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國際焦點社會政治

中美元首視訊通話 分歧中發出積極訊號

文/多維新聞杭子牙

北京時間3月18日晚,中美兩國元首習近平與拜登(Joe Biden)舉行了拜登上任以來的第四次通話,同時也是在中美關係面臨嚴峻挑戰,烏克蘭戰局牽動人心的情況下舉行的一次重要對話。

怎麼研判這次通話的成果以及可能產生的後續更廣泛影響?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認知。

首先要知道這次通話談了什麼,這個在中方事先預告和事後發佈的新聞通稿中說的很清楚,主要包括「中美關係」和「烏克蘭局勢等共同關心的問題」。

其次,要知道這次通話的整體氣氛,中國官方通稿用了九個字來描述,「坦誠深入交換了意見」,又坦誠,又深入,又是交換意見,相信大家在整體上已經能有個大概掌握。

通稿採取了美方先表態或陳述,中方予以指明或強調的行文結構,把各方的主要立場觀點都清晰展現了出來。

在中美關係上,拜登重申了美方「四不一無意」的立場,包括:「不尋求同中國打『新冷戰』,不尋求改變中國體制,不尋求通過強化同盟關係反對中國,不支持『臺獨』,無意同中國發生衝突。」能不能做到、有沒有做到是一回事,至少拜登是這樣承諾的。

對美方的表態,中方予以了較為積極的回應,習近平表示:「對於你的這些表態,我是十分重視的。」然後習近平指出了當前雙方關係低迷的根源,一個是「美國上一屆政府製造的困境」,一個是「美方一些人」沒能落實雙方之前達成的重要共識,沒有把拜登的積極表態落到實處,美方對中方的戰略意圖做出了誤判。

此處既指出了問題產生的根源,又照顧了對方拜登的面子,其實人們都知道,「美方一些人」的做法都是拜登政策意願的展現。

在中美關係這部分尤其要注意三點,第一是台灣問題的重要性和危險性,「台灣問題如果處理不好,將會對兩國關係造成顛覆性影響」。這句話的意思很清楚,其它的都還好說,但是如果台灣問題搞不好,中美關係是會翻船的。

第二是習近平對中美之間的分歧做了明確判斷:「過去和現在都有分歧,將來還會有分歧。關鍵是管控好分歧。」這是實事求是的坦誠的研判,中美這麼大兩個國家,關係這麼複雜,制度、文化、意識形態迥異,又有那麼大的商貿和人文往來,不可能沒有分歧,關鍵是怎麼管控好分歧,不讓這些分歧衝擊或顛覆中美關係。

第三是在意願上,雙方都展現了積極意願,而且對中美關係的重要性都有充分認識。美方拜登認為,「美中關係如何發展將塑造21世紀的世界格局」,所以「願同中方坦誠對話,加強合作,堅持一個中國政策,有效管控好競爭和分歧,推動美中關係穩定發展」。

中方習近平認為,中美作為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和世界前兩大經濟體,「不僅要引領中美關係沿著正確軌道向前發展,而且要承擔應盡的國際責任,為世界的和平與安寧作出努力」。因此「中方贊同中美要相互尊重、和平共處、避免對抗,都同意雙方在各層級各領域要加強溝通對話」。

綜上所述,在中美關係這部分,雖然雙方的陳述都未超出預期框架,但總體來說是積極的,相對兩國在其它層面的對峙爭吵是更令人樂觀的。當然,分歧與潛在的風險也很清晰。

烏克蘭問題是當前的最大國際熱點,也是推動中美進行此次視訊通話的主要動因,在這一問題上雙方的表述當然格外引人關注。

在這個問題上,首先要注意「交換意見」這四個字,要注意通報中有無「達成共識」或「共同認識到」這樣的表述。很顯然,這樣的共識性表述是沒有的,所以雙方就這一問題的溝通就只能是「交換意見」了。

這部分通稿對美方的陳述很簡單,就一句話「拜登介紹了美方的立場,表示願同中方溝通,防止事態昇級。」至於「美方的立場」是什麼,如何「防止事態昇級」這些都一概從略。

在烏克蘭問題上,中方首先表明了自己處理這一問題的立足點:「烏克蘭局勢發展到這個地步,是中方不願看到的。中方歷來主張和平,反對戰爭,這是中國歷史文化傳統。我們向來從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出發,獨立自主作出判斷,倡導維護國際法和公認的國際關係基本準則,堅持按照聯合國憲章辦事,主張共同、綜合、合作、可持續的安全觀。」

應該注意到,之前中方經常表述的反對某軍事集團擴張與照顧各方合理安全關切這句話這次並沒有說,而是在本段陳述後面用另一句意思大概相當、但是卻沒有之前那麼直接的方式進行了表述:「美國和北約也應該同俄羅斯開展對話,解開烏克蘭危機的背後癥結,化解俄烏雙方的安全憂慮。」語氣的變化也是政治。

當然,瞭解此次會談背景的都知道,這部分關鍵的表述在這一句話,中方「願向烏克蘭和受影響的其他國家進一步提供人道主義援助」。請注意,這是「人道主義援助」,而且援助物件除了烏克蘭,還有「其他國家」,這個「其他國家」是哪個國家當然不言而喻。

最近一段時間來,美方不斷在國際輿論場散佈假消息,說俄羅斯向中國提出了軍援請求,主要是一些急需的武器裝備與防禦系統,美方從商務部長到國安顧問沙利文(Jake Sullivan)到國務卿布林肯(Antony John Blinken)都在不同場合做出各種威脅,聲言如果這樣會對中國進行嚴厲制裁,讓中國付出代價。中方之前通過外交部發言人和羅馬會面已經對此進行了嚴厲駁斥,這次最高層級的對話,在這個問題上有了一個清晰而有力的答案。所以至少在未來一段時間,雖然中美還會分歧不斷,爭吵不斷,但是這個最核心、最敏感的「雷」其實已經排除了。

對於很多人關切的所謂「制裁」問題,習近平也坦率表明了態度:「世界各國已經十分困難了,既要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又要保經濟保民生。作為大國領導人,我們要考慮妥善解決全球熱點問題,更要考慮全球穩定和幾十億人民的生產生活。實施全方位、無差別制裁,受罪的還是老百姓。如果進一步昇級,還會引發全球經貿、金融、能源、糧食、產業鏈供應鏈等發生嚴重危機,使本已困難的世界經濟雪上加霜,造成不可挽回的損失。」

概括起來,這段話的意思就是:制裁解決不了問題,反而會產生更多更嚴重的問題,我們反對制裁,不會參與制裁。

那麼,怎麼解決這場衝突呢?中方開出的藥方是「拿出政治勇氣,為和平創造空間,為政治解決留有餘地」,「當事方要展現政治意願,著眼當下,面向未來,找到妥善解決辦法,其他方面可以也應當為此創造條件。當務之急是繼續對話談判,避免平民傷亡,防止出現人道主義危機,早日停火止戰。長久之道在於大國相互尊重、摒棄冷戰思維、不搞陣營對抗,逐步構建均衡、有效、可持續的全球和地區安全架構。」中方做法是「一直在為和平盡力,將繼續發揮建設性作用。」

這部分尤其令人關注的是習近平引用了「兩句老話」來教導對方,一句是「一個巴掌拍不響」,另一句是「解鈴還須繫鈴人」。中方顯然是在用這種方法坦率提醒美方,造成當前烏克蘭戰爭局面的責任不能只歸咎為其中任何一方,包括美方及北約在內,都是戰爭的肇始者,都有責任,因而需要包括美國及北約在內自己主動去推動解決問題,不要再製造戰爭與緊張局面。

連結:快評:分歧中發出積極訊號,對中美元首視訊通話的幾點深度分析|多維新聞|全球 (dw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