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赫曼:G7是西方展示領導力的最後機會
吉迪恩·拉赫曼(《金融時報》專欄作家)
文/觀察者網
導讀
七國集團峰會(G7)即將於6月11日至13日在英國康沃爾郡召開,英國《金融時報》刊載本文評論此次峰會的意義,指出召開峰會的目的在於解決疫情和氣候問題,並採取多國聯手的方式對抗中俄。
【文/吉迪恩·拉赫曼 譯/觀察者網 由冠群】
國際峰會時有時無,每次開會都會產生一堆擺拍的照片和沒人看的公報。但對有關國家、西方聯盟和更廣泛的世界來說,本周晚些時候在康沃爾舉行的七國集團會議可能是一個罕見的真正重要的峰會。
對於主持這次會議的伯里斯•詹森來說,這是一次機會,可以消除他給外人留下的「偏激膚淺」印象,並證明他有能力主持一次重要的國際會議。這位元英國首相還需要向世人表明,「全球英國」不僅僅是一個口號。
對喬•拜登來說,這是他首次以美國總統的身份出訪海外,這也是他展示「美國歸來」的一個機會。拜登明確表示,他打算團結全世界的民主國家,反擊俄羅斯和中國。
美國總統將與詹森舉行雙邊會晤,然後與一眾民主盟友舉行三次峰會——首先是七國集團峰會,然後是北約峰會,最後是歐美峰會——此後去日內瓦與普京舉行會晤。拜登想在與這位俄羅斯總統會面時,代表美國及其民主盟友向他發出同一個聲音。
七國集團峰會也將向中國發出暗示。北京不斷宣傳西方正在不可避免地走向衰落。一次成功的七國集團峰會可能會重振這樣一個理念:西方可以與亞洲和世界各地的民主國家結成聯盟,在全球發揮領導作用。
正是因為有了民主國家俱樂部這個身份,在西方與中國關係日益緊張之時,七國集團峰會才具有了新的意義。該集團的核心七國——美國、英國、法國、德國、義大利、日本和加拿大——首次會晤是在上世紀70年代。冷戰結束時,俄羅斯被邀請加入該組織,使該俱樂部變成八國集團。但2014年克裡米亞與俄羅斯合併後,俄羅斯被再次踢出了這個俱樂部。
現在,七國集團的重要性正面臨巨大挑戰,這七個核心國家的經濟總量占世界經濟的比重不斷下降。正如英國智庫查塔姆研究所(Chatham House)的雷娜塔•德萬(Renata Dwan)所指出的,在上世紀70年代,七國集團的GDP約占全球GDP的80%。但現在,這一比例已降至40%左右。
當2008年金融危機席捲全球時,全世界需要有一個比七國集團更大的國際組織來領導各國擺脫困境。為了應對這一緊急情況,布希政府召開了首次二十國集團(G20)峰會,該峰會除了七國集團國家,還加入了巴西、印度等新興經濟大國,尤其是中國。
二十國集團組織了一次國際行動,成功避免了全球經濟走向衰退。這次成功似乎坐實了七國集團的時代已成為過去。甚至有預測認為,七國集團再也不會見面了。唐納德•川普就任美國總統後曾嘲笑這個組織已經過時;正是因為拜登政府重新下定決心,要反擊莫斯科和北京,才為七國集團的存在提供了新的理由。
但事實上,七國集團的經濟總量已在全球經濟中不占大頭,而且該集團越來越偏向歐洲-大西洋地區事務,這一直是該集團存在的問題。
為了彌補這些弱點,該集團這次邀請了四大嘉賓國出席峰會:澳大利亞、印度、南非和韓國。在這些客人中有三個是亞洲國家,這突顯出該組織將在反擊北京方面發揮作用。
儘管如此,七國集團峰會議程上的幾個核心議題——疫情、氣候和貿易——最終仍需要中國的合作。如果沒有這個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和第二大經濟體的參與,這些全球性問題是無法解決的。
七國集團解決這一困境的方法似乎是試圖在實際操作和道德領域展示領導力,為達成全球協定創造動力。一個引人注目的例子是各國已就全球最低企業稅率達成了協定,該協定應能在本周的七國集團會議上宣佈談妥,然後在今年晚些時候的20國集團峰會上簽署。
此次峰會面臨的關鍵問題是,七國集團能否找到切實舉措解決問題,而不僅僅是空喊讓世界接種疫苗、淨零排放和「自由公平貿易」之類動聽的口號。
在應對新冠疫情方面,一個明顯的步驟是大幅增加全球疫苗接種計畫Covax的資金。美國和英國也將面臨壓力,世界要求它們在接近實現本國疫苗全面接種前,就開始向發展中國家捐贈更多疫苗。從國內政治角度來看,這可能相當困難。但如果七國集團回避這一挑戰,那中國完全有能力引領全球疫苗接種運動。
由於中國現在是世界上最大的溫室氣體排放國,七國集團將無法撇開中國獨自解決氣候問題。但在聯合國氣候行動峰會(COP26)於11月份召開前,該集團可以推進這項全球議程,就一些引人注目的共同舉措達成一致,比如終止對煤炭行業的補貼。
全球疫情為七國集團峰會提供了一個極具挑戰性的背景,但一場世界性的危機也提供了一個展示領導力的獨特機會。七國集團應該抓住這個機會——這樣的機會可能不會再有了。
(觀察者網由冠群譯自英國《金融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