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國際

北大學者談中美關係惡化三大原因

王緝思

文/RFA

輿論普遍認爲,美中關係近年來降至了兩國建交以來的冰點。至於原因爲何,雙方各執一詞。被中國媒體稱作「中國最具影響力的美國觀察家」的北京大學國際戰略研究院院長王緝思週五表示,這背後有三大原因。有學者則有不同看法。

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印太事務協調員坎貝爾(Kurt Campbell)去年明確表示,美中近半個世紀的「接觸」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競爭將是兩國關係新時代的主旋律。曾在1988年到1997年擔任美中關係全國委員會主席的中國問題專家蘭普頓(David M. Lampton)近期更直言,當前的美中關係已經跌至了上世紀七十年代初,也就是尼克松訪華前的最低點。

在這個問題上,美中雙方似乎達成了共識。中國外交部長王毅去年在拜登就任美國總統之初表示,過去幾年裏,中美關係脫離了正常軌道,陷入了建交以來最爲困難的局面。

政治體制差異無解?

北京大學國際戰略研究院院長王緝思週五在華盛頓智庫威爾遜中心(Wilson Center)舉辦的第八屆唐耐心紀念講座上說,中美關係惡化有三大原因,政治體制的差異就是其一。

「在中國看來,美國代表的資本主義和帝國主義與中國代表的社會主義之間的對抗,只會加劇兩國的緊張關係。」

王緝思表示,兩國在貿易、投資、技術等領域越來越頻繁的摩擦,讓中國領導人和商界人士更清晰地意識到,這些領域出現的問題不但體現出了兩國經濟利益的不同,也體現出了他們在政治體制上的差異。因此,只要中國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拒絕在政治制度上作出根本改變,他們就必須做好與美國進行長期戰略競爭的準備。

值得注意的是,前美國國務卿蓬佩奧的中國問題顧問、哈德遜研究所高級研究員餘茂春,也曾在去年的一場美國國會聽證會上說,美國不該再忽視中共與自由世界體系在政治和意識形態上的巨大差異。一個完全自由的國際貿易市場體系與中國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不可能和平並存。

73歲的王緝思在中國國際政治研究中佔據着舉足輕重的地位。他曾先後擔任過中國社會科學院美國研究所所長、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院長等職,也曾在2008年到2016年兼任中國外交部外交政策諮詢委員會委員,還曾在多所美國知名大學任訪問學者或訪問教授。因此,他的觀點常被認爲是瞭解中方立場的一扇窗口。

王緝思在講座上說,自從習近平在2012年當選國家領導人,中國的外交政策進一步彰顯了習近平提出的「發揚鬥爭精神,增強鬥爭本領」的主旨。2017年的中共十九大後,中國政府對美國的對華政策和行動進行了越發強硬的反擊,「戰狼外交」成爲新聞熱詞。

但美國時政評論人士橫河認爲,中國纔是挑釁的一方,美國只是在維護既定的國際秩序而已。

「中共(影響力)的發展,特別是在南海、臺海,以及與周邊國家的關係上,當局採取了一種主動進攻的態勢,也就是說它改變了地區的實力平衡。在這種情況下,美國的所謂‘圍堵’很大程度上是爲了維持原來的國際秩序。」

王緝思提到,2012年恰逢尼克松訪華五十週年,那段時期發生的兩件大事轉變了中國對美國的態度。首先,2008年金融危機對美國經濟造成了嚴重損害,而中國很快就走出了這場風暴。其次,中國的國內生產總值(GDP)在2010年超越了日本,成爲世界第二大經濟體。這些成就讓中國信心倍增。於是,中國逐漸忽視了鄧小平提出的「韜光養晦」的外交戰略思想。在他看來,中國從此對於美中權力平衡有了新的認識,這也是兩國關係發生轉變的一大原因。

王緝思還表示,美國近年來的政治格局變化也影響了其對華態度。他說,民粹主義、保護主義和民族主義抬頭讓中國成爲了美國的一個容易的目標,前總統特朗普就代表了美國對中國的不滿,而美國的身份政治在拜登政府時期仍然流行。換言之,兩國內部情況的變化也導致了中美關係持續下滑。

不過,時政評論人士橫河指出,兩國關係全面倒退的伏筆早在幾十年前就埋下了,只不過近十年來,習近平不再掩飾這些爭端了。

「美中關係的問題是長期積累下來的,並不是習近平製造出來的問題。換言之,我認爲近期美中關係惡化的主要原因,就是中共掩蓋不了(這些問題了),所以習近平乾脆就不掩蓋了,也就拋棄‘韜光養晦’了。」

的確,習近平近年來就曾強調,要認清「東升西降」的大趨勢,並積極參與構建「國際新秩序」。

連結:北大學者談中美關係惡化三大原因 — 普通話主頁 (rfa.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