軍。五角大廈去年十一月的中國軍力報告說,中國海軍的總戰鬥力約為355艘艦艇和潛艇,包括大約超過145艘主要水面戰艦。如果只是為了解決台灣和南中國海問題,顯然中國並不需要這麼多艦艇。

中國雖然有遍佈全球的港口,美國外交政策研究中心資深研究員菲力克斯·張(Felix K. Chang)說,要跟上海軍軍艦數量的爆炸式增長,中國顯然缺乏傳統意義上的海外軍事基地,而「海外基地的缺乏影響到了中國軍力的發展。」

台灣軍事問題專家鄭繼文說,跟傳統的軍事基地相比,中國的這些海外設施所提供的支援還是有限的。他說:「像斯里蘭卡、或者巴基斯坦這樣的港口,還是商業運作比較多,它的船艦可以在這邊得到補給給水還有一些物資,但像美國這種軍事基地還具備一定的彈藥供應或者一些簡單的維修等等,其實它的性質差異還是蠻大的,因此這就是為什麼說,它所展開的合作模式和運作狀況和美國的傳統做法還是有很大差異。」

美國外交政策研究中心的專家菲力克斯·張對美國之音說,海軍的後勤保障當然是一個重要因素,但是,基地還有其他很多重要功能,「例如,將導彈重新裝載到軍艦上的垂直發射系統中是一項複雜的任務,最好在碼頭完成。」菲力克斯·張指出:「最重要的是,如果敵人以基地為目標,他們的這一作戰平台(即基地)不能永久被毀(即沉沒)。這就是美國陸軍考慮在沖繩等基地部署遠端火炮和火箭系統的原因。」

這位元外交政策專家指出,由於缺乏海外基地,所以中國不得不造很多的補給艦,而制約中國在海外建立軍事基地的一個重要因素是國際社會的強烈反應。他說,中國雖然有能力在巴基斯坦、孟加拉、緬甸等等這些國家建立軍事基地,但是,在公開在這些地方建立基地之前,中國必須考慮如何支持這些以及它們可能產生什麼樣的國際反響。他說:「例如,中國在孟加拉的基地幾乎肯定會引起印度的某種反應。」

分析人士指出,雖然中國長期以來一直擔心建立海外基地會損害中國作為一個和平崛起大國的形象,並曾表示不會在海外建設軍事基地,但這並不意味著完全放棄這一想法。

中國官方媒體甚至在這一問題上也似乎允許一定的不同聲音。中國國際問題專家沈丁立就曾以「不要回避建立海外軍事基地的想法」為題發表文章說,建立海外軍事基地「是我們的權利」。這位頗具影響力的復旦大學國際問題研究院軍備控制與地區安全研究專案主任說,1950年代,朝鮮戰爭的戰火燒到了中國的邊界。中國別無選擇,只能徵召志願兵赴朝作戰,朝鮮戰爭結束後,許多志願軍留在朝鮮多年,以維護兩國和平。

中國的官方報導近年來也並不否認中國在吉布地基地有駐軍。2017年該基地啟動之初中國官媒的報導就稱,該基地開營儀式現場,「既有承擔保障任務的普通官兵,也有守衛保障基地安全的海軍陸戰隊官兵」。

亞洲學會的專家拉塞爾和伯格指出,早在2009年,中國人民解放軍一名軍官在《環球時報》的一個專欄中寫道「如果我們對不結盟和不駐紮海外軍隊的原則保持僵硬的理解……則只會給自己製造麻煩,並會給我們帶來很多限制」。

美國五角大廈去年底表示,中國在海外建立軍事基地很可能是大勢所趨,稱「除了在吉布地的基地外,中國很可能已經在考慮和計畫額外的軍事基地和後勤設施,以支持海軍、空軍和地面部隊的軍力投射」。國防部的中國軍力報告說,北京可能會對這種軍民混合模式進行評估,包括與商業基礎設施同處一地的解放軍專屬後勤設施。

澳洲軍事問題專家克萊夫•威廉姆斯(Clive Williams)說,中國目前只有一個海外海軍基地,但未來可能會打造更多海外基地,以支援其在第三世界國家的經濟和安全利益。

至於索羅門群島,這位前澳洲情報官員對美國之音說:「中國很可能會在索羅門群島建立一個海岸警衛隊基地,而解放軍艦艇也可以使用該基地——但中國會否認這是一個軍事基地。」

連結:中国藉全球港口网络布局战略支点,但缺乏传统海外军事基地 (voachines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