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國際

被提名為美國駐華大使 伯恩斯何許人也?

伯恩斯

文/德國之聲中文網

美中關係緊張之際,美國新駐中國大使的身份尤受關注。美國總統拜登正式宣佈提名後,人們不禁要問:伯恩斯是誰?他在中國議題上有哪些經驗?對中立場如何?

伯恩斯曾擔任負責政治事務的國務次卿、美國駐北約和希臘大使、國務院發言人,並在國家安全委員會負責蘇聯和俄羅斯事務

美國總統拜登8月20日宣佈提名資深外交官伯恩斯(Nicholas Burns)為美國駐華大使,週三(10月20日)他在美國國會出席人事案聽證會。更早前,今年65歲的伯恩斯表示,期待重返公共服務,並稱任命獲確認後會展開工作,應對「美中之間的策略性競爭,以及兩國關係處於重要路口下所面對的其他困難和復雜挑戰」。

路透社分析認為,伯恩斯的提名表明在美中關係日益緊張之際,美國政府可能尋求讓這一角色發揮更核心的作用。

何許人也?

美國白宮在8月的相關聲明中介紹,伯恩斯大使是一位受人尊敬的退休職業外交官,目前在哈佛大學甘迺迪政府學院(Harvard University』s Kennedy School of Government)擔任外交與國際關係實踐教授。

他也是阿斯彭戰略集團 (Aspen Strategy Group)、安全論壇的執行董事和科恩集團(Cohen Group)的高級顧問。在國務院任職期間,伯恩斯曾擔任負責政治事務的國務次卿、美國駐北約和希臘大使、國務院發言人,並在國家安全委員會負責蘇聯和俄羅斯事務。

路透社還指出,提名伯恩斯標誌著美國駐華大使這一角色的轉變。過去10年,該職位一直由前政客擔任,而非經驗豐富的外交官。這一職位尚需獲得美國國會參議院的批准。

批准後,伯恩斯將在美中關係處於數十年來最低谷之際走馬上任。分別為全球第一和第二大經濟體的美中兩國在諸多問題上存在嚴重分歧,其中包括貿易、科技、新冠病毒溯源、台灣、南海和新疆等。

作為前總統歐巴馬政府的亞洲專家,喬治城大學的麥艾文(Evan Medeiros)向路透社分析道,美中兩國在意識形態加劇競爭下,定期高層對話遭遇瓶頸,這次伯恩斯的任命反映拜登正尋求與北京溝通的新模式。「我們需要的是一匹會幹活的馬,而不是一匹只能被展示的馬,」他接著表示,「我們希望我們的大使成為美中關係的關鍵一員,我們需要理解大國政治的人。」

曾多次被派駐到駐中大使館的前美國官員郭嘉明(James Green)也注意到美國駐中大使的角色轉變。他在接受路透社採訪時指出:「美國駐中大使可以重新成為美國和中方官員之間的傳信人和傳聲筒。」他還認為,拜登政府將受惠於伯恩斯「深入瞭解外交官僚架構,亦可以清晰在美中之間傳達訊息」,他曾於1990年代中期擔任美國國務院發言人。

伯恩斯是一位經驗豐富的外交官,而過去10年,美國駐中大使這一職位一直都由前政客擔任

「非中國政策專家」的「中國經驗」

自去年10月前總統川普任命的布蘭斯塔德(Terry Branstad)離職後,美國駐中大使的職位一直空缺。 正如之前四任美國駐中大使,伯恩斯也並不被認為是一位中國政策專家。 

白宮的聲明還特別提到伯恩斯在中國議題上的經歷:「在擔任國務次卿時,伯恩斯曾經與中國政府在阿富汗、聯合國對伊朗制裁、北韓制裁、美國的印太政策等領域一起工作過。在阿斯彭戰略集團工作期間,他曾組織過一場與中國政府的中央黨校的政策對話。他教授過當前的美中關係,並就這個話題撰寫過文章和發表過講話。」

中國外交學院教授李海東稱自己在美國聽過伯恩斯的一次演講,他向中國官媒《環球時報》表示:「他(伯恩斯)在對中國問題上的觀點相對而言是比較平衡和全面的。而且他說話非常得體,並不像彭斯、蓬佩奧等前政府外交安全團隊成員那樣生硬極端。儘管伯恩斯以前沒有擔任過專門處理中國事務的官職,但在國務院擔任副國務卿期間處理的眾多事務涉及中國,而且他在哈佛教書時許多主題聚焦中國,因此對中國是比較瞭解的。」

美聯社則將伯恩斯即將開展的工作稱作「可能是一項最困難的外交任務」,並指出,拜登反復稱中國是美國最重要的經濟競爭對手和不斷增長的國家安全擔憂,並在上任後不久便宣佈將外交重心轉移至印太地區。

參議院批准後,伯恩斯將在美中關係處於數十年來最低谷之際走馬上任

對中立場

今年1月,伯恩斯曾接受德國《商報》採訪,針對新疆人權問題、香港局勢以及匈牙利民主受到威脅等議題表示,美國應與德國、法國和歐盟合作,共同捍衛民主和人權。他也建議,美國、歐洲和日本應該共同聯手就中國的非法貿易行為與其進行對話,因為美日歐共佔全球一半以上的經濟體量,共同發聲便能有足夠份量,促使中國尊重國際貿易規則。

伯恩斯同時也指出,對美國、歐洲、日本和印度而言,與中國經濟脫鉤不是現實選項。「但我也確信,我們與中國的關係正來到一個關鍵點。在經濟、軍事和價值觀上存在重大競爭。民主對上威權。中國激起了這種敵對競爭。」與此同時,伯恩斯認為有必要與北京在某些領域合作,例如氣候變遷及對抗新冠疫情。

一個月後,伯恩斯在接受美國有線新聞網路(CNN)訪問時表示,美中關係對美國「最重要和最具挑戰性」,他強調美國不能夠把二戰以來在印太地區的軍事主導地位讓給中國,並且在智慧財產權及貿易上,要更加保護美國企業。 伯恩斯也認同拜登的說法,即美中之間除了有貿易、軍事上的競爭,也是民主與威權政權的對抗,所以他認同拜登的對中政策,認為美國應該和盟友緊密合作抗衡中國。

文章連結:被提名為美國駐華大使  伯恩斯何許人也? | 德國之聲 來自德國 介紹德國 | DW | 21.08.2021

美國準駐中大使:中國是「侵略者」 應助台灣自衛

文/德國之聲中文網

拜登提名的美國準駐中大使伯恩斯(Nicholas Burns)在國會對中國提出了嚴厲的批評,並表示美國在台灣議題上「不能相信中國」。

獲提名出任美國駐中大使的前國務次卿伯恩斯(Nicholas Burns)週三(10月20日)在美國國會出席人事案聽證會。他向議員表示,中國為美國「最危險的競爭對手」,批評其對新疆丶西藏丶香港丶台灣的舉措,並指中國是一個「侵略者」,對印度丶日本及南海週遭等國家造成威脅。

他說:「中華人民共和國在新疆的種族滅絕,在西藏的濫權,對香港自治和自由的扼殺以及對台灣的欺凌都是不義的,必須停止。」

現年65歲的伯恩斯是一名職業外交官,他自1980年代進入美國外交圈,在共和黨及民主黨政府內都曾擔任過要職。美國前總統小布希時代,伯恩斯出任主管政治事務的國務次卿、並任美國駐北約大使。他也曾在前總統柯林頓時代擔任過美國駐希臘大使及國務院發言人。

隨著台灣海峽局勢升溫,在聽證會上伯恩斯也多次被參議員問及台灣議題。他譴責了最近中國戰機進入台灣防空識別區的行為,稱其「特別令人反感」。他重申華盛頓在台灣問題上堅持目前的「一個中國」政策是正確的,但同時也必須向北京破壞現狀的行動表示反對。

伯恩斯以香港為例,他說自己在1997年擔任國務院發言人期間,曾伴隨時任國務卿歐布萊特(Madeleine Albright)赴香港,見證香港主權移交。

伯恩斯說,他特別記得中國領導人當時與他們會面,對香港人民、世上其他國家做出的承諾,但之後卻一一違背。他表示:「我們顯然不能相信中國會履行在台灣議題上所做的承諾。」

伯恩斯說,有鑑於中國對台灣的行為與言論,美國國會與行政部門「完全有權深化(美台)安全合作」、擴大對台灣提供武器。他建議,美國應把台灣變成一顆「難敲開的堅果」(a tough nut to crack,意指難以對付)、協助台灣提升不對稱防衛戰力。

伯恩斯在2008年卸任美國政治事務國務次卿後,在哈佛大學甘迺迪政府學院教授外交與國際政治。圖為伯恩斯於2013年參加位於新德裡的印度斯坦時報領導人峰會。

「印太聯盟是抗衡中國關鍵」

面對美中競爭,伯恩斯說,在印太地區建立聯盟是對抗中國的關鍵。他讚揚美國總統拜登上個月宣佈的與澳大利亞和英國的AUKUS聯盟可能是具有「變革性」的策略、並罕見的稱讚前總統川普及上一任國務卿蓬佩奧(Michael Pompeo)重振了美國與澳大利亞、印度、日本的四方安全對話。

同時他也認為,美中競爭將圍繞在經濟和技術實力上,而不是像冷戰時期一樣著重於軍事能力。

他說,美國要求北京遵守其第一階段貿易協議的承諾是正確的,並敦促國會通過與中國有關的、旨在提升美國國內關鍵領域(如半導體)競爭力的相關法條。他補充說,美國若能在經濟上與歐盟和日本聯合起來,將製造出有效的槓桿來抗衡中國。

伯恩斯認為,中國雖然是一個具有「非凡實力」的國家,但它在政治、經濟和人口方面也有弱點。他說:「我認為我們不應該誇大他們的實力,也不應該低估美國的實力。我們需要的是自信心,即美國是一個強大的國家。」

談及即將舉行的北京冬奧會,伯恩斯沒有明確表示,他是否主張抵制北京冬奧會,但他說,必須確保美國以及其它國家的運動員在北京「能夠表達他們的觀點」。

針對新冠疫情起源調查一事,伯恩斯也認為中國應負起責任、做出回應。他說,北京在新冠起源上一直在「搪塞」全世界,「我們不知道這個病毒是如何發起的,有很多種理論,而中國人需要回答這些問題。」

路透社報導,伯恩斯預計將輕鬆贏得兩黨參議員的贊譽。參議院外交委員會共和黨首席議員裡契(Jim Risch)說:「我認為,伯恩斯大使被任命為這一職位是合適的。」

參議院外委會今天召開聽證會後,會擇日就伯恩斯提名案進行表決,若通過會送交參議院審理,過半數參議員支持即會過關。

文章連結:美國准駐華大使:中國是「侵略者」 應助台灣自衛 | 德國之聲 來自德國 介紹德國 | DW | 21.10.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