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政治

【多維導讀】不接受中國疫苗的政治盤算

中國疫苗

文/張有志

多維新聞由作者李富茂所撰寫的〈不敢打「祖國疫苗」,台灣怎能入世衛〉一文指出,當台灣還在為新冠(COVID-19)疫苗所困時,世界衛生組織(WHO)則替全球再度捎來一則「好消息」。世衛正式宣佈,將中國大陸藥企科興新冠肺炎疫苗列入「緊急使用清單」,成為繼國藥疫苗後第二款獲世衛認可的中國疫苗。

對於當前陷入疫情險峻的地區、以及遲遲無法獲取新冠疫苗的國家來說,想必又是一劑強心針。不過可惜的是,即便台灣目前求「苗」若渴,但民進黨政府事先早已多次幫台灣民眾回絕了,甚至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還嘲諷式地稱「他們有在打的,我們不敢用。」言下之意,在中國大陸被廣泛使用、如今又被世衛組織「認證」的國藥、科興兩款疫苗,就在民進黨政府的「不敢用」之下,這項消息對台灣民眾來說,可謂不痛不癢、與己無關。

平心而論,鮮少有疫情艱困的國家地區,能夠與台灣一樣有「骨氣」,對疫苗如此挑三揀四。基本上,只要任何國家政府一有機會獲取獲得國際認可的新冠疫苗,二話不說能引進的化就先引進國內儲存、或者趕緊下單購買,接著再考慮如何應用。

反觀台灣,面對中國研發生產的新冠疫苗,政府先直接「拒絕」;而若是來自大陸代理商販賣的歐美疫苗,蔡英文政府又強調需與「原廠」洽談;即使中國自制新冠疫苗通過世衛認證,蔡政府仍推託台灣民眾「不敢用」。這也難怪近來因種種因素導致新冠肺炎確診者死亡人數節節高升的台灣社會,在面對蔡英文政府寧要政治不要「命」的荒謬決策下,頻頻在媒體與社群平台炮轟蔡政府,更出現企業與民間團體欲自行洽購疫苗捐贈政府等「非正規」現象。

坦白說,積極融入國際團體組織、爭取參與世衛大會(WHA)一直是民進黨政府長久以來的目標。但實際上他們的作為卻又常與之背道而馳。2020年年初疫情爆發後,台灣本土也接出現確診案例,民進黨政府為了緩解民眾對疫情的恐慌,不惜一切槓上世衛秘書長譚德塞(Tedros Adhanom Ghebreyesus),還譏笑世衛組織的英文名該從「WHO」改成「『C』HO」,以此表示世衛組織是由中共操控的木偶,甚至還以種族歧視之詞辱罵譚德塞。不過這一切的恩怨,世衛組織爾後不但放下,甚至還讓台灣加入「COVID-19疫苗全球取得機制」 (COVAX)平台,成為最早給予台灣新冠疫苗的國際組織。

儘管如此,看似與世衛扞格不入的蔡英文政府,在某些部份卻又「願意」尊從世衛的規範。舉例來說,近期在台灣被炒紅的本土高階與聯亞疫苗,最大爭議來自於很有可能不經過三期試驗就取得「緊急授權」(EUA),民進黨政府的解釋是「各國藥廠的新冠疫苗在第二期普遍就拿到『緊急授權』」,儘管事後被多方專家學者「打臉」政府說法是有誤的,但其實更早以前台灣官方針對本土疫苗只要二期的說法,稱「將隨世衛組織正在制定『免疫相關保護指標(ICP)』作為本土新冠疫苗的上市標準。」

那麼,若反過來問,既然民進黨政府在衡量本土疫苗是否能夠施打是依據世衛組織頒佈的標準,為何不能接受中國大陸的國藥與科興疫苗?也就是說,民進黨政府自始自終一直處於「矛盾」的狀態,一方面相信世衛的科學指引,但另一方面,看到世衛通過大陸疫苗又選擇質疑,之所以「背道而馳」的箇中原因,不多猜想也是充滿意識形態的「中國因素」。

曾幾何時,民進黨政府有否認真想過,之所以遲遲無法踏入世衛的原因,除了兩岸關係無法處理好之外,有無可能也是來自民進黨政府總是見風轉舵的「不科學」態度?

尤其是,對於台灣政府來說,由於政治上的敵視,顯然認為,接受中國的善意與疫苗幫助,並不是一個容易做的政治決定。如果台灣接受了中國的疫苗,就會顯得,中國政府比台灣政府更有能力照顧台灣人民;而要是台灣明確拒絶接受中國的疫苗,那麼台灣政府必然就會陷入,顯得無視台灣人民迫切需求和健康利益的政治風暴裡了。

因此在疫苗供應的問題上,台灣政府是把中國描繪成障礙,而不是一個有力的幫手,台灣政府此舉引發了台灣社會不小民怨,甚至於,一些地方的縣市政府為了引進疫苗與防疫檢疫的問題還與陳時中「互槓」。顯然,儘管疫情當前,但對台灣政府而言,病毒似仍無法超越政治的考量。而這個輿論壓力鍋,也讓民進黨與蔡英文政府坐實了中國「以疫謀獨」的批評。