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體量巨大,如若犯台,西方難制裁?專家:那不一定
文/美國之音薛小山
美國總統拜登星期五(3月18日)將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通話,就俄烏戰爭進行討論,中國在此次戰爭中的所承擔責任和代價至今仍不明朗。有歷史學者指出,由於緊密的經貿聯繫,如果中國犯台,西方可能不會對北京施加像對莫斯科那樣的大規模經濟制裁。但多位中國專家表示,美國屆時將做出不僅局限於經濟領域的有力回應。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週四表示,美國擔心中國正在考慮直接向俄羅斯援助軍事設備。拜登星期五會向習近平表明,中國會為支持烏克蘭入侵的行動承擔責任,「我們會毫不猶豫地施加代價。」
美國外交政策委員會印太政策研究員邁克·索博利克(Michael Sobolik)告訴美國之音,歷史經驗顯示,有一些違反朝鮮制裁的中國銀行並未受到懲罰。這屆政府的很多官員曾在奧巴馬政府任職,並未在敘利亞跨過使用化學武器的「紅線」時做出有力回應。
「我們很善於找藉口不去懲罰違反美國制裁的中國實體。在制裁朝鮮的問題上就沒有展現出政治意志,我不知道這次會否有所不同。」
英國歷史學者、斯坦福大學胡佛研究所高級研究員尼爾·弗格森(Niall Ferguson)本周對《日經亞洲評論》表示,鑒於美中經濟的緊密相連,哪怕中國入侵台灣,美國也不會對中國施加類似對俄羅斯的制裁,否則會導致「相互保證的金融毀滅(mutually assured financial destruction)」。
全面制裁中國或將引發全球經濟衰退
哥倫比亞大學全球能源政策中心資深研究學者、曾策劃對伊朗實施經濟制裁的理查·尼弗(Richard Nephew)對美國之音表示,弗格森的判斷有失偏頗,經貿紐帶不會成為保護傘,協同一致的制裁反而可以有效威懾中國。
「我不認為中國和外界的經濟依賴可以避免制裁。俄羅斯跟歐洲在能源等方面的關係是類似的,但是制裁仍然發生了。對美國來說,現在的核心目標是和夥伴們一起不懈地推進對俄羅斯的制裁,讓中國持續接收到威懾訊息。」
但是,尼弗也承認,制裁中國可能導致國際資本和貨物流通受到極大地擾亂,可能會催生經濟危機以及全球經濟衰退。
美國亞洲協會高級研究員安娜·阿什頓(Anna Ashton)3月15日發文指出,政策制定者需要在懲罰中國之前三思,印太盟友未必會步調一致,而且引發的經濟震盪將遠遠超過史無前例的油價上漲,包括生產、供應、商品價格(比如汽車電池、醫療口罩和衛生紙)都將受到難以估量的衝擊,也許還會引發失業、經濟放緩和金融風波。
阿什頓寫道,首先,中國的經濟體量超過俄羅斯的十倍;雙邊貿易方面,中國常年盤踞美國交易夥伴的前三名,俄羅斯擠不進前二十;出口上,中國是美國服務出口的第四大市場和第三大商品購買者,俄羅斯的相關排名分別是第十九位和四十位;進口上,中國是美國最大的進口來源地,而美國從俄羅斯購買最多的的原油和天然氣,只占美國供應鏈的1%。
西方可集體對中國精准制裁,瞄準命門
目前,西方對俄羅斯施加的制裁包括將其主要銀行排除出SWIFT系統、禁止進口俄羅斯石油和天然氣、凍結部分黃金和外匯儲備、扣押寡頭資產和科技禁令等等。
尼弗指出,此前對俄羅斯、委內瑞拉和伊朗的制裁證明,有多種精妙的制裁方式可以將負面影響最小化,避免互相毀滅的後果。
「比如,如果美國制裁特定的中國銀行,類似於這次危機中的早期步驟,我認為中國未必會切斷所有和美國的經濟聯繫。中國可能會拒絕美國銀行在華運作,但是和中國銀行的國際運營相比,美國銀行在中國的業務是比較少的。中國很依賴美國和歐洲的高科技進口方面,以及外國能源補給(這一點和俄羅斯有主要區別),也很依賴延伸到海外的信貸。這些都是未來危機中的潛在制裁杠杆。」
美國羅耀拉大學商學院副院長丁弘彬也表示,西方可以運用精准化制裁,瞄準中國的薄弱環節。
他對美國之音說,「中國有錢人在西方的個人資產曝險遠比俄羅斯要高得多,如果瑞士這樣的中立國家今年都這麼做,中國放在西方國家的個人資產還有安全的嗎?還有針對軍工企業。經濟制裁可以精准地打擊使用美國軟體發展產品的中國科技公司,比如華為。這就是精准打擊最可靠和有威力的地方,美國可以實施經濟制裁而不會對自己造成太大傷害。因為過去二三十年全球化的結果,經濟制裁和武器熱戰很像的地方就是,可使用的工具變多了,有效性也提高了。」
台灣不同於烏克蘭,美國的回擊「一切皆有可能」
美國國防部印太事務助理部長拉特納(Ely Ratner)在上週三眾議院軍事委員會的聽證會上明確表示,美國對中國侵台的反應會和烏克蘭問題有所不同。
「更全方位、更強大的制裁,我希望美國有這樣的承諾。台灣是西太平洋的前哨,關島跟台灣的距離遠遠窄於大西洋。除了地緣政治之外,台灣在世界貿易的角色遠比烏克蘭重要。半導體產業一旦停產,馬上影響世界供應鏈。」丁弘彬說,美國需要在政治、經濟、軍事和心理上做出必要的事先動員。
美國塔夫茨大學政治科學副教授貝克利(Michael Beckley)和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國際戰略學者布蘭茲(Hal Brands)3月14日在美國《外交事務》雜誌撰文指出,烏克蘭戰爭對台灣防禦有借鑒作用。七十年前的韓戰推動了全球聯盟網路以及構成遏制支柱的持久軍事部署的形成,而俄烏戰爭可以扮演重塑國際秩序的類似角色,或將促成美利堅治世體系(Pax Americana)的回歸。
「比如說,這一次將俄羅斯隔絕在全球金融體系和關鍵技術之外的合作,可以作為將來應對中國入侵台灣的模型。我們不斷削減歐洲對俄羅斯能源依賴的努力,還應該擴展到更廣闊的領域,將中俄和自由世界的經濟進行脫鉤,特別是在先進科技、稀土和緊急醫療用品等關鍵領域。」
這篇文章建議,建立免受獨裁者侵蝕的經濟集團還遠遠不夠,民主國家需要快速展開多邊化的重新武裝,加強前沿部署,包括向台灣、波蘭等前線國家出售武器、制定美日澳應對中國挑釁的詳細行動計畫。
在烏克蘭戰爭上,索博利克(Michael Sobolik)認為,美國還可以考慮對援助俄羅斯銀行的中國銀行施加制裁,以及瞄準中國「一帶一路」工程中和新亞歐大陸橋(New Eurasian Land Bridge)相關、特別依賴俄羅斯的投資和基建項目。
「我認為關鍵字是‘犧牲’。如果美國政府確實視中共為戰略威脅,而且中國的確為俄羅斯的侵略提供物質幫助和慫恿,我們就要開始做出非常艱難的、違背短期經濟利益的決定。我們此時必須採取和過去四十多年對華政策相反的行動,不再做中共罪行的經濟共犯。也許沃爾瑪的便宜貨品會漲價,美國公司的利潤會受損。但首先我們要有決心,嚴肅地認清中國不僅是競爭者,而是對手。其次,美國需要歐洲和亞洲盟友的協作。」
但是在台灣問題上, 索博利克強調,美國首先要防止侵略行動的發生,而且回擊中國的潛在手段將無所不包。
「首先,美國需要竭盡所能地防止入侵發生。如果解放軍入侵台灣,那將是美國近代史上最大的威懾失敗。我們必須不僅在外交上,特別是在軍事上,竭力將解放軍的視窗無限地推後。但如果習近平下令解放軍入侵台灣,我認為對美國來說,一切選項皆有可能,不僅是經濟報復和外交孤立,我們必須做好準備來評估軍事選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