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點評論

亓樂義/刻不容緩

蔡英文總統向CNN證實美軍在台協訓。

文/亓樂義

總統蔡英文10月26日接受《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專訪,首度證實有美軍駐台協助訓練。記者問她:如果中國企圖進犯台灣,對美國防衛台灣是否有信心?蔡總統說:基於台美兩國長期友好關係,以及美國人民、國會與政府的支持,她對此有信心。

蔡英文透露,台美之間的合作廣泛,包括美軍人員協助訓練台灣軍隊,目的在增強台灣的防衛能力。對於目前有多少美軍在台灣?蔡英文不討論細節,只說沒有大家想得那麼多。根據美國國防部記錄顯示,駐台美軍人數2018年有10人,今年初增爲32人。

當訪談接近尾聲時,記者突然又問一句:您相信美國、日本會馳援台灣嗎?蔡英文說:他們會以各自的方式援助台灣。

多年來美軍駐台一直是敏感議題。台美兩國心照不宣,台灣歷屆總統避而不談。蔡英文這次公開證實,其意義不在議題本身,而是公開的時機。台灣前總統馬英九受訪時表示,就他了解,駐台美軍主要是顧問,並非部隊。其實大家都知道,公不公開沒有差別,但要非常小心,會造成一些問題。

也許馬英九擔心,公開美軍駐台會刺激北京,使兩岸關係雪上加霜。蔡英文的目的也許正好相反,以此強化台美關係,使北京不敢輕舉妄動。不管如何,這個敏感議題已被蔡英文揭開,下一步各界想要知道,如果中國企圖進犯台灣,美國將如何協防?

5種交流模式

首先來看台美兩軍的合作交流現況。根據台灣媒體報導,陸軍部分有陸威項目,從2003年起實施至今18年,共分5種交流模式。最基礎的是 專家交流,以台美兩軍人員互訪爲主。再來是隨隊見習與聯合演訓,台灣派小部隊赴美,見習美軍演訓,若台美兩軍共同參訓,即爲聯合演訓。另外兩項是美軍來台協助台軍訓練,稱爲機動輔訓和互動協訓,均採小部隊方式進行。憲兵和陸軍特戰都列入陸威項目。

今年起美軍新增特戰合作組在台灣運作,形成美軍常駐台灣的協訓編制。蔡英文總統證實的駐台美軍應指該編制,屬於戰術以下的低階協訓。加上前面的5種交流模式,美國在台沒有部隊駐軍,亦無協防關係。

除了陸威項目,台美海軍交流有碧海項目、空軍有藍天項目、海巡有藍海專案。合作廣泛,但作用有限。當前兩岸處於軍事對峙狀態,尤需海空軍的深化合作,但至今台美海空軍互動仍以專家交流爲主,與兩岸形勢所需有很大落差。

今年10月,美國智庫新美國安全中心(CNAS)進行一次針對台海的兵棋推演,模擬中國侵佔台灣東沙島,並且提出「毒蛙戰略」(The Poison Frog Strategy),防止中國侵佔東沙島成爲既成事實。然而在兵推過程中,台美雙方因無溝通與協防機制,以致陷入困境。

毒蛙戰略

所謂毒蛙戰略,目的是使中國試圖奪島之前就知道將承受軍事、經濟和政治上的慘痛後果,得不償失。爲此,兵推建議台美雙方應在危機發生前先有溝通與協調,取得一致的威懾政策,而非在危機發生後即興做出迴應,才能對中國的脅迫或侵略意圖產生威懾效果。

兵推書面內容指出,扮演台灣的綠隊和代表美國的藍隊,兵推初期就面臨技術挑戰、語言障礙,以及對想定性質和潛在迴應都有不同視角和假設。共軍侵佔東沙島後,台灣隊希望以外交解決,美國隊除了運用外交還考慮軍事選項,雙方步調不一,導致美台在戰略和戰術上缺乏協調而削弱迴應的力道。

這次兵推的最大用意就如書面內容所言:美國和台灣必須從今天起開始協調,建立可信的威懾力量,防止中國對台灣進行脅迫和有限侵略,同時傳達美國防衛台灣的承諾。模擬中國侵佔東沙島,是美方戰略學界意識到這可能是共軍對台發動更大戰役前的試水行動,同時試探美國防衛台灣的底牌。

美國政府多次表達防衛台灣的決心,也認同台海穩定攸關美國利益,因此台美雙方有必要採取一致行動,而此行動是否奏效,取決於一系列經協商、確認和實踐所形成的協防機制。遺憾的是,目前台美之間沒有這種機制,也就談不上美軍協防。

如何做到美國協防?歷史也許能提供一些線索。

1955年3月3日,美台《共同防禦條約》正式生效。這是美國協防台灣的法律依據。條約生效後,美方提出3個亟需解決的問題:籌組聯合作戰指揮機構;擬定應變計劃及共軍攻擊金門馬祖外島、空襲台灣,或以其他方式發動攻擊時的處置方案;檢討協防計劃。

不沉航母

該年7月下旬,美台制訂聯合作戰計劃,代號爲《樂成聯合作戰計劃》。台方的最高負責人是國防部長俞大維。根據當時形勢,共軍有可能攻擊金馬外島或空襲台灣,因此加強防空列爲樂成計劃的首要之務。美方由此全力協助台灣訓練海空軍及提升空防情報傳遞與攔截管制能力。

順着防空作戰要求,美方在台灣和澎湖設立5處防空雷達,並與美軍在沖繩的雷達配合使用,在台灣四周構築一道防空偵察網,美軍戰鬥機同時進駐台灣。接着美國加快對台灣的軍事援助。

當時俞大維對美國太平洋區總司令史敦普(Felix Stump)提出台美聯合作戰構想:台灣空軍成爲美國遠東空軍的一部分,可擔任美國艦隊在台灣海峽不能執行的任務,如攻擊潛艇。(1954年6月中共取得蘇聯贈與2艘傳統柴電潛艇);同時台灣雷達電子系統與美軍在沖繩和菲律賓的雷達系統整合爲一體。除了空軍,海軍及陸軍亦採相應策略。

按美台聯合作戰計劃,台灣海軍與美國第7艦隊有任務分工,美軍負責台灣海峽巡邏;對大陸沿海巡邏護航及外島補給由台灣負責,並且執行一些美國海軍不便執行的任務。陸軍部分,台灣地面部隊執行獨立野戰任務,不需要美軍參與。但是有3個陸軍師被設計可以抽調,支持美國在台灣以外的地區作戰。

這一整套作戰構想的目標,是把台灣建成一艘不沉的航空母艦,與美國在西太平洋地區的利益休慼與共。

俞大維晚年曾回憶樂成計劃對台海安全的重要作用。他說:在樂成計劃的基礎上,台美雙方又衍生出外島作戰計劃,以及空海陸三軍及後勤作戰計劃,均由雙方軍事人員共同擬定,並經過沙盤推演、兵棋推演、實兵演習、高司演習(司令部演習)測驗其可行性,進而檢討加以修訂。美國後續對台灣的軍事援助,包括軍品與技術移轉,都是隨作戰計劃而來。直到1979年中美建交。

由此看出,美國協防台灣是一項巨大系統工程,先有法源依據,由此建立聯合指揮機構、制訂作戰計劃、決定任務排序、再提供相應的防衛物資及技術服務。每項作戰計劃還需要檢驗和修訂,以適應當前和一段時間的任務需要。

創新思維

以目前台美關係來說,從《台灣關係法》到《台灣旅行法》,再到《台灣保證法》,主要涉及對台軍售常態化和高層官員互訪。美國對台灣關係的指引規範如《六項保證》,也不涉及美國對台協防問題。美國對協防台灣的立場,口頭宣示堅定,實際行動採戰略模糊,這就註定協防的路徑與手段不會按冷戰時期作法,協防內容也不可能通盤考慮而面面俱到。

爲今之計,美國協防台灣在戰略上應循創新思維,以民主對抗極權取代法源依據,擺脫主權束縛,超脫島鏈限制。美國曾爲確保人權介入科索沃戰爭,今日爲捍衛台灣民主而對抗中國極權有何不可?再來是突出全球供應鏈安全,台灣半導體產業居於世界重要地位,美國爲此協防台灣天經地義,以此扭轉兩岸戰爭本質,不是所謂的中國內政問題。

在戰術上,美國協防台灣的空間應有別於冷戰時期,以網絡與電磁空間爲主,打破傳統地緣限制。既要保持有形與基本戰力,更需側重情報監視偵察等無形戰力,加快人工智能與無人作戰系統等新興技術合作,提升非對稱戰力,突破傳統三軍的界限。

再來是如何界定美國協防台灣的範圍難度最大,也最敏感。中國若攻擊台灣外離島,美國是否介入?如何介入?台美雙方需要協調形成一致行動;是否反擊中國沿海基地及對台攻擊發起源,台灣應主動承擔反制任務,美軍儘量避免短兵相接,防止戰爭升級,但需要提供台灣足夠的反制武器和彈藥,應事前預置台灣提前部署,以免戰時援助不上。

非常時代需要非常作爲。美國協防台灣攸關今後美國國力消長和全球戰略格局,更影響人類文明在民主與極權之間的選擇。爭千秋,也爭一時。美國協防台灣已到刻不容緩!

連結:專欄 | 軍事無禁區:刻不容緩 — 普通話主頁 (rfa.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