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政治

「民主統派不存在」 民進黨設下「不反共就不民主」圈套

文/多維新聞衛城

1月13日是蔣經國逝世34週年的日子,具台灣政戰退役軍人系統背景的復興崗文教基金會當日下午在台北大安森林公園舉行「紀念經國先生音樂會」,台灣國軍退除役官兵輔導委員會(退輔會)以「為什麼要紀念經國先生」為題在現場發布新聞稿,標舉蔣經國路線是「反共、革新、保台」,「在紀念蔣經國之餘,這是朝野人士、特別是國民黨人應該省思學習的地方」,台灣退輔會主委馮世寬現場暗酸國民黨高層應想想如何帶領整個黨。

民進黨將正面評價蔣經國?

馮世寬在音樂會前接受媒體詢問是否認為國民黨不反共時表示,蔣經國時代的確是反共,當年韓戰撤退來台1萬4,000名反共義士,身上刺的就是「反共抗俄、中華民國萬歲」刺青,這就是史實;雖然時代潮流已經轉變,但應該讓民主化走上更正確道路。

馮世寬曾任台灣國防部長,深受蔡英文器重。圖為2017年馮世寬擔任國防部長期間,赴台灣聯合作戰指揮中心監控解放軍軍機長航演訓繞台動態(台灣國防部提供)
馮世寬曾任台灣國防部長,深受蔡英文器重。圖為2017年馮世寬擔任國防部長期間,赴台灣聯合作戰指揮中心監控解放軍軍機長航演訓繞台動態

除了民進黨官員借力蔣經國大談「反共」引人矚目外,去(2021)年底舉辦音樂會前記者會時,民進黨籍退輔會副主委李文忠公開肯定蔣經國,成為首位公開肯定蔣經國對台灣貢獻的民進黨員,也被外界「期待」民進黨是否在評價兩蔣執政一事上出現新的契機。李文忠13日受訪時稱,「民進黨中央不一定會反對他的說法,偉大歷史人物有功有過,民進黨應對這些有更完整的公允評價」。

李文忠在2021年12月27日的音樂會前記者會時表示,蔣經國對台灣的貢獻無庸置疑,他在台灣面對退出聯合國、中美斷交、石油危機等艱困的環境下,有「安定內部、發展經濟及建設、採取柔性威權統治」等3個值得稱頌的大功勞。「民進黨執政已14年,應該對過去總統的成績功過,有更全面完整公允評價」。

順應李文忠突出善待蔣經國的評價,台灣退輔會的新聞稿也特別指出,過去從黨外到民進黨,為對抗當時黨國體制統治的正當性,攻訐「兩蔣」,但政府對於過去歷史面貌及「兩蔣」的成績、功過,理應有更全面、真實、公允的評價,尊重藍營的記憶及感情,這是尋求藍綠和解,內部團結的一環,這也是紀念蔣經國的意義。

台派對統派的「去民主化」

然而,就在這場音樂會莫約一周之前,擅長引導台灣網路輿論的綠營側翼突如其來發表了一則貼文,內容基本否定「民主統派」所代表的概念,認為凡是認同民主者,必將與統派所認同的中國出現扞格,故在兩岸的政治現實中並不存在「民主統派」群體的可能,進而暗導出台灣統派不民主的結論。

該篇貼文指出,不少人認為台灣深藍陣營中的有些人是「民主統派」,「但細想的話,會發現這個詞是沒有未來的,也有內在的歷史矛盾性,因為中華民國還在中國的時代,事實上沒有太多民主的時期」;「在中國國民黨的中華民國論述中,對於1912年至1928年間的中華民國民主選舉,要不是淡化就是醜化,所謂民主統派深藍,抱持著的是一個幾乎沒有實現可能的夢想,要回到民國初年才有可能了」。

於是,綠營側翼針對「民主統派」概念給出了相當二分明瞭的結論:「如果認同的是中國,那就只好移籍中國,接受中共統治中國的現實;如果認同的是民主,那就認同今天的中華民國台灣,並一起保衛自己的家園;認同民主中國,大概要自己拍舞台劇、拍電影、寫小說,才有可能實現」。

設下國民黨「不反共就不民主」圈套

這兩起前後約一周時間釋放的訊號,看似風馬牛不相干,但一旦了解民進黨操作議題與引導輿論的邏輯,兩相結合即可看出極具殊途同歸的目的:鋪墊下一輪進攻,將國民黨與統派打進「不反共就等於不民主」死胡同的用意。

民進黨與側翼這波合攻的策略十分簡單,先是搬出國民黨人望之敬仰的蔣經國,對外呼告國民黨應該「清本溯源」,立下「反共」旗幟,逼迫國民黨喊出「反共」訴求,並且混淆中國認同與中共政權概念,將「民主中國」置於虛幻之中。倘若國民黨遂其意跟進「反共」,這等於是民進黨的成功,民進黨亦可順流而下,進一步區別對待兩蔣在台的歷史定位,將在台灣社會民望甚佳的蔣經國符號收歸己有,與國民黨共享之。但考量兩岸關係與國民黨內的政治現實,期待國民黨得在路線上「大義滅共」,並不實際。

反過來說,一旦國民黨無法回應民進黨的「信心喊話」,拒絕挺身「反共」,即是認同中國、支持中共政權,如此一來,國民黨便就地成為一個「不民主」的政黨,統派群體於焉是一群「反民主」的集合。在民進黨漸進引導「反共才是自己人」、「反共才是民主」的意識下,才剛經歷四大公投、立委補選與罷免三敗重傷的國民黨,接下來面對民進黨直球而來的硬仗恐怕將更為險惡。

連結:「民主統派不存在」 民進黨設下「不反共就不民主」圈套|多維新聞|台灣 (dw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