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焦點

香港特首選舉:林鄭月娥宣佈不連任 傳李家超參選

林鄭月娥宣佈不連任,傳政務司司長李家超(左二)將辭職參選,香港將走向「警察治港」年代?

文/德國之聲中文網

隨著林鄭月娥下台,警察出身的政務司司長李家超成為下任特首大熱,但他至今仍未公開表態。如他當選,意味著香港未來將由「武官」全面掌權,管治路線更強硬。

香港特首林鄭月娥週一(4月4日)宣佈不會參與特首選舉,放棄競逐連任,將於6月30日完成行政長官5年任期,正式結束42年的政府服務生涯。

她感謝中央幾年來對她的信任及支持,指在2021年3月出席兩會期間向中央表達了不連任意願,這個決定是考慮到家庭因素, 強調「家人最優先」,指家人認為她「夠鐘要返屋企了」。

被記者追問中央曾否挽留時,她指中央理解及尊重決定,詳細與中央的對話不便透露。

林鄭月娥表示,未來3個月會繼續領導特區團隊,辦好5月8日的特首選舉、抗疫工作、香港回歸25週年工作、及政府換屆交接的工作。她補充,未考慮退下來之後的工作。

李家超傳日內辭職參選

坊間盛傳政務司司長李家超日內將辭職參選,林鄭月娥表示至今未收到任何官員請辭,不評論任何有志參選人。

李家超當天早上離開寓所到政府總部上班時,並沒有回應記者提問。

被視為立場親北京的《香港01》和《星島日報》週日(4月3日)均報導稱,李家超將參選特首,而另一熱門人選、全國政協副主席梁振英則會出任選委會總召集人。

《香港01》引述「可靠消息人士」透露,李家超上週五(4月1日)和林鄭月娥都曾赴深圳會見中央高層。不過兩人是「前後」赴深圳,還是一同前往,報導稱無法確定。

武官此前不被看好

現年64歲的李家超是警察出身,政商界一直對他看低一線,認為他管治經驗不足。如果他當選,將是香港首次有「武官」系統出身的行政長官,分析預料港府未來在國安範疇將更強硬。

李家超1977年加入香港警務處任職見習督察,主力刑事偵緝工作,曾偵破徐步高槍擊等大案,1997年晉陞總警司,2010年升任香港警務處副處長,兩年後出任保安局副局長,2017獲委任為保安局局長,負責統籌六個紀律部隊,期間處理了多項極具爭議事件,包括高鐵西九龍站「一地兩檢」、2018年引用《社團條例》禁止香港民族黨運作、推動修訂《逃犯條例》、執行《國安法》,對示威活動和民主派人士展現出強硬立場。

2020年8月美國財政部宣佈制裁11名「損害香港自治」的中港官員,李家超榜上有名。

2021年6月,他取代政務司長張建宗,成為港府18萬名公務員之首,打破了政務官統領政府的傳統,被指開啟「警察治港」時代。

他獲委任後受訪時被問到日後工作會否側重國安,他強調維護國家安全責任是「頭等大事」,會利用每個機會進行國家安全教育,但同時作為政務司司長,會確保其他局長的政策足夠全面。
上任後,他率先帶領候選人資格審查委員會,審視參選人是否「真誠愛國」。

林鄭上任前以「好打得」著稱

林鄭月娥是香港首位女特首,政務官出身,1980年加入香港政府,先後在20個不同公務崗位服務,包括任職社會福利署署長、香港駐倫敦經濟貿易辦事處處長、民政事務局常任秘書長等,2007年獲委任為發展局長,成為主要官員,以辦事能力及硬朗作風著稱,被形容「好打得」,2012年獲委任為政務司長。

2017年,她以777票擊敗曾俊華及胡國興當選行政長官。她在競選期間曾說「如果香港人的的主流意見認為我沒辦法擔任行政長官,我是會辭職」,當選後指其「首要工作是修補撕裂和解開鬱結,團結大家向前」,但任內因修訂逃犯條例引發反送中運動,造成香港社會前所未有的撕裂,其民望也從反送中前的43分掉到2019年底的19分。

她2021年執行落實北京頒布的《國安法》,以及中央提出的「完善選舉制度」,修改立法會、選委會及特首選舉產生辦法。

2022年初香港第五波疫情爆發,逾百萬人疫染、超過8000人病亡,醫療系統崩潰,林鄭月娥被轟抗疫不力,中央要求港府「負起主體責任」。不過抗疫策略到底是「清零」還是「共存」,林鄭被指搖擺不定,她曾公開指「『動態清零』我承認是一個內地的策略要求,但我不是『始作俑者』」。港府一度稱不排除封城,引發全民恐慌、超市搶菜潮,林鄭其後在3月叫停全民強制檢測,同時宣佈取消禁飛令、逐步放寬社交距離措施,這個政策逆轉普遍獲香港市民及商界肯定,但中國內地網民罵聲一片。

林鄭月娥過去一個月屢次被傳媒追問會否競逐連任,她都只是說目前專注抗疫工作,但她3月27日在抗疫記者會上回應港府會否設立「疫情檢討委員會」時說表示,「相信下屆政府會認真處理的。若下屆政府需本人作為這次抗疫的主體負責人提供意見,我很樂意提供意見」。此番話被解讀為變相宣佈放棄角逐連任。

「完善制度」後首次特首選舉

第六屆行政長官選舉將於5月8日舉行,提名期由4月3日開始直至4月16日。

有別於過去歷屆選舉,這次在提名期展開後至今仍沒有重量級人物宣佈參選,疑在北京發出指示前都不可有任何動作。近日有建制派傳聞指,本屆選舉將採用「澳門模式」,即只有一人參選。

這是2021年3月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關於完善香港選舉制度的決定》之後,首次在新制度下舉行選舉,本屆候選人須取得不少於188個選委會委員提名,包括在選委會五個界別中各取15個提名。

去年選出的選委會,當選的1488人當中,只有一人是非建制派成員。

連結:香港特首選舉:林鄭月娥宣佈不連任 傳李家超參選 | 德國之聲 來自德國 介紹德國 | DW | 04.04.2022

香港下屆特首可能經等額選舉產生 建制派望有選擇

文/法廣

香港特首選舉競賽已經「開閘」,但未有重量級人馬「入閘」,在距離提名期結束只餘九個工作天的情況下,特首經只有一名候選人的等額選舉產生的可能性越來越大;但包括香港第一大黨成員兼特首顧問葉國謙在內的建制派期望,可有多於一人參選,讓選舉委員會有所選擇。兩名出身記者的學者和評論員則認為,北京仍然希望特首選舉是一場「有競爭」的賽事。

政圈盛傳會參選特首的兩名港府官員分別是第二把手的政務司長李家超和財政司長陳茂波,當中以李家超的機會較大。但兩名司長及其發言人至今仍然拒絕正式表態或回應「傳聞」,只是更多不具名的消息人士指李家超已獲北京「點燈」,將於本周後期辭職參選;然而,由陳茂波主推的每名港人獲派一萬洗元消費劵於本周四起可以動用,顯示陳未放棄暗中爭取。但問題是隨藉競選期縮短,是否有足夠時間進行有競爭的特首選舉日益成為疑問,而澳門特首選舉的「一人模式」將成為選擇,儼如特首顧問的行政會議成員湯家驊上周六便向英文《南華早報》指出,相信北京想舉行一人賽,以確保對投票的全面控制。

除了董建華爭取連任的一次特首選舉之外,香港過去四次特首選舉都是有競爭的,人數由首任特首董建華最多時的四人競賽,到後來的兩至三人比拼,均予人有競爭的感覺,民主派後來即使明知必輸,亦派人出戰,公民黨前主席梁家傑2007年便以「有得揀,你至系老闆」的口號參選,挑戰已當了半屆特首的曾蔭權。但隨着北京屬意人選遲遲未出現,由北京在港機構提持成立的政黨「民建聯」創黨主席曾鉉成在去年杪已在《灼見名家》頻道上表示:「多數人」的看法,不會有多於一人參選特首。不過,他沒有指明「多數人」是什麼人。

曾鈺成解釋,經「完善」的選舉制度後,民主派不可能獲得足夠提名票「入閘」,意味只有建制派人士可望成為候選人,若多於一人競逐,便會造成建制陣營的內部矛盾,不利北京的中央政府現時揭櫫的團結,認為中央不會選擇由兩、三人參選以造成「真選舉」的印象。他舉2012年「唐(英年)梁(振英)之爭」造成建制相爭為例指出,中央對此有「好大、好大保留」。

吳木鑾:威權政府需民主裝飾選舉

有關討論和說法近日再次興起,但仍有部分建制派人士不同意。當中,身兼港區人大和行政會議成員的民建聯成員葉國謙今(5日)早在電台節目表示,不評論來屆特首選舉有多少人參選,亦不排除只有一人競逐,因為要在負責選舉特首的選舉委員會各界別取得15個提名,難度甚高。他個人認為,如果選舉有多些人參選是好事,這可讓社會和選委都有選擇。但他補充,特首由1500人的選委會投票產生,不大認為會出現「多人參選可以選到好人,只有一人(參選)便選不到好人」的情況。

另外,立法會議員田北辰在不同電台節目中亦表示,希望可以有多於一人參選,「港人要有得揀」。他以訪問新加坡時與運輸官員的一席話為例指出,香港有多家巴士公司提供服務,而新加報只有一家,對方表示,一家的好處是有效率,但香港是一個喜歡有選擇和多元化的社會。另一議員狄志遠亦希望今屆特首選舉有競爭,他質疑,一人參選只會予人「走過場」的感覺,市民會認為事不關己,勢將削弱當選者施政的說服力。

曾在中國當記者的新加坡國立大學李光耀公共政策學院副教授兼助理院長吳木鑾在推特上估計,李家超當選來屆特首的勝算最高,但北京仍然希望出現一場有競爭的比賽,因為對於一個威權主義國家而言,看似民主選舉這種政治裝飾十分重要,若只有一人參選,便不大好看。

曾在《文匯報》任職的時事評論員劉銳紹亦認為,有多於一人參選較為「漂亮」,而以選委會的組成,「安全係數」十分高,不妨開放讓多於一人參選。

無論是否有多於一人參選,由於新的選舉委員會中至少有三分之一的席位由親北京團隊把持,北京對是次選舉將擁有更大的最終發言權。

連結:香港下屆特首可能經等額選舉產生 建制派望有選擇 (rfi.f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